如何通过三个步骤构建成功的云迁移计划
如何通过三个步骤构建成功的云迁移计划
2020-03-02 16:53:16 来源:企业网D1Net抢沙发
2020-03-02 16:53:16 来源:企业网D1Net
摘要:云计算的诱惑似乎使企业的所有资源都应该立即迁移。无可否认,在某些情况下,公共云平台可以带来巨大的好处。但是在其他情况下,云迁移可能没有任何意义。
关键词:
云计算
云迁移
云计算的诱惑似乎使企业的所有资源都应该立即迁移。无可否认,在某些情况下,公共云平台可以带来巨大的好处。但是在其他情况下,云迁移可能没有任何意义。
企业需要认真考虑他们在基础设施上的现有投资,从硬件到应用程序组合再到网络体系结构等等,以确定云迁移是否有益。
在这里将探讨三个步骤,这些步骤将指导企业云迁移计划,并帮助确定是否将内部部署的工作负载移至公共云。
1. 评估当前的基础设施
作为云迁移过程的一部分,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之一是企业现有的数据中心投资。不仅涉及许可成本,而且还涉及与硬件资源消耗和支持基础设施相关的成本。因此,总是有与内部部署服务器相关的大量投资。将服务器的数据或功能外包给云平台可能意味着放弃企业的内部部署投资,除非企业可以重新利用这些服务器。
尽管对于在内部部署数据中心进行大量投资的企业来说,这种云迁移的提升和转移方法可能不具有财务上的意义,但企业仍然可以从将某些内部部署资源迁移到云平台中受益。
无论企业的服务器硬件有多好,它最终都会过时。传统上,企业通过采用硬件生命周期策略来应对。例如,一家企业可能会选择在五年后淘汰服务器。话虽如此,可以将云计算服务路线图集成到其硬件生命周期策略中。这样一来,IT团队便可以将本地资源迁移到云平台中,而不必将其应用在内部部署数据中心更新的硬件中。
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和初创企业而言,使用云计算的前景通常尤其有吸引力。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说,使用云计算服务可提供对企业级硬件和容错功能的访问,否则将无法承受。同样,初创企业可以从云计算服务中受益,因为它们可以使他们的运营快速运行,而无需投资内部部署数据中心的资源。
2. 考虑应用程序的性能和可迁移性
对于应用程序服务器,IT管理员必须考虑应用程序是否可以在云平台中运行。同样,必须将应用程序的性能视为云迁移计划的一部分。
对于在现代操作系统之上运行的较新应用程序,兼容性通常不是一个大问题。也很容易假设对于此类应用程序性能将不会成为问题,因为大多数云计算提供商会允许根据需要将硬件资源分配给托管服务器。但是对于此类应用,必须考虑两个主要因素。
首先是性能。即使企业可以为托管的应用程序服务器提供几乎无限的计算和内存资源,但全球互联网带宽可能会妨碍应用程序性能。如果其带宽限制妨碍了良好的用户体验(UX),那么拥有高性能的托管应用程序服务器也将无济于事。
第二个考虑因素是应用程序的可迁移性。尽管将虚拟化的应用程序服务器迁移到云平台通常很容易,但是该应用程序可能具有外部依赖性,从而使云迁移非常复杂。例如,某个应用程序可能具有Active Directory(AD)依赖性,或者需要访问内部部署SQL Server数据库。
对于在传统操作系统上运行的原有应用程序,迁移到云平台可能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实验室测试是了解应用程序在云计算环境中的行为的唯一方法,测试有助于确定在那里移动应用程序所涉及的步骤。
将应用程序服务器移至云平台的另一个考虑因素是硬件可扩展性。一些IT分析师建议,云计算服务非常适合托管硬件密集型工作负载,因为云计算平台通常提供几乎无限的可扩展性。尽管云计算提供商通常可以扩展其产品来满足最苛刻的工作负载,但是获得这种可扩展性代价高昂。
微软公司和AWS公司等公共云提供商通常向客户收取基于资源消耗的费用。这样,基于云计算的高性能计算环境可能变得成本过高。例如,一位客户表示,在云平台中运行一个高性能应用程序每月的费用超过10,000美元,其大部分费用是由CPU和磁盘I/O消耗造成的。
3. 评估网络
构建云迁移计划时要考虑的另一个因素是内部部署网络。如果企业希望将资源保留在内部部署,即使是暂时的,云计算网络也必须充当内部部署网络的扩展。这意味着企业通常将必须部署基于云计算的域控制器,域名系统服务器以及可能的动态主机配置协议服务器。更重要的是,企业将必须弄清楚如何在基于云计算的虚拟网络和内部部署网络之间建立安全的通信路径。
对于拥有现有内部部署网络的企业来说,其要求通常不会破坏交易,但这确实意味着迁移过程可能需要大量计划。
当企业在考虑云迁移的风险和收益时,务必牢记云迁移不是非此即彼的主张。企业不必全力以赴地进行云迁移。在大多数情况下,将某些服务移至云平台,同时继续在内部部署数据中心运行其他服务是有意义的。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baiyl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