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aS:云计算优质赛道高速增长
SaaS:云计算优质赛道高速增长
2020-07-10 09:38:11 来源:乐晴智库抢沙发
2020-07-10 09:38:11 来源:乐晴智库
摘要:根据Gartner预计,到2020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达到4,114 00亿美元,2016年至2020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为16 99%。
关键词:
云计算
赛道
根据Gartner预计,到2020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达到4,114.00亿美元,2016年至2020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为16.99%。云计算按服务模式分类可分为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及SaaS(软件即服务)。
SaaS是全球公有云市场最大组成部分,其服务特点是“专业+快速+垂直”,对客户需求的把握提高SaaS门槛,重研发使得垂直SaaS应用趋于集中化。随着SaaS的持续推进和应用,全球SaaS规模将进一步提升。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SaaS(软件运营服务)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3-2016年,全球SaaS行业CAGR达到24.85%,预计到2020年,全球SaaS市场规模将达到737.3亿美元,增速为16.74%。
IDC预测中国SaaS市场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初级阶段,其发展速度是传统套装软件的10倍。未来五年,中国企业级SaaS市场依旧呈现快速增长,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37%。#云计算#
全球云计算从以Amazon为代表的IaaS服务到面向企业用户的PaaS、SaaS服务,云计算已渗透到不同产业并被广泛使用,其中SaaS使用更广泛。
从过去20年美股SaaS的发展历程来看,市场集中度一直处于提升通道,且显著高于同期的传统软件板块,目前微软、Salesforce等5家企业合计营收占比就超过50%。
对比美国市场,中国SaaS市场依旧处于初级的高速发展阶段。中国企业级SaaS市场的增速高于美国SaaS 市场,但市场的成熟度远低于美国市场。
我国SaaS行业的开端大约在2004-2005年左右,个别企业在传统C/S架构软件之外推出B/S架构的软件,形成国内SAAS产品雏形。
2014年开始,随着国内商业环境的改善及云计算理念的推广与普及,企业上云的趋势快速推动了国内SaaS行业的发展,SaaS的各个细分领域内都涌现出一批创业公司,行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从需求端来看,近年来国内SaaS市场接受度逐渐提升。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推进,企业对于高效率、数字化管理变革的需求迅速增加,大型企业子公司及集团新业务板块开始使用云产品。
供给端方面,从产业链层面来看,近两年上游IaaS及PaaS发展迅速,以阿里云为代表的厂商技术已基本趋于成熟,使国内SaaS服务商开发产品时有了更多基础设施选项,为国内SaaS的应用开发和在大企业尤其是国企中的普及提供了便利。
竞争格局方面,目前中国企业级SaaS市场的特点为整体市场比较分散,市场集中度不高,前十大厂商市场份额占比仅为36%,各个细分领域呈现不同的竞争格局。
从企业竞争来看,根据 IDC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企业级SAAS厂商营业收入中,金蝶占比5.3%,国内SAAS品牌销售份额占比第一;排名第二的是微软,占比为3.7%;Salesforce排名第三,占比3.4%。
从细分领域看,当前IDC最新关于SaaS数据显示,中国企业级SaaS应用市场相对比较分散,CRM、ERM以及内容管理是占比前三的细分市场,累计达到了84%,SaaS厂商仍在持续加强PaaS层的研发投入,构建生态圈。
从SaaS厂商销售收入占比来看,前十大厂商仅占整体SaaS市场的29.5%,竞争格局相对两年前的全球市场更加分散,考虑到近年来龙头的营收快速增长,未来市场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行业的大额并购项目基本都由云巨头、SaaS巨头等主导。随着云计算巨头的进入,随着行业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客户基础薄弱的通用类SaaS厂商将面临持续的压力。
总体来看,目前通用型SaaS厂商领先于垂直型SaaS厂商,预计未来五年,中国SaaS产品将经历“水平化+垂直化”的双向发展路径发展。通用厂商未来将着眼于行业客户定制化服务的需求,垂直行业细分领域也将出现更多中小型的新兴SaaS服务提供商。
SaaS以其简化管理、快速迭代、灵活付费和持续服务的突出优势成为越来越多场景下企业客户的宠儿。
2020年的疫情使得SaaS行业发展进一步提速。疫情之后,企业将加快数字化及向云端迁移进程。零售、办公、教育、医疗等活动的线上化程度在短期内显著加强,催生出大量需求,而这些需求的快速满足则依赖各类SaaS应用的推出。SaaS是长周期的优质赛道,是软件产业持续前行核心支撑。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zhangwenwe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