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06 13:32:10 来源:互联网
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深化,网络信息与服务趋于海量,海量数据挖掘处理、分布异构等问题逐渐显现,随之新概念新技术也层出不穷,目前倍受关注的两种网络计算方法为云计算与网格计算,它们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产生的影响越来越深。二者都试图将各种IT资源看成一个虚拟的资源池,通过互联网向外提供相应的服务使其获得数据或者进行计算。那么云计算和网格计算到底谁更有优势?各有什么特点?这两个问题已引来了很多的关注和争论。对这两种技术的概念进行了简要说明,并对其异同之处进行了分析对比。
1 云计算
云计算是一种借助互联网提供按需的、面向海量数据处理和完成复杂计算的平台。云计算是网格计算、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网络存储、虚拟化、负载均衡等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其基本原理是用户端仅负责数据输入和读取,复杂的数据处理工作交给云计算系统中的“云”来处理,“云”是由数以万计的各种各样的计算机、服务器和数据存储系统共同组成。云计算具有以下特点:
①按需采用“即用即付费”的方式分配计算、存储和带宽资源。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自动获取计算能力,云系统对服务(存储、处理能力、带宽、活动用户)进行适当的抽象,并提供服务计量能力,自动控制和优化资源使用情况。
②云计算描述了一种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访问的可扩展和动态重构的模式。它使用多租户模式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根据客户的需求动态提供物理或虚拟化的资源(存储、处理能力、内存、网络带宽和虚拟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网络上数据与应用的共享。
③虚拟化,用户在任意位置使用多种不同的终端都可以获取所需要的应用服务,所请求的资源来自“云”,而不是固定的、有形的实体。
④高可靠性。“云”使用了数据多副本容错、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措施来保障服务的高可靠性,云计算与本地计算相比,可靠性更高。
2 网格计算
网格计算是利用互联网地理位置相对分散的计算机组成一个“虚拟的超级计算机”,其中每一台参与计算的计算机就是一个“节点”,而整个计算是由数以万计个“节点”组成的“一张网格”,网格计算是专门针对复杂科学计算的计算模式。网格计算模式的数据处理能力超强,使用分布式计算,而且充分利用了网络上闲置的处理能力,网格计算模式把要计算的数据分割成若干“小片”,而计算这些“小片”的软件通常是预先编制好的程序,不同节点的计算机根据自己的处理能力下载一个或多个数据片断进行计算。[page] 3 云计算和网格计算的比较
云计算是从网格计算发展演化而来的,网格计算为云计算提供了基本的框架支持。网格计算关注于提供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而云计算侧重于在此基础上提供抽象的资源和服务,两者具有如下相同点:
①都具有超强的数据处理能力:都能够通过互联网将本地计算机上的计算转移到网络计算机上。以此来获得数据或者计算能力。
②都构建自己的虚拟资源池而且资源及使用都是动态可伸缩的:服务可以快速方便地获得,某种情况下是自动化的。都可通过增加新的节点或者分配新的计算资源来解决计算量的增加。根据需要分配和回收CPU和网络带宽。根据特定时间的用户数量、实例的数量和传输的数据量调整系统存储能力。
③两种计算类型都涉及到多承租和多任务,即很多用户可以执行不同的任务,访问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实例。
可以看出云计算和网格计算有着很多相同点,但它们的区别也是明显的,其不同点如下:
①网格计算重在资源共享,强调转移工作量到远程的可用计算资源上。云计算则强调专有,任何人都可以获取自己的专有资源。网格计算侧重并行的集中性计算需求,并且难以自动扩展。云计算侧重事务性应用,大量的单独请求,可以实现自动或半自动的扩展。
②网格构建是尽可能地聚合网络上的各种分布资源,来支持挑战性的应用或者完成某一个特定的任务需要。它使用网格软件,将庞大的项目分解为相互独立的、不太相关的若干子任务,然后交由各个计算节点进行计算。云计算一般来说都是为了通用应用而设计的,云计算的资源相对集中,以Internet的形式提供底层资源的获得和使用。
③对待异构理念不同。网格计算屏蔽异构系统使用了中间件,力图使用户面向同样的环境,把困难留在中间件,让中间件完成任务。实现跨组织、跨信任域、跨平台的复杂异构环境中的资源共享和协同解决问题。而云计算,是不同的服务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待异构型,一般用镜像执行,或者提供服务的机制来解决异构性的问题。
4 结束语
云计算是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的发展,能够提供自定义的、可靠的、最大化资源利用的服务,是一种崭新的分布式计算模式。网格计算是利用互联网上计算机闲置的计算资源进行计算,而云计算是利用互联网中的计算系统,支持互联网上多种应用的系统。网格计算作为一种面向特殊应用的解决方案将会在某些领域继续存在,而云计算作为一场IT变革,则会对整个lT产业和人类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