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政务服务:现实挑战、思维变革及推进路径

2016-06-17 16:17:13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

摘要:继去年提出“互联网+”概念后,李克强总理在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政务服务”,给“互联网+政务服务”带来了空前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引领未来中国电子政务乃至政府治理。
关键词: 互联网+ 政务服务
  继去年提出“互联网+”概念后,李克强总理在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政务服务”,给“互联网+政务服务”带来了空前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引领未来中国电子政务乃至政府治理转型的发展方向。本文剖析了“互联网+政务服务”面临的挑战性问题,系统剖析了有效应对这些挑战亟需树立的思维变革,提出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战略的推进路径。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的通知》(国办发[2015]86号)提出“简环节、优流程、转作风、提效能、强服务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的要求;此外,“互联网+政务服务”首次走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2016年4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信息惠民试点》《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的实施方案》(国办发〔2016〕23 号),正式拉开了“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发展的帷幕。由此可见,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创新政府服务模式,提升政府科学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实践意义。“互联网+政务服务”将迎来政府治理与服务的新机遇、新挑战和新生态。
 
  一、“互联网+政务服务”面临着哪些挑战
 
  (一)互联网发展的不均衡性
 
  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而手机普及率则高达88.9%。但与此同时,互联网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地区差异较大。由于西部互联网基础薄弱、建设滞后、起步晚、发展慢,中国互联网呈现东部发展快、西部发展慢,城市普及率高、乡村普及率低的特点,数字鸿沟依然存在。
 
  作者通过对近5次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进行剖析发现,自2010年开始连续5年中国互联网城乡差距较大,对城镇而言,互联网普及率5年平均值为72.4%,而乡村仅为27.6%。弥合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仍旧任重路远。
 
  (二)“互联网+”认知的多元性
 
  人类对任何新事物的理解和认知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思维建构到实践验证的漫长过程,需要积累、顿悟、挖掘、提升。“互联网+”概莫能外。
 
  首先需要深刻理解互联网思维。我们认为,所谓互联网思维,是指基于互联网的规律特征和衍生特性,对政府、公众、社会、产业乃至对整个社会生态进行融合和重构的思维模式。“互联网+”源于产业界,不断衍生新模式、新业态,对政府的传统线下服务模式产生颠覆性的挑战。“强化互联网思维”,总书记站在历史的高度发起的号召,就是给各级政务部门下达的总命令,这既是期待,更是要求。
 
  其次需要探索“互联网+”对传统政务服务模式带来的剧烈冲击。“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本质是传统政务服务的数据化、在线化,通过“鲜活”数据和在线服务提升政府服务质量。“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核心就是要减少中间环节,实现扁平式、网格化的服务。如何正确把握“互联网+政务服务”新模态的内在规律,使“互联网+”政务服务碰撞火花,激发活力,撬动创新,积聚效应,提升质量,的的确确考验着各级党政干部的智慧和勇气。
 
  (三)电子政务存在的痼疾性
 
  1.信息共享业务协同难。受传统观念和部门利益的影响,各地方政府和部门在进行电子政务建设时往往从本部门、本地方的利益出发,各自为政,采用各不相同的标准规范,业务内容单调重复;只从解决本机构内部的业务需求出发考虑新技术的应用。部门壁垒仍然存在,政务服务业务协同难、信息共享难、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联动难,三座大山依然存在。
 
  2.业务优化流程再造难。流程是政府管理的基石,业务流程再造是电子政务环境下实现政府变革的可行方法。目前,不少网上政务服务系统运行与业务流程没有紧密结合与无缝衔接,优化再造政务流程仍停留在纸面,存在业务与系统“两张皮”问题,与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一体化服务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3.层次差距大上下联动难。目前国家层面尚无出台统一的顶层规划,也缺少一体化的网上政务服务平台,跨部门跨地区的业务协同和网上政务服务进展缓慢。地方层面,服务质量和服务标准缺乏统一规范,基层政府信息化投资欠账较多,网上政务还停留在信息公开、预约、表格下载、进度查询、结果公示等低级层面,在政务服务的便利性、响应性、透明性和实效性方面水平参差不齐,不仅违背了践行“不打烊”政府的初衷,也严重影响着政府的公信力。
 
  (四)行政审批自身的沉疴性
 
  “办事难”、“办证难”、“证明多”、“证明繁”的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公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政府管理和服务中不规范、不作为、不透明的问题仍然存在。
 
  行政审批种类多,数量大,范围广。审批称谓形式多样,如审核、批准、核准、许可、登记等,涉及到各领域行业。据有关资料表明,目前仅国务院规定的审批事项就有2000项,各省(区、市)都有上千项之多,涵盖着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管理等各个方面。行政审批流程繁琐,公众问破了嘴,跑断了腿,仍摸不清门。监督乏力,自由裁量权过大,重权力轻责任,重审批轻监管,行政审批成为部门规避责任的避风港。
 

  行政审批手续繁、时间长、材料多、不透明、效率低、缺监管,严简政放权虽取得一定进展,但与公正的期待相比,仍有较大下放空间。政府手伸得还是太长,一些该放的权还没有放。已出台的简政放权措施尚未完全落实到位,“中梗阻”现象大量存在,“最后一公里”还没有完全打通。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pingxiaoli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