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朋友把大零售的文章发到朋友圈,下面有人留言说:怎么出来个大零售?啥是大零售?
调戏电商的记者们对外说,我们要出一本大零售的案例书,对方也是问,大零售与新零售有啥区别啊?
看来一篇文章解释不透彻啊,不能让人彻底读懂大零售,何况大家需要对比新零售才能知道大零售是啥,没办法,人的认知习惯就是跟熟悉事物做对比,有对比才有定位。
简单说,主要有以下几点不同:
首先,关于技术和数据的态度不同!
新零售讲究互联网技术、大数据、线上线下融合;但大零售认为,这些都是次要的,并不能解决当前零售业的根本问题,既不能解决实体零售的僵化,也不能解决电商的高成本,阿里收购银泰和三江购物就是典型的例子,完全没有打破困局。大家可以去调研一下,他们是否通过大数据打开了局面?如果有,我从此不提大零售了。
你可能会说,现在没有,不代表将来没有,再说了,拯救实体不只是靠大数据,要靠综合手段,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没错,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但甭管怎么发展,绕不开大零售的主张。
大零售主张:第一,要创造新业态;第二,以品类运营为核心的情境创造;第三,零售商要做分解与渗透。
为什么一定要创造新业态呢?业态本身就是对需求的反应,满足消费需求的就是好业态,没有客流的业态就不是好业态,无所谓线上还是线下。
技术与数据在未来的新业态中,也很重要,但前提一定是业态调整到位了。而业态调整的风向标是给用户创造情境,比如快乐经济,潮流经济,游戏体验经济,一个个活动、促销、文化主题,都是在刺激用户的心理情境,没有心理情境的刺激,你的客流就很容易被抢走,零售竞争太激烈了。
特别强调,大零售主张技术和大数据应该用在制造环节,而无需在零售环节泛滥。
其次,是否有价值判断?
新零售是一个皮囊,没有灵魂,谁都可以往里面装东西声称自己是新零售,所以,他们没有任何价值判断,也就缺少实际意义。
你把所有标注新零售的企业扫一遍,看看他们做的事情是不是同一件事?能有相同点的都很少,为啥呢?
就是因为没有人给出新零售的真正定义,只是说要线上线下融合,仓储物流,技术大数据,盲人摸象,能沾一点边,就算新零售,缺少价值判断,缺少解决问题的逻辑。
大零售有自己的灵魂,有自己的价值判断依据,符合大零售价值判断标准的,会有更好的未来。一个企业是否创造新业态,是否做品类运营的情境创造,是否分解与渗透,一目了然就能看的出来。只不过,这些都是动脑筋的活儿,不是引进技术设备,打通会员数据这种简单的“花架子”所能解决的。
比如,如果一家区域零售龙头企业如果不做业态渗透,或者缓慢渗透,重心在线上线下引流,那多半会贻误战机,把自己的市场拱手让给对手。
再次,新零售的适用空间有限。
只适合阿里这种平台型公司,因为他们有技术储备,有丰富的数据来源,有大规模的资本收购;但大零售适合一切大中小零售企业,包括品牌商也有一定的适用价值,也包括纯粹的线上零售,这种被新零售严重看衰的业态,按大零售的思路走,一样可以活的很好。
调戏电商最近接触了几个企业,一个是给男士提供搭配的,每年给会员送一盒搭配好的衣服,需要的买了,不需要的退回,虽然会员数才一万人,但是可以实现盈利了,这种给用户提供解决方案的做法,虽然完全基于线上,但是有很大的生存空间。
还有什么值得买这样的内容电商平台,盈利也很好,虽然是纯线上,但人家会逐渐变成一个消费知识入口,也有很好的出路。
但新零售就不一样了,全部都是重公司,大平台在做,中型公司都很难做新零售。
最后,对于线上线下融合的看法不同。
大零售认为,融合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没有必要为了融合而融合;新零售更强调融合的必要性,我们早就说过,线上有线上的需求,线下有线下的需求,两者结合有两者结合的需求,没有谁替代谁。更何况,线上线下这件事,早就分不太清楚了,再谈融合,缺少界限。
那些做线上线下融合的人,可以问问,融合的业务占比是多少?
在大零售看来,融合只是手段,是用来服务情境创造的,是用来协调服务能力的,是用来满足细分需求场景的,他很重要,但不是根本问题。
此外,新零售可能是一种策略,但大零售是一种思维模式,是打破实体零售和电商的固有模式,是站在用户心智层面的思考方法。
不过,虽然大零售思维认为新零售是本末倒置的方法论和策略,两者还是有共同的地方,比如都认为技术将对未来零售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必须要拥抱互联网,要完成零售商品和服务的数字化、标准化,这些都是基本功,没什么好讨论的,谁做零售,都需要在这个层面下功夫,不同的是思考的出发点,解决的问题点和对决胜关键点的判断不同,当然还有适用性。
当然,人往往是缺什么,就恨不得马上拥有什么,一个书生如果跟人打架打输了,就恨不得马上会武术,但是让他去学武术,不一定有机会出人头地啊。
实体零售觉得自己之所以发展慢,是因为没有电商平台,不懂互联网传播,所以拼命努力做电商做互联网传播做线上线下融合,但这是拿自己的短处跟别人的长处拼,这是魏雷和徐晓冬式的约架(并非太极跟MMA的比拼)。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liuha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