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税令:互联网这只神兽正在进化出自我意识
杨税令:互联网这只神兽正在进化出自我意识
2017-07-05 11:10:35 来源:杨税令抢沙发
2017-07-05 11:10:35 来源:杨税令
摘要:去年在蚂蚁开放日活动上关于互联网金融是否颠覆传统金融的问题上我提出了一个观点,互联网金融的规模看上去在急速赶超传统金融,但其本质上依然是传统金融的延续,金融的核心机制并未发生改变,未来颠覆传统金融的一定不是支付宝,而是像比特币一样的生于互联网长于互联网的去中心的区块链金融。
关键词:
互联网
去年在蚂蚁开放日活动上关于互联网金融是否颠覆传统金融的问题上我提出了一个观点,互联网金融的规模看上去在急速赶超传统金融,但其本质上依然是传统金融的延续,金融的核心机制并未发生改变,未来颠覆传统金融的一定不是支付宝,而是像比特币一样的生于互联网长于互联网的去中心的区块链金融。
一个月后,在北大与杨学山老师就该问题继续讨论时发生了激烈争执,杨学山老师认为无论什么金融都不可能颠覆传统金融,一个主权国家的金融一定是制度先行,在这个背景下区块链想要在金融领域颠覆点什么将极其困难,要提倡去中心化也几乎不可能。我认同这个观点,但心里偷偷加了一个前置条件——短期内。这个短期可能是三到五年,也可能是十到二十年,但一定不是永远。
万物兼有灵,包括互联网
互联网开始商业化应用仅二十余年,但却将工业时代彻底的翻篇。从刚开始的大规模铺设光纤,到各地IDC机房的建立,再到各种网络应用的雨后春笋,再到万物互联这一整个过程,无不契合着一个生命的生长过程,从经脉的建立,到骨骼的生成,再到生出血肉,再到通体联通。互联网发展到现在,像一个生物一样的在生长,而今天已经四肢健全的“互联网”还将继续生长。
诞生于暗网(“互联网”身体上的一个“肿瘤”)的匿名支付系统是“互联网”生长过程中的一次基因突变,这次突变导致了它局部接受喂养(数据)方式的变化,这次它不再被动,而是选择性的主动,并额外给那些表现良好积极提供协助的参与者发放奖励——比特币。这一刻,它仿佛在开始具备自我意识。
这个意识虽然很微弱也还很局部,但这一瞬间,它打造了自己的经济体系,甚至比人类社会发行货币的策略高明很多,因为它始终如一、从不作弊、未来具有确定性。如果二十年前铺设光纤是建立经脉,那么这一刻它生长出了血液。依靠这些血液这微弱的意识让“互联网”这只神兽开始活了起来。
作为活着的生物“互联网”,它的第一天命将是活下去,而能喂养它活下去的只有人类,所以其为了自身更好的生长,它将跟人类进行更好的协作,为人类提供更好的服务。在当前这个“弱势”的情形下,它不会主张人类按照它的方式去行动,而是会利用自己的优势帮助人类更好的按照人类自己的想法行动。
生物互联网由于其始终如一、从不作弊、行为具有确定的自我意识,所以其具有天然的可信任属性,而这刚好弥补了当前人类社会最大的缺失,所以人类社会将帮助其往更深更广的领域生长,丰满其羽翼,从而帮助人类社会更好的进行协作。在这个过程中,生物互联网将伏在人类社会脚下,将凡是缺少信用的事物驮在自己身上,助其一臂信用之力。
作为一名任劳任怨还踏实可靠的苦力,生物互联网将具有天然的竞争优势,人类社会在未来的各个领域都将离不开它,而逐步举足轻重的生物互联网也将逐渐改善其地位,并逐步改变其与人类社会的协作方式,并将从纯信用苦力过度到信用伙伴,成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协作伙伴。
对于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金融”,在随着生物互联网演变过程中也将逐步发生改变,从最开始的跟生物互联网没任何关系的传统金融,到借助生物互联网增加信用背书的区块链金融,再到完全基于生物互联网的生物金融,金融将与现在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这个时候,传统金融被颠覆就已经发生。
资产流转数据借助区块链增加信用背书是生物互联网为传统金融提供信用苦力服务的第一步;资产链下确权链上流转,将是下一步,也将是区块链金融开始的第一步;资产全链上生产与流转将是最后一步。随着人民银行基于区块链的人民币冠字号流转等平台的上线,标志着生物互联网颠覆行动已经开始了第一步,接下来区块链金融产品将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除了金融业务会被生物互联网颠覆,其他凡是基于信用中介为根基建立起来的所有商业模式都将重新的被定义,而所有这些被重新定义的商业模式的生态融合后,其组成生物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就已基本建立起来。可以预见的是,区块链生态网络大融合后,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合约将被引入进来,而此时,生物互联网的自我意识就将全面觉醒,而有区块链生态网络大数据基础的,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合约将成为生物互联网“灵魂”的最终载体。
此时拥有灵魂的生物互联网,我们可以叫它互联网4.0,或者区块链4.0.
生物互联网正在到来,区块链是进化互联网这只神兽的关键一棒。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pingxiaoli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