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健身仓成为下一个“共享单车”,只差一个乔布斯

2017-09-13 10:13:39  来源:亿欧网

摘要:相对于共享充电宝、雨伞、服装、空调、洗衣机、麻将机、电动车、汽车之类的花式共享项目,共享健身仓这个行业最有可能成为单车之后,下一个共享经济的风口。
关键词: 共享单车
\

  当已成为“噱头”代名词的“共享经济”,迎来巨型玩家海尔,拉来国家体育局领导站台、搬出万科、恒大、绿地等企业的名号,你一定会想:又是哪个倒霉东西惨遭共享了?
 
  这种不详的预感,果然在笔者看过了“纯净跑共享跑步仓”的各类报道后,在脑海中汇聚成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9月6日,海尔家居孵化的“纯净跑”发布了主打空气净化和运动数据智能分析的共享跑步仓产品。该产品主打空气净化功能,拥有制氧设备,每分钟可输送5L浓度为30%的氧气。同时负离子实时补给,杀灭病菌和净化空气。据报道已经与万科、恒大、绿城等地产物业合作,预计年底在北上广深第一批投放1000台。发布会还邀请到了国家体育总局各领导站台。
 
  笔者之所以对其产生疑问,原因在于:一款主打空气净化功能的共享健身仓,除了能在雾霾肆虐的北京有用武之地外,在上、广、深之类空气质量较好的城市恐怕会无人问津。更何况在一个有待开发的市场中主打中高端,恐怕略微激进。
 
  (由于目前健身仓功能均以跑步为主,本文仅从跑步的角度分析共享健身仓、共享跑步仓;此外,本文所谓的“共享”包含“租赁”)
 
  然而,笔者始终认为,相对于共享充电宝、雨伞、服装、空调、洗衣机、麻将机、电动车、汽车之类的花式共享项目,共享健身仓这个行业最有可能成为单车之后,下一个共享经济的风口。
 
  1、共享健身仓最可能成为下一个“共享单车”
 
  这里先介绍笔者判断共享项目优劣的原则:一个出发点,三个维度。
 
  一个出发点是:所共享的,必需是重资产。三个维度是:刚需、痛点、高频。
 
  以共享单车为例,单车是不便携的重资产,同时代步是刚需,也解决了“最后一公里”需求,频次也相对较高,因此能火爆至今。而所谓共享充电宝、雨伞、篮球都是便携的轻资产,就不是好项目。国内目前成功的摩拜ofo、滴滴、Airbnb等等都是在共享重资产。
 
  这一个出发点用原腾讯副总裁、硅谷着名投资人吴军的话说就是:(这些项目)实际上都利用了无法携带等“空间”上的限制,完成共享的基础,同时这也扩展了人们的需求。
 
  再看三个维度,刚需、痛点、高频。给没电手机充电是刚需是痛点,用共享充电宝给手机充电则是痛点但不是刚需,因为有许多替代方案(买一个新的,或者到某些店面充等等)。
 
  此外,共享充电宝要求使用者处于一个苛刻的情景:头晚忘记充电、不随身携带充电宝、短时间内处于户外、身边刚好有共享充电宝设备、对其安全性不质疑。因此它是相当低频的。痛点、非刚需、低频,所以它并不是一个好项目。
 
  我们将这个原则套在共享健身仓上发现:
 
  第一,共享健身仓解决了户外跑步环境差的痛点,例如北京的秋冬的雾霾天气、南方的雨水台风天气等。今年1月腾讯公司近日根据QQ大数据发布的《中国人运动报告》显示,运动和气候息息相关。一月和八月,国民平均运动步数较低。
 
  第二,跑步是高频的,根据中国行业研究报告网数据显示,跑步已成为国民第一运动,69%的运动健身用户经常参加跑步活动。今日头条发布基于6亿头条用户153亿次的健康阅读数据也显示,跑步以超过5亿的阅读量勇夺健身方式“冠军”,这相当于绕着地球“跑”了1万多圈。
 
  第三,对于跑步爱好者而言,跑步相对刚需,且需求量较大。对于大多数跑步爱好者而言,其他类型的运动不太可能成为替代跑步的运动方式(下文将详细解释共享健身仓是否有大量需求)。
 
  最后,关于商业模式的问题,共享健身仓天然地比单车更具盈利的可能。
 
  行业内“觅跑”称给出的财务模型是:共享运动仓设备成本为1万,加上50%的能耗、折旧和运维成本,年化成本在15000左右。若是日均有5-6小时的有效使用时长,单个运动仓的单日收入可达70元左右,回本周期在8-10月左右。
 
  另一家公司“抖吧”也推出了共享健身仓项目,其计费采取按时计算方式,采取高低峰调价模式,均价为10元/小时,最低至1元/小时,最高达到16元/小时。我们以最低的成本计算,平均每个抖吧健身仓大概需要2000小时可以回本,若一天有10个小时可被利用的话,大概200天可以回本,回本周期也在7-8个月左右。
 
  此外,共享健身仓天然地与户外广告、零售业(如卖饮品)相关联,因此比共享单车更容易盈利。
 
  综上,相对于目前眼花缭乱的花式共享项目,共享健身仓其实最为靠谱,最可能成为下一个“共享单车”式的风口。
 
  2、共享健身仓并非伪需求,它只不过缺一个乔布斯
 
  根据中国行业研究报告网数据显示,跑步市场的容量在万亿级别。
 
  但这个“万亿”的天文数字仅仅是画在纸上的大饼,共享健身仓大多数创业者,似乎都无处下嘴,而海尔家居刚也才试探性地张开了口,而且可能只能啃到一点碎屑。他们都必将面临这块大饼中一块难以下咽的硬骨头——用户需求。
 
  共享健身仓到底是否建立在伪需求之上?这是每个入局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我们先把将它拆成两个子问题:
 
  问题①:室内跑步,是否有大量需求?
 
  问题②:在什么情况下,室内跑步的需求会愈加旺盛?
 
  问题①答案是肯定的。天猫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仅双十一单日,跑步机品类的销售量就达到了10万台,比同期大幅增长。另有数据显示,国内健身器材每年的销售数量和销售金额中,有一半以上为跑步机所占据。
 
  问题②问题就稍微复杂一点,热爱运动的用户其实对于室内跑步本身并不抗拒,况且若将共享健身仓的各项体验提升到极致,足以如苹果般引领需求。目前,由于各类因素让跑步者对共享健身仓望而却步,这些因素也是体育圈人士对其深深质疑的原因。经氢媒工场梳理,这些因素主要有三个:
 
  空间太窘迫:比如网友发出的质疑:买跑步机是为了不想出门在家健身,可都出门了为什么选择很憋屈的共享健身仓?
 
  独自跑步缺乏社交:典型的质疑如华米科技北京公司总经理王辉对媒体称,不存在“在私密的环境中跑步”这个需求;再如光猪圈健身创始人王锋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健身是一项‘反人性’的活动,需要氛围、场所、伙伴,才能养成健身的习惯,感受到健身的快乐。健身仓确实能解决部分跑步人群就近锻炼的问题,但更加违背人性。”
 
  配套设施不完善:如有用户抱怨跑步机与手机App并未实现数据连接;再如互联网观察者葛甲对媒体表示:没有洗澡设施,是人为割裂的健身服务,相当于“只给饭吃不给水喝的饭”。
 
  因此,提升用户体验或者说共享健身仓成功的关键,在于同时解决上述三个难题。然而很遗憾,氢媒工场目前没有发现能同时完美解决三个难题的创业者,这也正是共享健身仓目前还没出现领军企业的原因。
 
  但其实对于单个难题,不同的创业者都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空间窘迫的问题,如室内最高高达60平方米的“矮马”健身仓就是典型强调大空间的项目;缺乏社交的问题,“抖吧”将上线在线竞技等社交活动,而8月宣布入局的全民酷跑则将“双人同步跑”作为其特色,此外电视节目、美颜相机、晒成绩等社交功能也逐渐会成为各家标配;配套设施不完善的问题,不难预测,将随着行业发展及产品迭代逐步解决。
 
  综上分析,不难发现,共享健身仓体验上的难题并非无法解决,只不过目前尚无一家高度整合资源、全面提升体验的企业。共享健身仓缺一位乔布斯式的整合大师、产品经理。
 
  所以,这很可能是一个牛逼的行业,但是缺一个牛逼的企业。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lixiaojiao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