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营销 > 正文

十万便利店聚成电商为啥还是打不垮的“蚂蚁雄兵”?

2017-06-23 14:52:56  来源:亿欧网

摘要:随着各类入局者的不断涌进,资本的不断加持,便利店成为了互联网界和零售界共同的焦点。外资便利店企业如7-11、全家等通过区域加盟合作加快扩张;家乐福、麦德龙等大卖场零售商则进行业态拓展,进入或发力便利店。
关键词: 便利店 电商
\

  在零售市场中,电商是传统零售商的最大对手,现如今在“新零售”的包装下,大卖场仍在艰难转型,而扎根碎片化消费的便利店却持续生长,成为电商巨头无法打败的“小蚂蚁”。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波士顿咨询公司近日联合发布的《2017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下称报告)显示,目前中国连锁品牌便利店行业增速达13%,已接近10万家,市场规模超过1300亿元,开店数量及同店销售双双增长。
 
  业内人士认为,“移动互联网+便利店”将是一种全新的物种,与传统便利店围绕用户到店消费的体系相比,这一新的便利店行业体系以满足用户移动端消费需求为目标。同时,报告分析认为,2016年中国连锁品牌便利店销售额达1300亿元,但区域性明显,全国布局尚未出现,而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传统零售企业的心态掣肘了其规模化的路径。
 
  连锁便利店门店数近10万家
 
  日前,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主办的2017中国便利店大会在上海举办。期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波士顿咨询公司联合发布《2017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报告指出,中国连锁品牌化便利店门店数接近10万家,销售额达1300亿元,2016年便利店行业增速达13%,开店数量及同店销售双双增长。其中,2016年开店数量同比上一年增长9%,达9.8万家;单店日均销售额为3714元,同比上一年增长4%。
 
  目前,国内便利店连锁品牌数超过260个,广东本土品牌美宜佳和天福揽下便利店市场将近三成份额,其中美宜佳占比19.8%,便利店门店数量突破10000家,成为国内最大的便利店品牌。
 
  去年8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针对便利店行业开展了一次行业调查,调查显示,近四成的便利店销售总额同比增长10%以上,2016年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裴亮称,在日本,便利店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超市,大体为54%:46%。我国目前的实体零售市场,便利店和超市的占比大体是8%:92%,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而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针对45个主要便利店企业的调查统计显示,2016年上半年,52.3%的企业保持增长,同比下降的只有16.6%,2016年的整体增速在15%左右。据业内人士介绍,“便利消费”早在2012年就列入商务部的工作重点中,可见,今后便利店将在中国市场飞速发展,无论是开店频率还是营业收入,其前景都会好于其他零售业态。
 
  “移动互联网+便利店”是全新物种
 
  凯度消费者指数在一份报告中指出,除便利店以外,大多数线下零售渠道则几近零增长,甚至呈现负增长,传统杂货店和大卖场的增长率分别为-10.4%和-0.2%,超市增速放缓至4%。从增速上看,2017上半年零售业的风口非便利店莫属。
 
  随着各类入局者的不断涌进,资本的不断加持,便利店成为了互联网界和零售界共同的焦点。外资便利店企业如7-11、全家等通过区域加盟合作加快扩张;家乐福、麦德龙等大卖场零售商则进行业态拓展,进入或发力便利店。
 
  而借“新零售”在各行业布道的电商巨头,也开始拓展线下便利店版图。阿里巴巴先是成为盒马生鲜金主,重新定义实体店购物体验,今年2月,阿里巴巴又与拥有4800家线下门店资源的百联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重点拓展便利店业态。今年4月,京东CEO刘强东宣布了一个宏大的计划——未来5年,京东将在全国开设超过100万家京东便利店,其中一半在农村。刘强东提到,他从事电商多年,发现有几种业态是电商无法与之抗衡的,便利店是其中之一,既然无法抗衡,就选择与其合作。
 
  为什么便利店能够成为电商巨头打不倒的小蚂蚁?嘉御基金创始合伙人兼董事长卫哲认为,“便利店离千家万户很近,已经成为了一个个物流的节点,更应该鼓励的是,消费者就近自提商品,而不是叠加附送物流。”知名财经专栏作者、《第一财经周刊》副总编辑董晓常则评论认为,对于传统零售商来说,电商最有杀伤力的点在于更低的价格,但便利店的用户大多数对价格不敏感,一方面是出于时间的紧迫性,一方面是因为便利店存在很多非标产品,尤其是便利店自有品牌,比如7-11的综合商品毛利率可达32%左右,使得电商失去了最主要的竞争优势。
 
  虽然电商无法取代便利店,但国内发达的电商业务使便利店也受到一些影响。据拥有7-11北京25%股份的王府井百货的财报,2016年7-11在北京的营业收入达15.71亿元,但净利润只有207万元。闪电购CEO王永森认为,同所有线下零售业一样,便利店行业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在过去的十年中,电商众多行业的传统消费路径,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后,原本受到互联网影响较小的便利店行业也将出现新的局面。
 
  “对于互联网渗透率较低的便利店行业来说,线上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增量,便利店围绕门店本身进行升级改造、最大化坪效的传统思路,在如今的环境下,天花板十分明显。”王永森表示,新的消费环境、新的用户人群,决定了便利店的商品品类和服务能力都要对原有的体系进行重构,“移动互联网+便利店”将带来一个全新的、不同于原有到店消费的体系,通过数字化、线上化的门店,满足移动互联网用户需求的极致服务,这个新物种将给原有的生态体系带来巨大的影响。
 
  业内普遍认为,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发展,便利快捷的购物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网上购物的补充。便利店还作为新兴的一站式服务平台,提供包括账单支付、票务以及其他创新性服务,例如网购自提等。以便利店作为提货点来提供线上线下整合服务从而实现双赢,提货服务不仅利用了便利店庞大的门店网络优势,为天猫等电商减少了“最后一公里”的派送负担,同时也为便利店带来了额外客流量。
 
  便利店市场缺少全国性的品牌
 
  对于国内便利店品牌来说,接下来的关键是怎么才能活得更好。报告分析认为,国内许多连锁便利店的单店销售、利润水平虽历年有所改善,但与国际领先企业差距仍然较大。而且,中国便利店行业的商品结构亟待改善,生鲜及半加工食品占比低,自有品牌占比低;另外,加盟机制不完善,会员体系也有待加强,和国外连锁便利店品牌相比,中国便利店行业盈利性依然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报告显示,在便利店运营中,成本呈现快速上升态势。与上一年相比,去年便利店的房租成本上涨7%,人工成本增长6.5%,水电增长0.7%。业内专家认为,在城市房租成本不断走高的情况下,需要制定平衡网点扩张同时维持利润的策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秘书长、便利店委员会总干事王洪涛表示,中国便利店行业接下来要继续解决多方面平衡问题,首先是利润增长和成本增长的平衡,第二是快速开店与管理幅度的平衡,第三是同行竞争与跨界竞争的平衡,第四是拥抱变化与抵制诱惑的平衡。
 
  报告还指出,2016年中国连锁品牌化便利店销售达1300亿元,但区域性明显,全国布局尚未出现。在全国将近10万家的便利店中,没有一家便利店连锁品牌发展到全国性规模。王永森认为造成这一现状原因,是传统零售企业的心态掣肘了其规模化的路径。
 
  “传统零售企业面对互联网的改造大多呈现出三种心态,第一种是保守观望,危机意识不强,目光仍只能看到线下局部的改造,而连锁加盟的体系仍然在以传统模式拓展;第二种心态则是愿意探索尝试,但都是浅尝辄止,对于线上业务并没有系统的思路;而第三种心态则是认定线上是未来趋势,也愿意投入,但是缺少一套工具解决业务开展中的成本和效率问题。”
 
  “本土便利店还处在一个摸索的过程,选择板块去做主题型、专业化的发展是趋势,考虑不同品类的搭配,一方面可以丰富品类,另一方面有助于进行产品筛选,在合理的范围内值得尝试。但不要偏离‘小而美’,向‘大而全’竞争,最后变成杂货铺。”广东省流通业商会执行会长黄文杰指出,由于中心城区房地产市场趋向饱和,国内便利店的可供选址已经极其少,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返乡创业的青年增多,二三线城市提升生活品质的需求增加,为便利店进入提供了土壤,渠道下沉是必然趋势,为相对弱势的本土便利店提供了抢先布局的新机会。王洪涛则强调,未来便利店行业真正面临的竞争可能是来自更多跨界方,“但不管竞争对手是谁,便利店行业竞争的本质是跟自己竞争,跟消费者竞争。”
 
  小编观察:百货业须增加“场景化”消费
 
  便利店几乎与大卖场同时出现,赶上了中国连锁业快速发展的时代。长期以来,作为小业态的便利店,其重要性一直排在大卖场之后,在资源的获得上也不占优势,便利店企业想尽办法在夹缝求生。在2015年以后,百货商场、超市卖场、品牌专卖店掀起大规模“关店潮”,至今没有减退的迹象,便利店反而成为萧条的零售业中一抹亮色。
 
  对于百货业的转型,业内认为增加消费场景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或成为出路之一。近日,广州两家百货企业不约而同地引入与“书”有关的项目:摩登岗顶店开了一间书吧,而HI百货引入的1200bookshop也正式营业。正佳金控品牌推广总监何珊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场景化”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模式,线上线下都有场景化的趋势,不仅是引入的1200bookshop内部设有多个场景,整个HI百货也在做调整,进行场景化的规划。
 
  近日,世邦魏理仕发布《全球购物中心发展》报告,解析全球购物中心市场现状及开发趋势。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新建成购物中心1250万平方米,录得11.4%的增长。中国依旧是全球最活跃的市场,以575万平方米的全年新建面积再次位居全球之首。
 
  世邦魏理仕中国区顾问及交易服务商业部主管RebeccaTibbott表示,“如今在线下消费的年轻人,消费的更多是体验感。我们看到购物中心开始积极转型,通过提供有趣、独特的消费体验来带动客流,形成消费热点,提升资产价值。”在这一背景下,许多新兴业态进驻百货,如滑雪体验店、料理烹饪、篮球、攀岩、屋顶花园、联合办公空间、医疗护理等,新尝试越来越多,形式也更趋多元化,为购物中心带来新的需求与发展动力。
 
  普华永道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尽管客流量放缓,但许多顾客仍然希望与产品有实际互动,零售商仍然可以通过实体店抓住客户。比如一些运动品牌的体验店里,就不仅仅是单纯的卖产品,而是开辟了集设计、灯光、场景于一体的动感跑步区域。跑步者置身其中时,能体验到真实的运动场景,而且跑步的数据也会在室内外屏幕上实时显示,充满了互动与乐趣。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秘书长彭建真指出,百货业要向新奇好玩的体验、族群社交场所、家庭生活体验转型,提升内在价值,才能活得更好。

(文章来源:亿欧网)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houlimi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