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EA > 正文

信息管理软件核心技术和架构正经历深刻变革

2009-10-21 14:28:39  来源:计世网

摘要: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企业普遍存在一大深层问题—数据被嵌入到了每个业务系统之中,难以在整个业务流程中实现共享,并形成了信息孤岛。这是一个架构层面的问题,那么,是否需要
关键词: 架构 信息管理软件

   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企业普遍存在一大深层问题—数据被嵌入到了每个业务系统之中,难以在整个业务流程中实现共享,并形成了信息孤岛。这是一个架构层面的问题,那么,是否需要把数据层独立出来,并让数据层不再属于任何单一应用呢?

    30年前,从单个应用的角度完成了数据处理和应用逻辑的分层处理—从数据存储在文件系统中、数据的处理与应用逻辑混合,到由数据库管理数据处理的逻辑并与业务应用实现逻辑分层,访问数据的方式也从采用私有逻辑到采用SQL标准,同时,数据的组织形式走向了业界通用的关系模型。

    今天,从企业全局的角度来看,需要进行一场更为深刻的企业级信息层与应用层的分层,因为任何企业都已经很难只有一个应用系统了,企业应用的多样性、复杂性以及它们直接的关联需求,必然导致在企业全局层面需要有一个独立于应用的信息层来管控共同的核心数据,解决多个应用之间数据一致性、实时性、共享和隐私保护等问题,并以更为松藕合的方式对各类应用提供信息服务。此外,数据的组织也从为具体业务逻辑服务转变为独立于业务逻辑的模型。

    如果说30年前数据从文件系统走向数据库是一次面向单个应用的数据开放之旅,那么今天我们正在走向面向企业全局的信息开放之旅。这就需要在 SOA框架下实现数据层的开放,而数据层的开放直接对外的衔接点就是面向服务数据层的对外接口技术,基于XML的信息访问请求、基于XML的信息访问处理以及应用XML建模技术的业务领域模型都是信息服务化的一种具体体现。

    推动信息走向开放架构是一种必然趋势,将相对稳定的企业核心数据管理与相对灵活多变的企业业务流程进行分层考虑,在企业架构层面推动信息层的下沉以及应用层的上移,使信息层变成一种新的企业级IT软件大厦地基,支撑各种业务功能,而不是先把独立的应用建完之后,再来进行数据的交换。

    以服务形式存在

    这几年,我拜访了国内很多行业用户和合作伙伴,并就目前信息化发展的困境与他们进行了探讨,感觉到信息系统的发展思路正在经历一场深刻变革。过去的信息化是IT应用跟着业务走,业务推动软件应用建设,普遍的建设模式是先有相对明确的业务需求(各条业务线的自动化),然后推动面向各条业务线的应用建设,在各类应用建设完成之后再考虑整合,最后才考虑应用信息,在企业信息的规划方面很少有全面系统的考虑。

    这一发展路径在信息化建设的初期是一种比较快捷的方式,而且也是行业发展的自然规律。一路下来,信息化建设较早的金融、电信、政府部门等都产生了很多信息孤岛,这些年它们一直都在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虽然也有不少成效,但总体来看,信息孤岛问题好像是越治理越复杂。我个人认为,导致这类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是建设思路和方法,而解决的途径也必须从建设思路和方法上考虑,从信息架构着手。

    今天,IT发展显然已经跨越了简单的业务自动化时期,正在走向IT推动业务优化的阶段,普遍的特点是应用需求变化快、应用模式日益灵活。同时,IT系统与业务的关系也在发生着深层次的改变,从单纯的业务支撑走向推动流程重组、业务优化及创新。未来的IT架构会从被动跟随应用发展的步伐,转向以信息为中心,通过灵活的信息架构推动应用及业务的创新,企业信息架构也会开始考虑先进行信息规划,后建设应用。

    其实,我们已经看到,越来越多的行业用户在思考这一问题,它们在做规划时,把应用中的数据从应用中剥离出来,变成企业的整体资产,把对信息的管理及应用与单个业务应用脱钩,这一架构将直接推动商业企业中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型,在政府部门以服务为中心的转型。发展到这个阶段,个人资料、企业资料、产品信息等核心数据不再单独隶属于任何一个应用,也不再单独隶属于任何一个部门,它将以服务的形式存在,逐渐成为一种可被管控的开放资产。

    开放的服务特性使得核心信息在服务各种业务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数据的差异性和复杂性,必须要把数据的存储和数据的访问隔离;同时,数据的差异性和复杂性将对数据模型的灵活性以及可扩展性提出更高的要求。此外,数据的访问和底层存储的隔离还将直接导致未来越来越多的应用通过XML服务接口来获取信息,而非SQL直接访问底层数据库表。

    推动行业应用创新

    其实,对整个IT尤其是软件技术而言,数据管理技术居于非常核心的一层,就像在硬件层面的芯片一样,数据管理技术的每一次变革都会对整个应用环境以及应用产品产生重要影响,甚至推动行业变革。

    从产业环节的整个链条来看,数据库厂商可以在底层推动数据库技术、信息架构、信息应用等核心底层技术的创新,与中国用户和软件开发商协作,推动中国高端行业软件的发展。

    历史的经验证明,IT的每一次重大技术变革都会在技术发展相对滞后的领域和行业率先形成突破,并诞生一批新兴力量从而影响整个行业的进程。究其原因,不外乎历史包袱较少、传统势力较弱、创新成本较低,因而在技术变革机遇出现时反而可以轻装上阵,实现跨跃式发展。

    从全球的角度看,中国的行业软件还处在起步阶段,中国经济的发展及中国企业在全球地位的提升必然要求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软件出现,在不远的将来中国的行业软件市场会有很大的创新需求,然而这种创新的难度是巨大的。任何单一实体仅凭自身的力量都难以撼动传统势力的根基,从产业链的角度来合作推动联合创新有可能降低每一方的整体创新成本,并加速创新的进程。

    50多年前,日本制造业从一片废墟中通过系统性引进美国全面质量管理(TQM)思想,在20年间从几乎一无所有到形成丰田、松下、SONY等一批世界级企业,这无疑是国家产业发展由弱到强的经典案例。

    今天,信息管理软件核心技术和架构正在经历深刻变革,中国软件业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与当年日本制造业十分类似,而在发展的路径上,在很多方面则如同20年前的上海浦东建设。如果能够利用国内大范围行业IT建设及升级换代的时机,以创新为突破口,追求建设的品质,抓住历史机遇,在未来20年,中国的软件业也完全有可能成为世界软件业的浦东。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北达软EXIN网络空间与IT安全基础认证培训
北达软EXIN DevOps Professional认证培训
责编: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