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10 09:19:34 来源:
金融风暴让各国政府从教训中意识到对企业监管的迫切性和重要性。除了今年即将实施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外,不排除可能会有更多监管法规陆续出台。
除了数据安全、预防数据丢失等要求随之提高之外,可能会随着监管压力而来的是,对数据正确性、实时性的要求也同样升高,而信息展现方式必须能更加事件驱动;借此不但能更快应付法规的要求,同时可加大领导的监管力度,并降低运营成本。
中国由于地理幅员辽阔,和企业组织结构的特性,很自然地,各政府部委或大型企业,历经多年 IT 建设之后,很容易出现在多级结构(总部-省-地市)间信息不够即时,和同步、共享的问题,由中央或总部向下监管的力度自然随之降低;体现在 IT 层面,往往就是数据一致性和共享的问题。使问题更加复杂的是,随着互联网的起飞和全球化的竞争环境,用户对信息实时性、准确性的要求是与日俱增,而愿意等待的耐心则是等比不断在缩减(这点要“感谢” Google、百度等给用户建立起必须当下立刻满足的习惯 [按英文的说法就是 instant gratification])。反观传统的 IT 建设,包括大型 OLTP 业务系统和数据仓库,在先天的设计上,并不适合、更不擅长解决这些信息分布的问题,甚至反而可能加剧问题的严重性。
如附图所示,依照面向服务架构思维所设计的分布式架构,将数据以服务的形式暴露,通过总线在不同的数据中心间交换,可屏蔽因应用系统、业务流程、界面的变化所带来的冲击。这种松耦合、解耦的设计恰可协助解决分布的企业单位间,实时信息访问、采集、汇总、同步的问题,而能为业务领导和业务人员提供更实时、跨地理、跨异构的统一信息视图,与传统基于数据仓库-ETL-BI 的解决方案恰好互补,后者是基于海量历史数据提供决策分析,而实时信息视图、BAM (业务活动监控) 则主要是针对当下、一次性的生产、操作型数据,可说是事件驱动的 BI;结合 ESB、BPM、CEP (复杂事件过滤),和数据库增量数据捕获的功能,可对事件作出更快的响应。
对于大对象、大批量的数据,一般的最佳实践是,可通过 ESB 做为控制总线,不传实际的物理数据本身(都打散成消息的方式,不现实,效率肯定差),而是传元数据和发送控制命令,将数据传输的动作派给数据交换平台,以库对库的方式来执行。ESB 同时可负责接收数据交换平台发出的事件,例如在发生异常的时候,触发一个人工流程进行处理。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