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05 15:46:18 来源:CIO时代网
为推动企业架构(EA)理论在中国传播,CIO时代网专门开设了企业架构的频道(http://www.ciotimes.com/ea/ ),并计划访谈业内的专家、顾问,请他们来向您讲解到底什么是企业架构?企业架构能为企业带来什么?最近看到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IT管理体系--战略、管理和服务》一书,图书作者赛迪顾问副总裁赵刚博士重点介绍了企业架构方面的知识与内容,笔者读后感觉受益颇丰,因此于近期专访了赵博士,请他来向您介绍企业架构的相关内容,这也是我们系列访谈的第五篇。下面就是本次访谈的内容。
CIO时代网:您能不能用简单的语言向别人说明到底什么是企业架构(EA)?
赵刚:企业架构还是比较容易和几个概念联系到一起,比如有系统、结构、框架、蓝图、架构等几个词,这几个词在概念上有一部分是重合的,但又有各自的含义。
架构和系统的概念很相似,但它又不同于系统。我们可以打一个比方,比如人是一个很完善的系统,架构是关于人的构成的一个主要视图,而且不同的人对架构会有不同的认识,比如学骨科的人容易把人理解成一个骨架,学神经脉络的人看到的人可能是一个神经脉络的架构,搞血液系统的人看到的是一个循环系统的架构,学中医的人可能看到的也不一样。所以我认为架构是关于系统的组成部分和组成之间的结构关系及支配这种关系机理的一个整合体。架构是有生命周期的,不同的时间点、不同的人对他的理解是不同的。
CIO时代网:企业架构和企业建模、软件架构等有什么区别?
赵刚:我接触企业架构就是从企业建模开始的,我原来在北航CIMS中心工作,当时我们要建一个企业的模型,建这个企业的模型目标是建企业的信息模型,通过信息模型转化成企业可操作的系统。我们比较早的就看到Zachman的模型,他从不同角色、不同层面的视角来看企业,这不同的视角又一步一步最终转化成一个可操作的软件。
我们当时研究了几个模型,最重要的是信息模型。当时我们搞CAD,CAD首先要对产品进行建模,然后要对产品在设计阶段有一个描述,而CAM是制造阶段对产品模型的描述。大家都知道,设计阶段是关于产品结构的二维图、三维图,加工阶段关心的是工艺参数。怎么把CAD设计好的模型转化成CAM的模型,这就需要一个基于产品的共享的数据模型,所以那个时候就去研究产品数据模型。后来CIMS要搞整个企业的模型,所以除了产品又有了组织、人、资产、原材料,这就有了企业的模型,后来又扩展到企业管理的模型,后来就扩展到一个企业级的共享的信息模型。这个过程一直解决的都是企业的信息建模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业务人员和我们信息人员理解的模型是不一样的,而把这些系统用起来时又会有系统应用级的模型,所以信息模型就不断地向上下两个层面去扩展,最后就提出企业建模的概念。企业建模是关于企业整体的基本要素和要素之间的关系,这和系统是很相似的,所以建模的学者会去学习系统论,在这个过程中就发现了企业架构这样的一套理论。
我们最早就看到了Zachman、FEA、Meta Group的模型等等,他们也是从企业建模演进过去的,最后大家就提出来了企业架构的思想。企业建模解决的是"How"的问题,企业架构解决的是"what"的问题,就是首先要把企业给描述出来,企业建模是实现企业架构必要的一个措施。当然企业架构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可能还需要其他的一些方法论,但企业建模的研究成果是肯定可以为企业架构所用的,通过企业建模形成的那个东西我们可以叫做企业架构,两者不是割裂的,而是一脉相承的。这和业务人员所说的架构还是不同的。
说到软件架构,我们现在常说的是SOA,早期是软件工程等,他是谈软件的基本结构,他和EA还是不同的,不能把它和EA划等号。现在我们讲的TOGAF也是基于软件架构的思想发展出来的一套方法论。
当软件架构和企业架构一起出现的时候大家都在找他们的共同点、对接点。软件架构也向往企业架构的思想,尤其是那些面向企业应用的软件,他在扩展软件架构的思想时发现他和企业架构是有共同点的;而企业架构也要找落脚点,而软件架构就能支撑他落地。所以两者在找共同点,尤其是到了SOA时,会把应用打包,包装成服务,这时候他和企业架构的思想已经很接近了。还有就是两者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解决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解决互联互通互操作的问题,所以两者越来越走向一起,你看TOGAF越来越支撑整个企业的业务而不仅仅是技术和软件,两者最后可能殊途同归,最后沿着一个方向向下走。
CIO时代网:企业架构(EA)到底有什么用?是不是又是一个新的忽悠人的"三字经"?
赵刚:我理解企业架构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首先,企业内不同的人要对企业愿景有一个共同的理解,整体的To-Be的理解,只有大家有了一个共同认可的蓝图,才能一起去努力实现它。而EA给了管理层、业务人员、信息人员、技术人员一个共同认可的愿景和蓝图。
第二,在这个愿景之下我们又能明确我是什么?我和我的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是什么?EA给了我们一个企业内部不同人员共同理解复杂问题的基础,就是业务、信息、技术人员共同能够理解、沟通的一个基础。
第三,在构建企业架构时就有了一个管理的标准和工具,尤其是在做IT决策时,哪些是符合我的蓝图、符合我们共同理解的,哪些是与我们的蓝图不一致的,都有了判断的依据。同时也给了我们把大的架构变成系统的一套工具。
第四,从技术角度,他也实现了我们各业务之间互相操作的技术标准,相互接口问题。
CIO时代网:现在有很多的企业架构框架,例如Zachman、TOGAF、FEA等,赛迪也有自己的架构框架,这些架构框架有什么共性和差异?
赵刚:共性就是他们的基本目标是一致的,他的基本组成上也是一致的,比如一般都包含业务架构、信息架构、系统架构、技术架构几部分。当然,各个框架由于出发点的不同,他的体系、形态也会略有不同。
比如Zachman是IBM的系统架构师,他是从系统架构这个角度出发去谈的。TOGAF是OPEN GROUP的体系,他们最早好像也研究面向对象的东西,他们的出发点还是从软件架构来的,希望能够自动实现软件开发,而后才一步步延伸到企业这个层面。FEA的出发点是财务预算,是美国的联邦预算委员会(OMB)为了做IT投资决策搞得一套框架,是为了减少IT投资领域的重复建设做出来的。他们是从管理角度出发做的,他在架构管理方面特别有价值,我们去年给广州市政府也做过类似的项目,也参考了FEA的思想。我们赛迪顾问从咨询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个七大架构的整体框架,包括业务架构、信息架构、应用架构、软件平台架构、网络与硬件技术架构、信息安全架构和IT管理体系架构,这个是我个人整理出来的。所以大家都在借鉴架构的思想,但是由于出发点、角度不同,他的表现形式也会不同,最终如果大家能够统一思想就可以形成一个对于架构的完整理解。
我们所有的科学研究都是为了研究、认识这个世界,都是为了给这个复杂的世界建模,通过这个模型去控制和改造世界。所有的数学模型、形象模型大家最终都是画出了他的函数、他的曲线,而最终通过控制这个曲线来控制物理世界。我们搞信息系统的人限定了我们的研究对象是企业、机构,要给这些机构做软件的支撑,最后总结出了企业建模或者企业架构的体系,这和自然界其余人做的工作都是相同的。
CIO时代网:什么叫企业的业务架构?它包括哪几部分内容?
赵刚:业务部门自身有一套自己的模型,一般企业的业务运作体系都是比较完善的,采购、生产、库存、销售、售后等都是比较完善的;包括财务、人力资源、IT、综合管理等的职能体系也是比较完善的;公司的治理体系也都比较完善了。这个业务体系经过多年的运作已经相对比较完善,我们要做的首先是把它描述出来,而且要把未来的To-Be的业务模型表达出来,而且这种语言还要让技术和信息人员理解。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首先要看业务战略,战略决定了业务模式和管控模式,而业务模式和管控模式落实到了流程,并通过每个系统功能实现。就是说,首先要分析战略,看你是差异化战略、低成本战略还是聚焦战略,是前向整合、后向整合还是一体化战略,这些战略决定你的业务模式和管控模式,决定你是战略管控、运营管控还是财务管控。还要看你相互之间有几大主业,主业之间有什么关系,业务价值链是什么等等。这些价值链延伸出了流程,而这些流程决定了整个系统的功能描述,他是这样的一个逻辑下来的。
CIO时代网:有专家认为数据架构是EA的核心,您是否认可这种说法?对一个企业来说,数据架构包括哪些内容?
赵刚:在业务建模过程中我们要考虑你对信息的需求,在战略层次上要处理哪些信息?管理模式上需要哪些信息,处理哪些信息?在业务运作上需要哪些信息,处理哪些信息?每个环节、每个功能上下游需要处理哪些信息?这是一个简单的梳理,通过信息的提取、归纳就可以建立信息的模型。我们把这些从业务环节抽象出来的信息建立概念模型、逻辑模型、物理模型,就把业务映射过来,通过系统功能来处理信息。
信息架构就是抽象出整个企业的信息模型,建立起整个企业的数据项来。这就涉及到企业数据建模中的元数据,或者称为主数据,这个没有一个特别合适的词汇。这就像我们在学面向对象时,我们会抽取出几大类父类,然后再通过这些父类演化出子类、孙子类,经过梳理会发现父类就那么几个,整个系统是通过父类派生子类、子类派生孙子类实现的。
比如对一个制造企业我很容易抽取出几大类的数据,比如产品、客户、员工、机构、物资、设备、供应商等,这几大类数据附着不同的属性。这几类信息就基本能描述企业所有的信息,我们在CIMS中心时就是做这个东西,做企业的数据模型。这套东西在产品领域有一个STEP的国际标准,在不同行业也有他行业的信息模型,比如电力、电信等行业都有国际标准,但主体内容都差不多,比如银行和制造的模型相差并不大。这个数据模型也是BI、数据仓库的概念模型的基础。
CIO时代网:如果一个中国的组织决定开始整理自己的架构,应该从哪里入手?能不能给一些好的建议。
赵刚:政府和企业的建议还不一样:
对政府来说要从管理入手,政府各委办局他们有很多的系统,各系统支撑的业务、技术能够有一个通盘的考虑、规划,最后能够把各委办局的信息化有效地管理起来。比如国信办的总体架构就比较宏观一些很难落实;而一些省市的规划则过于着重细节,过于关注网络等等的细节,这些都不合适。所以,我认为政府要从管理入手,把工作分几大类:业务类的、服务类的、信息类的、管理类的、技术类的,每一类的工作要有一套标准。比如业务类要有业务域、业务功能,服务有服务域、服务功能等,把这些都梳理出来,才能统筹电子政务建设。最好还能够参考FEA的绩效参考模型,能够考核,这套东西建立起来就完善了。
对企业来说,要从企业的业务的架构分析入手,就是上面说的战略分析、业务模式分析、管控模式分析、流程分析等等,补上这一课,那些技术分析是后面的事情。
CIO时代网:您觉得作为一个企业架构师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技能?企业架构师作为一个职业在中国有前途吗?
赵刚:现在软件编程领域有软件架构师,在企业领域还没有。企业架构师肯定是一种复合型人才,既要懂业务、又要懂技术还要懂管理,所以架构师是最适合做CIO的。企业架构师可以是一个人,但一个人很难具备这样的能力,所以也要分不同的方向,包括业务架构师、信息架构师、应用架构师、技术架构师等,每个方向要有所专,但职业生涯的目标是总架构师。
我认为企业架构不是一个非常热的东西,除非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才可以。我觉得他会一点点慢慢发展,他不会一下子热起来,比如象SOA概念一出来大家都在炒,企业架构提出来也很多年了,他不会一下子变得很热,他是一个常态化的东西,就像米饭天天吃一样。另外还有一些现实的因素制约,比如很多人过于关注短期效益,没有动力去把整个企业、组织搞清楚,又见不到效益;再比如企业架构要协调很多部门的人,而IT部门又恰恰协调不了。
专家简介
赵刚,博士,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管理和信息化专家,兼任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IT治理专委会办公室主任,中国电子学会工业工程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自加盟赛迪顾问以来,先后主持或参与了《国家金融信息化"十一五"规划》、《广州市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战略》、《广州市电子政务总体架构》、《广州市信息社会战略研究》、《中欧信息社会项目中期评估》、《中国核工业集团信息化咨询》、《中国海洋石油公司IT内控体系咨询》、《中国有色矿业集团信息化规划》等咨询项目多项。加入赛迪集团前,曾长期工作于863/CIMS国家重点实验室,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CIMS重大项目、国防科技预研重点项目、科技部中欧合作项目等,在BPR、IT治理、IT规划、企业架构、IT绩效评估、两化融合、IT管理体系、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等方面具有较深的研究。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