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11 09:07:45 来源: e-works
编者按: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更新、信息系统的日趋庞杂以及企业业务需求的不断升级,很多企业正面临着IT系统难以管理、IT与业务活动脱节,IT投资回报率低的问题,而一个敏捷的、动态的企业架构又是如何使企业能够积极应对管理上的瓶颈,最大程度地使IT与业务融合,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的呢?就此e-works采访了凌云科技集团信息管理处张振坤处长。
e-works:请您谈谈对企业架构的理解?
张:我认为要谈清楚这个概念之前,首先要清楚两个问题:一、什么是企业架构;二、企业架构的作用是什么。把这两点搞清楚了以后才能真正的认识企业架构。企业架构是一种见仁见智的提法,每一个人都对企业架构有着自身不同的见解。它不是一个能够用一句话一个词汇就可以诠释清楚的。自从二十多年前Zachman提出软件系统架构的概念以来,由此而延伸出的系统架构、技术基础架构、乃至于现在所讨论的企业架构从来就没有一个完整的统一的权威的定义。根据我的理解,企业架构的概念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它根本不是一个项目或是一个工程,而是一种理念,一种企业信息化的总的方法论,或者是一个企业实施总体规划的方法论。就像现在业界提出的一个概论:企业架构是由IT架构、技术架构、基础架构、设计架构等等这些名词引申而来的一个所有架构类型的总称。
e-works:您认为目前的企业架构面临哪些困难?如何更好的解决呢?
张:实际上,在很早以前,我们一直都在做企业架构这个事情,但只是没有按照这个名词去诠释。从实践的角度来分析,企业架构就是企业信息化活动的总体规划。所以从这个层面去谈,企业架构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缺乏规范性。有的企业采取先搭建一个统一的平台,再满足某一业务环节的具体应用;有的企业先把所有应用堆积起来以后,再来解决疏导问题。至于说哪一种方法更好,很难评断,这就是我们的企业架构本身所面临的本质性的问题。
而往往大型企业通常都采取后者,先满足自身迫切的业务需求,再考虑搭建整体规划的平台。从某种意义上说,最大的企业就是一个国家,而国家的信息化基本上都是按照行业或者部门自行搭建,各自为政,很难有一个有效的、统一规划的信息化平台。越是大型企业越是没有统一架构,越是容易出现信息孤岛。反而一些中等规模或者小的企业架构设计容易做一些。例如,有些设计型或者是技术类型的企业,刚开始对PDM要求比较高,所以先实施PDM系统,而后期随着企业逐步的发展,对其他方面的管理也有了一定的要求,所以完全可以用PDM的系统平台逐渐延伸,虽说对于企业架构而言不规范,但是却更容易实现总体框架。
e-works:那根据您上面所说,为什么我们不采取先搭建统一的企业架构平台,再在平台上分步实施信息系统呢?
张:我们业界对信息化实施有这样一种说法:“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急用先上,效益驱动。”从四句话来仔细剖析,总体规划是企业架构,分步实施是一种方法论,效益驱动就是我们不管做任何事情,都必须看到投资的效益。所以这里面就存在一个矛盾,当我们无法向企业领导者解释清企业架构,无法迅速地能够从平台系统中获益的时候,只能按照企业业务需求为导向,先行实施。例如,领导需要先上图纸,那么CIO只能先实施PDM,但是在实施PDM的时候并没有考虑ERP的应用,这里就会出现信息孤岛方面的问题。所以绝大多数企业都是采用“急用先行”,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驱使企业信息化应用,而不会采取“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所以先搭建平台再分步实施的提议很好,但是目前只能是“理想的共产主义”。
e-works:那么“总体规划,分步实施”这个提议是不是一直都无法落实了呢?
张:也不是。想要达到这种理想方式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必备条件:首先,我们的IT集成商要有企业架构的理念;其次,我们的用户是否能理解企业架构;最后是在前两者都达到的基础上,是否有能够支持这种企业架构理念的平台产品。这三方面的条件缺一不可,但是目前都不具备。从IT基础架构来看,现在的集成商或者解决方案提供者都只是某一个领域内的专家,比如制作PDM软件的,他只对PDM精通,但是对ERP本身并不是特别理解,所以ERP、PDM同时进行,显然是不太现实。IT集成商本身就抛开了企业架构的理念。最终用户如果想搭建企业架构,也会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没有一个通用的企业架构的产品、技术和描述语言。正是由于这三方的共同缺失,导致现在的企业架构只能是一种理念和理想。
e-works:目前有许多厂商都逐步开始重视企业架构,您对这个现象是怎么评价的呢?
张:不错,现在确实有许多厂商都在逐步逐步的推行企业架构理念,推出所谓的企业架构解决方案,但仅有这样还不够。企业架构的第一个问题是纯粹的甲方乙方的博弈问题;它的第二个问题是企业信息化部门和业务部门以及与高层决策者之间的博弈、沟通的问题。如果仅仅把技术平台理解成是一种开发工具,这就走到了一个极端,容易形成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之间的沟通鸿沟。所以真正需要的是把业务语言描述成一种需求语言,最后再描述成一种生成语言的通用工具。这种语言可以有效的把信息部门、业务部门与决策部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所谓的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用相同的描述语言来进行沟通,描述业务需求,使得业务管理与需求管理形成统一的平台。
e-works:您觉得现在的决策层重视企业架构吗?
张:领导者其实是最重视的就是企业架构,没听说过那个领导愿意把钱投入到重复建设、效率低下、乃至于从建设规划的开始就注定要放弃的项目上。但是因为现在没有人能把企业架构的理念、目的和方法描述清楚,最高决策者不知道这些所谓的专家在搞什么,所以也只能采取无为而治的方法,听任专业人员自行其是了。很多情况下最后才发现,其实最终决策者一定是站在企业架构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的,而不是仅仅考虑某一个局部的信息系统。只不过专业人员没有领会,或者没办法实现罢了。领导者现在之所以没有去推动整体架构工作,是因为他认为你没有整体架构的能力,退而求其次。
e-works:您认为未来企业架构的发展如何?
张:企业架构一定是将来的发展方向,不管是否承认,所有的企业最终必然会走到这条路上去的。未来的发展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这需要技术和工具达到一定的成熟程度。例如需要完善的描述语言,统一的架构标准,良好的平台软件,可操作的实施方法论等,待这些必备条件都成熟,大家都能接受以后,企业架构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得以实现。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