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21 14:06:31 来源:CIO时代网
流程银行已在国内逐步推进,其支撑的IT架构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传统的部门银行与快速变化的金融环境的不适应,驱动流程银行的诞生
近几年,国内的流程银行正在从理念逐步演变成现实,正在成为国内各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方向。相对于流程银行而言,传统的商业银行模式更多地是表现出金字塔组织结构的“部门银行”,其主要特点是组织管理结构为典型的“金字塔”式结构,即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支行、网点,从上至下的多层级关系,机构网点完全按行政区划设置,形成了“四级管理,一级经营”的经营管理体系。然而,随着中国金融环境的不断变化,金融客户需求多样化,金融监管机制的不断加强,以及金融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传统的“部门银行”已逐渐显现出不适应。
多层次管理导致信息的滞后与缺失。由于“部门银行”的多层级管理,导致信息传递路径长,决策滞后,难以及时快捷地响应客户不断变化的金融需求。
职能型流程设计导致业务流程不畅。“部门银行”的业务流程设计是为适应既有的组织结构和满足管理的需要设置的,也就是职能型的流程设计。这种流程设计容易使不同部门拥有不同的资源和权力,客户需要的完整业务流程容易被割离开来,不仅导致业务流程更加不畅,而且会导致银行内部机构的不断膨胀,内部交易成本不断上升。
固化的业务流程难以提供差异化服务和个性化产品。“部门银行”下的业务流程十分僵化,无法根据客户贡献度、客户等级提供差异化的服务,无法根据金融业务的风险程度设计不同的业务流程。
因此,流程银行是伴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改革开放,金融环境的不断演变而诞生的。
流程银行概念的最早提出是2005年10月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 “上海银行业首届合规年会上”提出的。流程银行是相对于已有的以“部门银行”为特征的银行而言的一种全新的银行模式,是以客户为中心再造业务流程,进而以业务流程为中心再造组织流程、管理流程和决策流程,从而最终在市场末端和决策高端架设起为客户“量体裁衣”,且 “一票直达”的业务和服务流程。
不断发展的现代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促进流程银行的实现
“流程银行”强调按照横向设置流程,按照流程设置部门。银行各部门是按照前、中、后台严格分离设置。批发和零售银行部作为银行前台部门,风险管理、法律合规和运营部构成银行中、后台。人力资源、财务和IT技术是保障前、中、后台有效运作的支持保证部门。
可以说,流程银行对传统的“部门银行”是一次颠覆性的改造,而现代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是流程银行构建的基础。
流程银行对传统的“部门银行”的改造是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将传统的“部门银行”的业务、组织和管理流程进行再造,并把新的模块化、构件化的业务、组织和管理流程进行虚拟化,实现在质量、成本、时间、风险、法规等方面的改造。以花旗银行为例,在业务流程改造中,花旗银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信息技术重新设计了零售业务流程,只要输入客户信息,系统就会自动给出该客户的信用评分,以及客户的贷款标准和报酬率。由此,以前需要业务员、审核员、复核员等至少三人的一项个人贷款业务,现在在信息系统的支持下仅需要一名业务员就能完成,花旗银行一方面节约了人力资源的投入成本,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客户办理个人贷款业务效率和质量。因此,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支持,将促进流程银行的实现。
以“成本、灵活、风险”三要素为根基的IT架构设计思路,支撑流程银行的信息系统变革
20世纪末,国外先进的商业银行,如汇丰、花旗等都纷纷进行了业务流程的再造,重新设计了流程,从以职能部门为中心的部门银行向以流程为中心的流程银行转化,对IT系统进行了全面改造,特别是通过IT架构的全新设计实现对流程银行运作模式的支持。那么,怎样的IT架构设计才能真正满足流程银行的运营模式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通常情况下,流程银行建设的基本目标:一是最短的业务决策流程、最短的决策时间、最短的执行时滞和最快的市场响应速度;二是能够用最小的投入、最少的人员、最少的场地占用等资源耗费为客户提供优质和多品种的产品和服务;三是业务前台和中后台的支持形成密切配合的有机整体,前台人员能够得到最快捷的、全方位的支持与保障;四是能够对客户信息、新业务方式方法、业务经验教训等价值信息最快速度的全行范围共享;五是能够实现内部管理及产品设计、推广及全过程的零缺陷管理。
为此,赛迪顾问研究认为要实现对流程银行的全面支持,信息系统的变革是关键,以“成本、灵活、风险”三要素为根基的IT架构设计是变革的基础。
“以客户为中心”是流程银行构建的核心,在IT架构的设计上必须“以客户为中心”。针对不断变化的金融市场和客户需求,能够快速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和个性化的产品是有效实现“以客户为中心”,提升银行竞争力的关键。而在IT架构设计上充分考虑成本、灵活和风险三要素是有效实现此目标重要基础。
成本方面,从IT架构设计上充分考虑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包括灵活的IT平台部署;减少人工异常处理;7 x 24 x 365 可用性;提供极具竞争力的总拥有成本等。
灵活性方面,从IT架构设计上充分考虑灵活性,确保支持不断变化的金融市场与客户需求,包括满足零售、企业和投资银行;灵活部署,支持多渠道;参数化:银行级、产品级、帐户/客户级;支持多语言、多币种;跨所有模块的多渠道;灵活的业务规则等。
风险控制方面,从IT架构设计上充分考虑国际国内的各类控制规则,包括新巴塞尔资本协议;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OX)要求;实时的限额监控;风险管控;安全管理;集成的商业智能应用;服务支持和质量保证体系等。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