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08 16:18:50 来源:CIO发展中心
传统观点的变化之快不亚于与我们周围的世界。由于信息易于访问获取、业务流程透明化,仅仅规范流程、储备资源以及试图控制业务运营再也不够了。“增添价值”的能力与其说是典型的生产或服务活动,还不如说是跨企业组织整合能力的活动。创新取决于知道如何整合。
今天,企业组织需要的是能够利用第三方的资源,以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机会,并且灵活应对不断变化的厂商、规则和预期结果。它们需要灵活性。这可能意味着能够提供从成千上万个商业合作伙伴那里获取的服务,实时更新服务,并且在整个事务过程中维护服务。
比如说,电子商务解决方案提供商Rearden Commerce不断为其企业客户增添涉及多方的旅游和娱乐服务。与此同时,Rearden必须在每笔事务常常很漫长的过程中(从订购到交付),支持客户的策略(地理、服务级别和成本),并且解决异常情况(重新预订、取消订单和交货延迟)。
对于许多公司来说,灵活性还意味着,面对外部的变化,能够随机应变、定制解决方案。比如说,在TradeCard这家为供应链交易事务提供方便的公司,由于全球经济形势、更广泛的商业策略、买卖双方不断变化的支付条款以及新的参与者,融资需求在迅速变化。TradeCard不仅要面对整条供应链中的买家卖家,跟踪和调解策略,还要确认有利可图的机会,以便公司及时提供新的融资方案,比如当买家想在货到45天后付款,而卖家想在30天后付款。
这些公司每家都依赖跨众多合作伙伴灵活执行的能力,共享信息和成果。它们不用担心每个参与者运行什么样的系统(或者没有什么样的系统),也不会将时间浪费在编写新的接口或中间件来管理交互。传统的企业IT系统不是非常擅长协调牵涉多个有关方的复杂的、长时间运行事务,但是基于协作和资源共享的新兴模式需要的正是这种事务。
在这两种情况下,一种“由外而内”的架构支持更加灵活的、松散耦合的经营模式。TradeCard由外而内的架构注重跨多个参与者对策略进行明确的管理和调解。
Rearden Commerce创建了一个虚拟的共同策略平台,客户根据地理、供应商偏好、物流和开支策略等限制条件搜索选择方案时,就可以调用该平台。商家在标列、描述和推广自己的服务时使用该平台。它还被Rearden用来驱动长时间运行事务,解决异常情况。Rearden不是围绕业务功能而建,而是把功能服务与底层基础设施堆栈联系起来。业务层遇到的策略驱动硬件层和网络层的操作。
答案在于重新构思你的架构,不要将其视作覆盖整个企业的整体,而是视作相互关联的系统和数据集,封装起来供外部使用。[page]
不仅仅只是SOA
一些人可能觉得,这一幕开始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IT部门不是多年来一直在苦苦寻求面向服务的架构(SOA)吗?是的,但是由外而内的架构是一种更高级的概念。它充分利用了从专有技术堆栈到基于标准和基于Web的联系和协同操作这种转变。想适应这样一种模式:流程、系统、甚至人都是可以互换的构建模块--不管他们位于何处,就需要一种高端的服务平台,识别、配置、编排、度量、计费和调解牵涉这些部分的事件。
由此带来的影响却不小。在由外而内的模式中,无法确保系统和组织之间的事务原子性。必须以补偿事务而不是自动回滚来解决故障。
此外,由外而内本质上是悲观的,因此就要料到并兼顾人的交往,以便解决异常情况、运用业务背景。这种平台还必须支持服务的版本控制和持久性,还要支持确保每个长时间运行事务一开始就部署的任何业务规则或业务策略的策略。
策略驱动的互操作性是由外而内的架构的核心所在。策略层可能组合了人输入的信息以及不断从各种遗留系统或其他数据源获取的信息。此外,由于有那么多的参与者,集中式策略必须针对底层的工作负载,负责管理参与者的身份认证、访问和授权。互操作性不仅仅适用于系统层面,还适用于各个技术层面;架构必须适应一系列技术,包括语音和硬拷贝等离线模式。
该怎么办?
采用由外而内的架构需要想法和执行力方面有一个根本的转变。对于CIO和IT团队来说,这需要具备跨组织跨地区管理和协调诸多变化因素的技能。
1.要把开发由外而内的架构这项工作看成是一个分阶段的过程,这个过程适应传统的企业组件。
2.关注跨越组织边界的特定的业务运营。
3.寻找没有得到企业系统很好服务的长时间运行事务。
4.关注目前或可能会有多个参与者的方面,尤其是性能面临压力的方面。
5.寻找宝贵的局部创新的方面。由外而内的架构可以加快企业内部的创新,并充当技术和业务支持的催化剂。
当然。这涉及的不仅仅是IT.第一步是把整个组织看成是一整套业务能力和整体流程,每个部分都能够以不同的方式来交付。这番重新评估便于对企业内外的资源、套装解决方案、自主开发的系统以及通过云平台获得的服务进行混合搭配,而这具有战略意义。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