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06 11:28:35 来源:CIO时代网
2015年8月28--29日,“首届互联网+高峰论坛暨2015北大CIO中国行走进烟台开发区”活动在烟台开发区圆满落下帷幕。信息化专家、知名学者、知名企业CIO们共聚一堂,共同探讨互联网+对于传统企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壳牌中国CIO,第二十届北大CIO班学员徐斌先生在本次活动上带来了题为“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的主题分享,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上午好,我今天想给大家分享的内容是说,在新的“互联网+”时代,我们传统企业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以及我们的机遇在哪里。
徐斌
传统企业面临的挑战
首先我们看看“互联网+”新的时代发生了什么,大家也看到一些图片,一些数字。你看我们左边是在“互联网+”时代一些比较成功的公司。那我们的下面,是我们曾经在传统的行业非常非常著名的公司。在左边互联网的公司,都是一些丰富年轻的公司,年龄最早的就是阿里,16年。像小米才5年,最近的乐视网也就4、5年,他们现在都非常的成功,虽然大家对它有些争议,事实上到目前为止是非常成功的案例,在新的互联网时代,利用新的模式,新的方法,快速建立一个企业,并且达到一个非常大的规模。那我们来看看下面这几个公司,耳熟能详的,传统的优秀公司。大家都知道过去两三年他们发生了什么?要么被收购,要么破产。那么为什么他们会在这么短的时间,会发生么大的变化,大家知道这四个公司,一共生存多少年?这四个公司生存了4.27年,有四个数字非常非常成功,但是在新的时代,快速坠落的,破产的,失败的,为什么?这就是我们传统企业面临最大的问题,我们现在碰到三个非常大的问题,第一个是我们不知道我们竞争对手是谁了。
第二,他不知道竞争规则是什么。所以很多智能手机当时刚出现的时候,诺基亚内部发生了非常激烈的讨论,有一些所谓眼光比较长的,比较远的高管提出说我们应该走智能手机的道路。但是诺基亚做了一个市场调研,调研结果说,客户喜欢耐用的手机,功能简单的手机,所以他基于这个调研,他认为我们还是应该做一个牢固的手机。为什么?他们不知道其实整个市场的竞争格局,市场的竞争变化,他们没有感受到。所以很不幸,诺基亚被微软收购的时候,诺基亚总裁说了一句话,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他说我们没有做错什么,但是我们失败了。他有没有做错呢?他其实做错了。为什么呢?因为他不知道现在新的市场竞争规则是什么。
最后一个,在新的时代如何重建传统企业的竞争力。我觉得这三点是我们传统行业面临最大的三个问题。这个我给大家做个分享。我们在新的时代有很多新的变化。这个就给大家形象的展示了一个市场竞争格局和竞争对手的变化。大家看左边的,就是我们著名的诺基亚,诺基亚给大家的印象就是产品非常的好,非常的坚固。那么小米呢?给大家的印象是什么呢?可能更多的是七个字,专注,极致,快,还有粉丝经济,粉丝怎么能参与我的设计,这个其实就是重大的模式的变化,那么这个变化对传统企业来说,怎么样适用这种变化,是我们面临非常大的挑战,回到我们今天说的“互联网+”,互联网时代,我们今天其实很多人都分享过很多“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模式。
传统企业面临的四大转变
我认为“互联网+”时代,主要是两个内容,一个是“互联网+”的技术,说到云、大、物、移、智。另外谈到“互联网+”的思维,我认为模式和思维是两个相辅相成的关系,我就没有把它分开。
互联网的思维主要是什么呢?平等开放,协作共赢。我待会儿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以前在一个企业中做管理,做运营,做营销,现在不够了,现在要更开放,要在一个产业链里面,在一个价值链里面,在一个行业里面做整个营销,做整个生产。面临一个什么样的变化,传统企业在哪些方面的变化,乃至于接受互联网的思维,第一个是什么?第一个是决策模式。以前我们的决策都是用经验的决策。之前企业招人怎么招,我们做的需求,更多的时候,你在行业有什么样的经验,我相信如果知道HR流程的都知道,对行业有多少经验,他能够很好的判断这个市场发展的方向,能很好的做决策。但是现在新的时代不够了,转向数据为支持的决策。为什么呢?因为整个时代在变化,竞争的模式在变化,其实已经没有人有这个经验,在这个新的模式下去工作过,去尝试过,所以根本没有经验可谈。反而在这个模式下,你的经验会变成一种妨碍,一种限制,你不能很好的接触新鲜的事物。
同时现在我们竞争的对手很新,竞争的模式很多,那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没有一个比较客观的方法,来帮助我们评估,帮助我们去做一个比较理性的决策,我们会面临非常重大的决策的失败的可能,所以这是第一个变化。从以经验为中心,转向以数据为中心的决策,那这是我们大数据启动一个非常重要的作品。
第二个,我们运营的模式。从产品为中心的模式,转向为以用户为中心的模式。我们以前的模式,供求决定于需求,一般的方法是我们内部的设计部门,根据我们自己的理解,把我们产品生产出来,然后由市场部门去做推销。包括这里面通过一些供应链的管理,通过一些分销,通过一些库存压货,把产品给销售出去。同时我们在做推销营销的时候,更多的是介绍产品的特性,这个产品有什么好处,可能一系列的指标参数,那这个时候我们以产品为中心,以采订销这个模式。新的互联网时代我们要转换了,我们要让客户参与进来,根据它的需要,我来生产它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所以这个模式变的是以销定产,以需求定供给,这里有很多的挑战,因为我们知道很多生产最核心的一个环节就是我们的成本控制,大规模生产解决成本控制的问题,降低成本的问题,但是你以客户为中心的时候,已经面临着不能够规模化发展,你要定制化生产,这是很大的挑战。这个大数据也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红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怎么样背后生产的效率更高,而不是一个标准化的规模化的生产。我们在这里举个例子,像美国有个创业公司,之前在网上做了一个网站,然后邀请所有的用户和设计师进来,说设计师你来设计做一个很简单的体恤,你来设计各种体恤可能不同的设计师设计了一百种体恤出来,你们觉得哪个体恤最好,你最想买。然后根据这个投票结果,会选择其中的三款出来,然后给这个设计师一定的费用,比如说五千美金。然后就找背后的生产厂商去生产这三款,他卖给当时票的那些人。所以你看这个过程中,完全是根据客户的需求去生产,其实本身是没有成本的,他说客户可以预付,生产完之后,客户指定交付,这个过程也没有销售,那这个就是完全的以用户为中心。我觉得我们传统企业也可以尝试这种方法,怎么样让客户成为我们的设计师,同时也成为了我们的使用者,把我们的设计和销售环节打通了。
第三个,合作模式。我们以前的合作模式更多的是供应链,我们找对我们上游的供应商,分销商之间怎么合作。现在不是了,现在我们要以用户为核心,我可以在里面解决它其中的一个环节,同时找一些合作伙伴一起满足其他环节的需要,这样的话对客户来说,帮他解决了生活中所有需求。反过来对企业来说会产生更强的黏性,这个过程会通过生态链打造做很多联合的营销,联合的项目,甚至可以去挖掘客户潜在的需求,同时也让我们企业可以产生新的一些业务,比如说我们以前只是单纯做石油的,像我们做加油站管理,以前我们只知道客户一周有十分钟左右时间加一次油,现在我可以和背后的保险公司,和4S店合作,我真的可以在4S店在我们油站上做一部分运营,让客户在我们的场地上做更多的服务,这样的话是否可以拓展我们的业务范围,同时对客户来说有更强的黏性,客户在我这得到了更多的价值,所以这点我可以分享一下,其实星巴克的口号是让你的生活美丽,让你的生活更开心,所以它这个定位就是生态链的定位,不是喝一杯咖啡就是很开心,不会的,开心只是一个环节的因素,我希望你,想到你快乐的生活的时候,想到我的星巴克,怎么能做到,那我的星巴克和要其他的一些服务商一起合作,喝的同时解决你的吃,你的用,你的行,把整个链条打通以后,一想到健康生活,美丽生活就想到星巴克,提高客户的黏性。
最后,组织模式的变革。以前是层级式的变革,从我们的员工、主管,总经理,这个问题在于决策怎么办,对市场的应对怎么办。同时如果大家在大的协议里都有感触,你想做的事情都很难的,受到的限制非常多,责任不强,权利很强。操着卖白粉的心,赚着卖面粉的钱。在员工层面建立一个责权利对等的权,我有决策权,拿到更多的信息,这样一方面调动整个员工的信心,大家知道小米的层级,真正意义上三层,从七个合伙人,到一个部门的团队领导,下面所有的工程师,所以它和客户之间的交付主要靠工程师,每开发一个新的版本,客户直接在网上就和工程师去做交流,你这个功能有什么问题,我希望有什么样的功能,所以它对市场应对非常快,不断地产生客户需要的产品和服务,这个在我们新的互联网时代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按照我们以前说大象会跳舞,它的反映太慢,这是我四点总结的,在新的互联网时代,在四个模式上要做一个重大的变革。那这四个模式,其中有一个非常核心的推动力和基础,云、大、物、移、智,最核心的是大数据,因为数据能产生智慧,智慧才能提供服务。如果这个成本不能体现在公司商务价值上这个公司就没有意义了。通过这个模式的变化去产生智慧,帮助企业产生更多的价值,从而在新的互联网时代有更强的竞争力。
传统企业的互联网+之道
传统企业在“互联网+”时代,它关注什么?第一点,新思维。这种模式的变化,你要去了解我们的开放、协作、共赢时代下,我们企业怎么能改变我们的合作模式,运营模式,组织模式。第二,高格局,我们要有一个三维的概念,我们现在在研究一个企业,如果我们还是按照一个企业运营的角度去分析,其实你的空间非常的小,只有帮你把这个格局提升,就我们看一个产业,或者看一个社会,这个时候你才会有更强的竞争力,或者说你能够找到一些新的创新性的模式。我们打个比方,出租车公司。如果我们在一个出租车公司里面天天讲创新,它能干什么,最多是我能不能开发一个APP,客户实际的拒载情况,我能不能多安排几辆车,让我的一些,有一些客户投诉比较多的,老是找不到车的地方就投放,这是在企业格局下做的创新,远远不够。为什么?因为它没有解决一个行业和社会效力的问题,所以新的滴滴来了,Uber来了,我怎么让更多的优惠,和更多供给的车能够互相匹配,这个其实就是一个新的变化,这个叫格局上的变化,我从一个企业层面看到了行业和社会层面。
最后一个务实创新。我们现在说很多创业、创新。大家第一点说我能不能跳出我的企业,我有一个很好的点子,我自己出来创业,大家认为这种才叫创业、创新。上周在南宁也谈到这个观点,我觉得更多的创新创业在企业内部,所以在产业里面,其实有大量的创新机会,我们完全可以在企业内部从小做起,务实的找到每一个痛点,在一个个痛点中创新,同时你的创新成本非常的低,或者创新的风险非常的低,我认为这可能是我们未来,社会层面更推荐的,企业内部的创新和创业。
大数据在企业中的应用
我再分享一下我对大数据的理解,我们大家都知道,大数据小数据大家谈到很多,我自己理解,从一个企业来说,大数据也好,小数据也好,并不重要,如何让数据产生价值,大的理解说,大是什么?大到为企业产生商业价值,这才叫大数据,并不在乎你有多少的数据量,而是你的商业价值,所以我们说一个数据本身有价值吗?我们现在很多人在说数据的资产,包括马云,我们要抓住数据。其实我们传统有很多数据,比如一个北京市政府的数据是阿里巴巴的十倍,但是有用吗?这么多年干什么了?没有用。所以当你的数据不能产生价值的时候,不是一个资产,没有意义,所以我认为数据的解释,要解决一个数据变成一个信息,大家看到,这张图就描述了这个。首先我们现在看,在企业里面的数据的几种应用,第一种是数据展示我企业发生了什么,有些展示这个客观存在,有没有价值?非常小,只是一个展示,就能告诉别人在干什么。到第二个层面,我可以通过数据来做一些分析,做一些诊断,可以发现一些问题,发现一些逻辑的关系。这个时候,数据可以变成一种信息,这种信息其实能帮助我去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帮助和了解我们现在存在的一些问题,一些潜在的优化的地方。
第三个部分,可以通过数据,来做预测,研究未来会发生什么,那这个时候我们就知道信息产生了知识,知识可以告诉我们说,未来可以发生什么,在知识这个层面,如果我们再往上去追踪,怎么样产生更大价值的企业呢?就是说,我知道会发生什么,我要知道,我要知道该怎么做,这就是知识产生的智慧,我已经知道我应该怎么去把这个事情做的更好,我应该怎么让这个企业运营的更加,所以我说这个其实是大数据整个使用的链条,以及大数据产生的过程,从数据本身没有价值的一个纯粹的客观存在,变成一个有意义的知识,有意义的信息描述一下我们在发生什么,变成我们有意义的知识,最后形成智慧,智慧会更好的帮助我们开发一些新的产品和业务。
那我自己总结,大数据在企业中有六个方面的作用。首先第一方面,对决策有支持。其中有一点我想分享一下,很多时候说,IT是一个成本运营的东西,IT的价值很难量化,我觉得这个要调整我们的思维,跟李红总讲的商业思维是一脉相承的。只有当你拥有了商业思维,你一定会把你所做的事情给量化,给数据化,因为数据化才能让别人知道在哪里。像我们企业做任何一个IT投资,必须看它的回报率,你到底回报了多久,那这个可以去做,但我们需要去了解,学习,像商人一样,像企业一样去思考。
第二个就是运营的优化,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最简单的物流配送,如何通过大数据的配送,优化配送效率,降低成本。第三,成效突破,鉴于时间原因不想去说。第四,人员的安全,信息的安全。第五,业务的创新。我个人认为还是个业务创新的模式。因为它的整个商务逻辑并没有变化,以前是通过我们现在有很多定制化的服装,只不过因为它的能力不够,一天只能做十套,二十套,这是一个技术上的革命,产生的一个效率的提升。可以让不同的裁缝师和不同的用户之间做一个对接,我自己的理解也许不对,我个人理解还是一个创新层面。
最后一个商务模式的变革,像Uber完全是一个商务模式的创新,这个对接的方式以前是没有的,本来我有时间给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理解,在新的互联网时代生产消费之间的变革,以后有机会和线下会做一个详细的讨论。
最后分享一下大数据的作用,十个字,我送给大家,第一个是什么呢?大视野,数据,特别是大数据,信息量很多,来源很广泛的问题,但是这个时候,一个单纯的企业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它需要数据的交换,需要数据的共享,需要一个格局和视野,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国,在贵阳四月份,我们在2月19号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推出了推进大数据的措施,刚刚发布了这么一个顶层设计。它看到大数据需要去做规划,需要去做一些共享,需要做一些协作,所以从国家顶层层面来设计这个事情。
第二是多维度。我的分享是这样,我们虽然有一种非常依赖于说大数据,没有商业经验,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一些方案,大维度只是解决,同时我们还是需要我们的行业经验,你可以根据程度的不同,平衡度不同,不可缺少的。我给大家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之前的百度曾经预测过《黄金时代》这个电视,当时预测2.5亿左右的票房,后来事实上只有1亿左右的票房。他用百度做了大数据分析,通过整个上线前整个市场上,媒体上,社交网络上对这个电影的热评度,他认为这个热度一定能达到2.5亿,但是事实上没有达到,因为它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个排期是有每个影院的排片经理的因素,这个东西百度公司不知道,谁知道呢?只有影视行业的专家才知道,这个说明什么问题呢?单纯的靠数据做决策,其实很多时候会产生一些,或者准确性没那么高,你这时候需要在另外维度,从商业的经验维度,从行业的理解维度要进去,两个要共同实现才能最好的达到行业效果,刚才说的决策模式上面我们经验就不要了,以数据来驱动,但是还要加入商业思维和商业经验。我们以后在数据时代,互联网时代,我们讲任何的信息,任何的决策,我们都应该基于一个客观的量化的标准来说,而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我们在做任何一个决策的时候,唯一看到的就是一个数据,达到什么样的指标可以做项目投资,讲其他任何的,我们叫不可量化的东西都不能接受,这也是我们在企业里面建立数据文化的核心,所以当我们建立了数据文化,我们才能更好的去使用大数据,这个是我自己个人对互联网大数据的理解,也希望大家批评指正,线下我们可以更多的交流,这个是我的个人工作号,CIO四海一家,大家有空去关注,大家可以由一个比较好的一站式的服务的平台,可以了解新的技术,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