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政府信息化管理转型研究

2016-06-14 15:16:59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资讯网

摘要: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资源正逐渐取代传统资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整体实力和发展潜力的新尺度。
关键词: 互联网 政府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资源正逐渐取代传统资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整体实力和发展潜力的新尺度。为迎接信息社会带来的挑战,各国纷纷加快步伐抢占信息化发展制高点,并由此引发了新一轮政府管理模式的变革,推动着全球政府管理逐渐从传统管理模式向信息化模式转变。2015年,李克强总理将“互联网+”行动计划纳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战略蓝图[1]。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形态,“互联网+”正以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入融合的方式逐步颠覆传统经济理念,变革传统产业价值创造方式,这无疑对政府的信息化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使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迎来严峻考验。
 
  一、我国政府信息化管理发展现状
 
  政府信息化管理就是政府部门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在网络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政府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2]。我国的政府信息化建设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主要由办公流程自动化、业务系统信息化和政务处理网络化三部分内容组成。
 
  1.办公流程自动化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务院先后批准成立了信息管理办公室、国家经济信息系统领导小组和国家信息中心,专门负责国务院各部委信息系统和国家经济信息系统的规划和建设工作,拉开了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帷幕。90年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和我国通讯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汉化办公软件的不断开发与升级,计算机、打印机、投影仪、扫描仪、考勤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和档案管理系统等软件在各级政府部门迅速普及,传统办公模式逐渐被现代化办公流程所取代,极大地节省了人工办理成本,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
 
  2.业务系统信息化
 
  1993年,我国陆续启动了以“金桥”、“金卡”、“金关”、“金税”为代表的一系列国家级信息应用工程,标志着我国政府信息化管理和服务进入了全面应用阶段。依托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和办公自动化技术,我国大力发展信息化基础设施,对重点行业和部门的业务系统进行了改革,通过采用网络软件和系统平台,实现了数据智能化管理、内部信息资源共享、业务办理自动化、信息动态跟踪等业务系统信息化功能,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和决策质量,使政府业务处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3.政务处理网络化
 
  1999年,中国邮电电信总局和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等信息主管部门联合策划发起的“政府上网工程”正式启动,各级政府部门通过在公众信息网上建立正式服务站点、搭建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向社会公众提供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和应用项目,逐步实现了政府职能上网、政务信息上网、日常活动上网、政府办公上网和政府市场交易上网。2002年,我国重新规划了中国电子政务建设方向,将“一站两网四库十二金工程”确定为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重点框架结构,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近年来,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截至2015年7月7日,全国各地区、各部门通过全国政府网站信息报送系统上报的政府网站共85890个,其中地方82674个,国务院部门3216个[3],各政府职能部门的网络基础建设已初具规模,政府网站建设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服务社会公众的功能基本实现。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pingxiaoli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