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将在2016年全面爆发
物联网:将在2016年全面爆发
2016-01-05 15:23:16 来源:搜狐抢沙发
2016-01-05 15:23:16 来源:搜狐
摘要:2015可谓是物联网发展的井喷之年,“互联网+”的政策扶持下,交通、能源、零售等行业联动发展,可穿戴设备、工业互联网惊喜亮相,物联网远不止2015年这么亮眼。下面让我们来看看2016年物联网将如何发展。
关键词:
物联网
2015可谓是物联网发展的井喷之年,“互联网+”的政策扶持下,交通、能源、零售等行业联动发展,可穿戴设备、工业互联网惊喜亮相,物联网远不止2015年这么亮眼。
一个大方向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李克强总理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从通信、电子等信息科技企业到交通、零售等传统企业,大家都在积极借助“互联网+”计划促进产业新升级,新发展。
而物联网在这个过程中也在积极响应“互联网+”战略号召,借助互联网的深入发展,物联网也逐渐扩张其发展版图,从交通、工业、能源等国计民生领域到家庭、课堂等走到人们身边。物联网也在不断深入人们生活,改变人们与世界相处的方式与体验。
一个新领域
随着“互联网+”战略的深入,传统产业也在积极探索互联网环境下的新发展,其中令我们耳目一新的要数工业互联网。其实工业互联网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它是2013年由GE研发部门命名并提出,借助传感技术、大数据、物联网能多项技术提高工业发展的效率与安全性,优化工业生产模式,提高经济效益。我国一直是工业大国,但是工业生产模式还有待优化,随着物联网、传感等技术的深入发展,从10月15日举行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工业大会到我国首个国际工业互联网平台——航天云网国际版近日正式上线,我国在积极借助互联网优化工业生产发展模式的同时,也为“中国制造2025”的实现打下良好的基础,提供强劲的动力。
一个新法规
物联网的发展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持,如果说物联网将万物相联,那么大数据就是这看不见的网上万物沟通交流的核心。大数据在为生产带来新模式,在为顾客生活体验带来优化的同时,也容易滋生很多犯罪。大数据时代数据便是核心,而通过非法渠道获取用户数据,反而会造成用户的重大损失,为此,贵州省便为大数据立法探路,日前贵州省在京召开大数据立法咨询会,邀请全国行业界、法律界、管理界知名专家学者为《贵州省大数据发展应用条例(草案)》把脉。一旦立法成功,这将是我国首部大数据地方法规,数据在互联网时代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一旦能够有法律法规的规范,建立一个数据安全的保护环境,则能实现数据资源更合理有秩序的利用,这也为我国建立规范的大数据环境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
一个新保护
12月28日,中国公布了此前一天通过的反恐怖主义法全文,其中关于建立国家反恐情报中心、军警经授权可跨境反恐等内容引起各国媒体的强烈关注。早先在草案里颇具争议的让外国网络科技公司向中国政府提供访问其产品、加密代码和其他敏感信息的“后门”的内容,则在正式法案中被删除,转而为要求相关经营者为当局依法进行防范、调查恐怖活动“提供技术接口和解密等技术支持和协助”。先前各大科技跨国公司的恐慌终被平息,而中国的反恐怖主义法也为世界和平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同时也为企业发展构建一个更加和平稳定的环境。
若干新成果
英特尔推出全新一代的英特尔物联网平台参考架构以及相关硬件和软件产品,该平台包含两个参考架构和一系列来自英特尔及其生态系统的产品,新一代平台在优化软硬件性能的同时,降低了操作的难度,让物联网更简单,也让物联网有更多可能性。除此之外,微软在3月16日宣布Azure物联网套件将支持Windows 10为基础的物联网。这一版本旨在帮助人们和企业从物联网中提取所有的可连接产品最大的价值。同时,在韩国,三星推出了新的业务品牌来统一企业级物联网的产品和服务。在英国,英政府表示,“为了开发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医疗保健和社会性应用,将投资4000万英镑用于示范项目、企业孵化器和研究中心等。
未来新趋势
中国信通院预测2016年将向物联网的2.0阶段迈进。主要出现两大转变,小范围局部性应用向较大范围的规模化应用转变,垂直应用和闭环应用向跨界融合应用和开环应用转变。另外,物联网将朝着四大方向发展:工业物联网/产业物联网;物联网与移动互联融合的消费性物联网,比如可穿戴设备等;生产和消费混合型物联网,比如车联网、智能家居等;第四是物联网综合集成应用平台,比如智慧城市等。
身处智能家居环境,利用可穿戴设备控制电视、灯具,借助互联网跟世界聊聊天,享受物联网营造的购物生活新方式,2015已经这么精彩,那就让物联网在2016年来的更猛烈些吧。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pingxiaoli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