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5月2日,思科宣布以6.1亿美元现金收购加州圣何塞SD-WAN(软件定义广域网)新创公司Viptela。据悉Viptela成立于2012年,业务主要提供SD-WAN解决方案,支持企业能将地理分散的分公司网络互为连接,据统计公司此前已经融资超过1.08亿美元,去年5月最后一轮融资中募集资金7500万美元。
此消息一出,又将我们的视线拉回到思科整个收购大版图中,亿欧此前在盘点丨抱团取暖还是强强联手?企业服务的发展与并购文章中提到全球收购现象将会持续增加,资本海外投资、跨国合作将渗透更多领域,大鱼吃小鱼或者强强联合有人看好,有人看衰,但是无疑这确实是企业拓展新领域最快布局的一种方式。
思科又双叒叕收购企业所打造的物联网究竟是什么?
通过这些收购的企业,我们可以看出思科的布局逐渐明朗,早期物联网市场整合正在进行,随着物联网管理平台正在主导该市场,物联网现有企业表现强势。
以“万物互联”为主线
2012年思科首次提出“万物互联”战略,它也是最早致力于“万物互联IOT”的公司。后又提出把全球所有的云连接在一起的愿景,为全球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Intercloud。通过Intercloud,思科想将孤立的云连接在一起,打通数据壁垒,推动万物互联新浪潮的到来。它被视为是思科战略转型的发展引擎。
包括此前思科斥资5亿美元投到德国的科研和教育项目之中。这个项目代号为“德国数字(Deutschland Digital)”,将把投资重点放在特殊数字化项目、研发项目、风投资金、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和思科网络技术学院项目(Cisco Networking Academy Program)的扩张等方面。
物联连接的意义在哪里
物联网有三个核心需求:传感器智能化、无处不在的连接、数据价值创造。
从简单定义来说,物联网就是实际的硬件能够联网,连接外物一切。思科的布局由上图来看也是从网络连载、硬件支持方面逐渐渗透。但是在如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物联网打造基础或者相辅相成的时候,从互联网到物联网还在面临很多挑战:
首先是技术不够标准化,这其中牵扯到硬件就有量产、供应链、标准化的流程,创意的落地需要时间,这是一个时间问题,中国的生态链各方面也是慢慢从这些角度中国是一个大制造国,从供应链成熟的程度也可以支撑这块。
其次是应用场景问题,用户的体验没有提到完全合适消费者,现在消费者要去学习怎么用硬件去操控,这个应用场景不够透。
物联网的技术,在商业领域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和服务,在交通安全上都有广泛的应用场景,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预测,到2020年,全球物联网设备将达到260亿台,市场规模到1.9万亿美元。麦肯锡的预测更惊人,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到11.1万亿美元(相当于60万亿元)。
但是如何利用物联网的技术创新,构建“产品+服务”的混合商业模式来应对日新月异的商业环境和用户需求,改进产品打入新的市场,这是传统产业可以深度思考的问题,否则将被时代抛弃。
从中国角度来讲,工信部也将从构建产业生态,促进产业聚集,完善标准体系,运行安全四个方面推进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万物互联,离不开合各个行业的配合,技术与服务互为配合,期待未来更多“化学反应”的发生。
(下面是思科具体收购企业信息,无时间顺序,欢迎不断补充)
1)2017年5月,思科宣布以6.1亿美元现金收购加州圣何塞SD-WAN(软件定义广域网)新创公司Viptela。Viptela成立于2012年,公司主要负责开发SD-WAN解决方案,支持企业能将地理分散的分公司网络连接起来的基于软件的网络,简化部署和管理传统上复杂的流程。
2)2017年初,37亿美元收购了实际并非纯粹云公司的AppDynamics,公司成立于2006年,总部位于硅谷,是一家应用程序性能管理(APM)解决方案提供商,提供监控商业软件应用程序和IT基础架构性能的智能平台,功能是为高度分布式应用提供实时测试环境,用以对复杂软件进行前瞻指导、管理和优化。收购AppDynamics也支持思科的战略转型,提供更多以软件为中心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案能提供可预测性的经常性收入。
3)2017年2月,思科宣布以14亿美元收购物联网平台供应商Jasper Technologies,Jasper创办于2004年,专注于新兴物联网生命周期管理领域,提供物联网解决方案部署的自动操作和管理功能,帮助客户连接和管理车队、工业设备、以及包含传感器网络的系统。
据悉Jasper拥有超过3500位客户和25家物联网服务提供商,跨100个国家长期使用其平台,Jasper侧重于管理和自动操作物联网服务与解决方案的生命周期,扩大思科自身物联网服务如安全,高级分析,企业Wi-Fi等。
4)2016年3月,思科宣布收购了云搜索技术创业公司Synata(创立于2012年),后者的技术将被用于Spark(团队协作工具)。
5)2014年12月,思科宣布收购了总部位于芝加哥的安全咨询与服务公司Neohapsis。为了强化安全规则与策略,思科的安全举措正逐渐由源头监管转向目的地监管,并开始对数据包进行检查。思科方认为Neohapsis能够帮助他们巩固资源,利用日益增长的安全服务机遇。
6)2015年11月,思科宣布收购德国的大数据分析公司ParStream,财务细节尚未透露,ParStream在2008年成立于德国,其平台就是一套大数据分析平台;网络分析、防诈骗、在线广告、电信计费、智能表和传感器网络数据分析,都是该公司技术可能应用的领域。
7)2015年7月,思科计划以6.3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8.83亿元)现金收购互联网安全公司OpenDNS。加强基于SaaS的安全服务模式。OpenDNS提供与ISP域名服务相似的服务。通过提供备选的域名服务,OpenDNS等公司的服务能缩短网页加载时间,并建立起了自己的业务。
8)2013年7月,思科收购Sourcefire(入侵检测系统Snort和杀毒软件ClamAV的老东家),Sourcefire VRT是一个网络安全专家小组,专门负责发现、评估和响应最新的黑客行为、入侵尝试、恶意软件和漏洞。
9)2014年5月,思科表示计划收购由私人持股的创业公司ThreatGrid,强化电脑安全技术业务。财务条款并未披露。思科称,可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为客户提供恶意代码“动态”分析和安全威胁情报技术。ThreatGrid的服务可帮助机构和安全团队提前预防威胁,并迅速对高级网络攻击和恶意软件感染作出迅速响应。
10)2014年9月,Metacloud(2011年8月成立)将并入思科云基础架构和管理服务部门,并参与建立思科今年3月提出的互联云(InterCloud)计划。思科首席执行官约翰·钱伯斯承诺将投入10亿美元在两年内扩大思科在云业务市场的份额。
思科和合作伙伴将提供MetaCloud OpenStack私有云即服务(MetaCloud Openstack private cloud as a service),打造一个混合IT世界,同时,作为公共云部署的补充,服务供应商可以部署MetaCloud。
11)2014年6月,思科宣布集团将收购企业协作应用开发商Assemblage,继续开拓物联网市场。Assemblage开发的应用包括此前有创业者考虑的白板、演示广播及屏幕分享功能。
12)2014年6月,思科宣布1.75亿美元收购用户界面管理系统Tail-f Systems。
13)2015年6月,思科表示将收购Piston Cloud Computing,Piston之所以被思科相中,是因为其在分布式系统和自动化部署方面增强了思科方案的能力,并且向Cisco OpenStack私有云中添加了一层基础架构。
14)2015年5月,思科表示收购Tropo,这是一家提供云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平台的公司,款项没有披露。
15)2016年3月,思科宣布将以2.6亿美元收购云应用管理解决方案服务商CliQr。CliQr是一家应用定义云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由VMWare前员工成立于2010年。
16)2015年11月,思科宣布将以7亿美元现金加股权奖励收购Acano Ltd,完善其已有的协同软件产品线。Acano总部位于英国伦敦,专门从事的硬件能够让企业或云服务安装来管理视频会议。
17)2007年3月,思科曾斥资32亿美元收购网络会议服务公司WebEx Communications,并将其定位为视频会议和协作平台。
18)2015年11月,思科以33亿美元收购挪威视频会议公司Tandberg ASA。
19)2016年9月,思科宣布收购ContainerX,ContainerX的软件“旨在帮助IT团队更轻松地构建本地容器就绪的平台,然后向它们提供同种类型的操作工具——例如适当平衡工作负载,隔离不同团队的工作负载——这些工具现在搭配了基于虚拟机的平台。”
20)2016年6月,思科收购云安全公司CloudLock,交易总价格为2.93亿美元。CloudLock研发的技术,可以让企业密切关注他们的应用在云中的安全情况,从而确保员工没有利用那些并非由IT部门创建和管理的云应用共享敏感数据。
21)2015年10月,思科同意以大约4.5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网络安全软件开发商Lancope,Lancope主要业务是出售安全软件,帮助企业探测其计算机网络中的安全威胁并对其作出反应。思科主要销售路由和交换系统,但同时也一直都在建设商用安全软件、硬件和服务相关业务。
22)2016年3月,思科宣布收购Leaba,Leaba是一家无晶圆厂半导体公司,其在半导体方面的技术经验将能够帮助思科加快下一代产品组合的研发,并且以更快的速度将新功能推向市场。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liuha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