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从智能家电、智能电网到远程居家照护等名词大家耳熟能详。事实上这些都是物联网的一部分。物联网到底是什么?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
物联网(IoT)一词最早是1998年由Kevin Ashton所提出。从此以后,物联网就成了市场上的热门话题。今天物联网的定义更加明确。根据CASAGRAS的定义:
物联网就是一个全球化的网络基础建设,透过数据撷取以及通讯能力以链接实体与虚拟对象…透过互联网的发展,物连网可透过特定的机制,将所有对象链接在一起,以供控制、侦测、识别,并交换所有的信息。下面两张图充分说明物联网未来将如何掌握这个世界。
想象未来每人身边至少有10种物品包含这样的应用,其设备就高达数百亿个。有如此多的设备,搭配需要处理的数据,使得大数据如此为人所重视。但大部分人只听过大数据,即便收集到也不知道该怎么分析、使用。
在物联网时代,会看到硬件制造商、软件供货商、网络服务公司…等公司结盟。这会刺激业者进行跨领域的整合以及合作,产业生态以及商业模式都会有大幅度的变化。
联的越多,安全问题越多
虽然物联网的成长可期,但仍有许多安全问题待解决。最近物联网被黑客攻击频发,便显示出物联网的安全漏洞。
当所有设备都是物联网的一份子时,车子也可能被网络攻击控制。或是坏人透过电力线,能轻易瘫痪家中所有防盗设备。Gartner预测,未来的IT危机之一是使用者预期IT业的能力,会高出IT业实际的能力许多。
攻击个人的诱因提高
物联网的另一个副作用是个人遭到攻击的诱因提高。以前,黑客破解软件、防火墙,甚至攻击国家单位的数据库,多半是为了乐趣跟成就感;对于个人设备则兴趣缺缺,因为不符合经济效益。
但当你身边的所有设备,包含手机、信用卡刷卡记录、车子、冷气、冰箱、电费水费、看过的电视节目、搜寻记录,都可被收集;而且透过这些联机记录、足迹,甚至可扩大追朔到你的朋友、家人、公司等资料;或是透过用电量分析,可以轻易的知道住户现在是否在家,或是长时间出门在外时,这些私人信息,不可谓不珍贵。此时安全及隐私问题也随之而来。
这些问题还会因为以下5个理由加剧:
1.风险认知低落
你有为设智能手机或是平板装设防病毒软件吗?
大部分的使用者都没有装任何防病毒软件,或是仅装设免费的防病毒软件。根据VDC及M2M针对网络安全意识的研究,大部分的使用者对于手机以及平板的防护其实很低。主要原因是防护软件价位太高、不熟悉、或是不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更多人认为,倒霉事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2.设备太多
2020年物联网的设备数量将会达到几百亿个。在这个密密麻麻的架构里,每个设备彼此之间可以对话,每个设备都很可能是弱点,因此要保护的设备数量就会大增。当数量增加时,其整合及管理困难度是呈等比级数上升。
3.设备太弱
并非所有联机的设备都像手机或PC拥有32位甚至64位的处理器。在一个网状架构里,为了让所有设备能彼此对话,加密技术就得配合这个网络里面最笨、最慢的设备。总不能期待门锁是64位处理器吧?此时就可能产生漏洞。
4.使用者耐心有限
假设所有设备都很厉害,加密技术就会变得很复杂,每一段时间就需要重设密码。此外电视、冰箱、门锁甚至家里的无线分享器都必须更新软件。有多少人会有耐心设定很复杂的密码以达成高防护要求呢?
5.零失误率的要求
若家里的冰箱误判食物存量,自动刷卡买了一整个冰箱的食物,那还算好。若车子速度控制器故障,造成人员的伤亡;或电力系统出错,使得整个小区的电力中断,因而造成人员伤亡或财物损失。此时无论使用者或政府,都不可能容许这样的事情。但要达到系统零失误率,必定大幅增加执行上的困难。
更谨慎的安全策略
物联网要大幅普及,必须移除使用者对安全性的疑虑。这些设备的使用期限少则数年,因此持续的更新软硬件,是唯一保障安全的方法。
购买设备之后,必须进行初始设定、加密,并进行用户权力设定。每隔一段时间进行韧体更新,以提高防护等级。同时,在硬件不敷使用时,更新硬设备,以保障用户的安全性以及隐私。
同时,物联网相关供货商必须提供更好的系统解决方案。政府亦必须实时建立法规,防止数据滥用,才能保障整体安全性以及隐私。
考虑消费性产品价格竞争激烈,加上大部分的产品偏向负面情感的产品,或非生活必需。因此物联网要普及到一般使用者,必定要能够满足方便、安全以及费用低廉等三个要求。
克服了安全性的问题之外,必须有好的产品以及商业模式,物联网才能真正打开市场。
物联网10个商业模式:
1、销售硬设备,提供免费软件服务:软件强化硬件功能,或定义新的产品类型。如:小米手环。
2、销售硬件套组,提供免费软件服务:以一个硬件为核心,持续出售周边组合套组。如:Wemo感测套组,以一个控制器为核心,搭配其他产品销售。
建议:如果是走硬件销售路线,要特别注意小米这个强劲的对手。从业者要找出一个很强的核心产品,用互补的产品线打系统战,让用户非使用你的产品不可;或者公司的产品、资源比小米更深厚,专攻小米无法进入、没兴趣进入的地方和产品市场,也是力克小米的方法。
3、销售硬件产品,收取一次性费用:除了要购买产品外,基本服务免费,升级服务需要收费。如:iPad触控笔Pencilby53,App能免费下载,但如果需要升级的功能,就采一次性收费。
4、销售硬件产品,收取订阅服务费:要购买产品,但升级服务要收取月费或年费。如:专注于车况诊断、控制解锁、安全维护、娱乐等综合功能的Volkswagen Car-Net,需要收取17.99美金的月费,或199美金的年费,提供最新的服务。
建议:可以利用免费体验的方式,让消费者购买,后续再通过付费升级,让消费者愿意与业者维持长期的关系,但要找到消费者愿意付费的原因。
5、服务维护收费:产品就是服务,硬件结合软件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并依使用量收费。如:美国通用电器公司GE本身是以租用引擎为主,而引擎本身拥有许多的传感器,所以引擎连上网之后,就可以把从引擎收集来的数据,结合预测与资产管理平台Predix,可以算出引擎的耗损程度,及判断是否要更换引擎,让GE就从租用引擎的公司,变成卖预警及维修服务,当顾客使用引擎越久,钱付得越多;还有飞利浦公司不卖灯泡,改卖“灯光”服务。
6、依用量或成效收费:硬件结合软件平台,依用量或成效收费。如:保险公司METROMILE会提供设备搜集车况、汽车检测、超速警示等服务,保费则是按实际里程数计算。
建议:要从客户本来就会进行的事下手,抓准客户短期利益的心态;此外,要有强大的软件平台,并拥有整合其他厂商产品的能力,才能创造长期的实质效益。
7、免费硬件+交易费:硬件免费,但会收取交易费用。如:移动支付Square提供店家免费的移动刷卡工具,但每刷一笔金额,就会收2.75%的手续费。
8、第三方付费:羊毛出在狗身上,猪来买单。如:保险公司与移动硬件品牌Fitbit合作,提供优惠的保单和Fitbit给客户,只要客户愿意和保险公司签署合约,就能免费获得Fitbit,而保险公司就能借此拿到客户的个人数据。
建议:需要三方共赢才有可能执行。硬件厂商要有市场或技术领先性、产品要对用户有足够的诱因、服务营运商能获取过去无法取得的数据,或接触到终端客户。
9、跨业授权金:从核心产品衍生出跨业服务的收入。如:Lego Mindstorm的核心产品为动力积木组件、传感器、开发程序,但通过专家编写教材,并授权给各学习机构,提供结合玩具创意、科学教育、程序教学等服务。
10、跨领域收入:从原来的硬件和平台,跨界到新的应用领域。如:汽车品牌特斯拉从生产电动车,跨界延伸到研发车用充电、家用供电等新的领域。建议:产品、技术、内容、社交能力要很厉害,可从非主流的市场切入,满足特定族群的喜好。
万物联网时代即将来临,你,准备好了吗?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houlimi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