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文表示,发展物联网是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战略举措,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把握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加快发展物联网对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作用。以无锡示范区为例,截止2016年拥有互联网企业近1300家,从业人员超过15万人,构建了比较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物联网产业营业收入超过2000亿元。
2018年物联网市场规模有望超过千亿美元
罗文指出,目前物联网发展呈现四大特点。
首先,物联网新技术、新产品快速发展,成为推动信息产业增长强劲引擎,近年来全球物联网技术创新空前活跃,物联网窄带物联网芯片、信息传感器等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推出,有力推动物联网的应用普及,2016年全球具备物联网700亿美元,同比增长21%,预计2018年市场规模有望超过千亿美元,物联网以基础软硬件、互联网技术联合,开动智能电子产品的浪潮,智能可穿戴设备等快速发展,成为信息产业新的增长点。
其次,物联网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成为驱动经济创新升级重要动力,随着物联网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应用的拓展深化,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不断融合,催生车联网、智慧城市新的商业模式和产业形态,比如物联网在城市管理、节能减排、智能交通等广泛应用,培养高品质、高附加值的新业务,再如智能驾驶成为当前全球产业发展一大热点,只有高速、稳定、安全物联网做支撑,才能打造出网络化、智能化的汽车产品,并实现车与人、车与路、车与车之间的互联互通服务。
再次,物联网跨界融合应用深入推进,成为注入传统产业的创新要素,通过跨行业覆盖和跨行业应用,帮助传统产业的全方位变革,激发出创新潜能,每个工业互联网与工业4.0强调物联网深度应用,信息技术领域龙头企业纷纷围绕工业物联网技术创新和部署,加速构建物联网信息产业生态,培养传统产业效率提升。
最后,物联网基础设施加快部署,成为支撑智能重要载体,物联网正在成为支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据统计全球40%的运营商都在积极部署业务运用,全球每天约有550万台设备加入物联网,美国咨询公司预计2021年全球联网设备将达到280亿,其中160亿与物联网有关,物联网各行业的加快普及促进电网、水网、公路、铁路、港口等传统基础设施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也将越来越多的设备、车辆、终端纳入智能化之中,为智能经济新经济形态快速发展提供了基础设施支撑。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罗文表示,近年来在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双创等带动下,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主要表现:首先,生态体系逐渐完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努力下,中国形成了芯片、元器件、设备、软件、电器运营、物联网服务等较为完善的物联网产业链,基于移动通信网络部署到机器。涌现出一批较强实力物联网领军企业,初步建成一批共性技术研发、检验检测、投融资、标识解析、成果转化、人才培训、信息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
二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中国在物联网领域已经建成一批重点实验室,汇聚整合多行业、多领域的创新资源,基本覆盖了物联网技术创新各环节,物联网专利申请数量逐年增加,窄带物联网引领世界发展,在国际话语中的主导权不断提高,这当中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很好的发挥了先行先试引领示范作用。
三是行业应用领域加速突进,通过试点示范物联网在交通、物流、环保、医疗保健、安防电力开始规模应用,在便利百姓生活同时也促进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三一重工建成了工业物联网平台,加快物联网技术,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了整体运营效率。
四是产业集群优势不断突显,中国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四大区域发展格局、无锡、杭州、重庆运用配套政策,以成为推动物联网发展重要基地,培育重点企业带动作用显着,以无锡示范区为例,截止2016年拥有互联网企业近1300家,从业人员超过15万人,构建了比较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物联网产业营业收入超过2000亿元。
全方位推动物联网发展
在取得上述成绩的同时,中国物联网处在起步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我们核心技术能力依然薄弱,行业应用规模不足,层次偏低,成熟的商业模式仍然缺乏,标准体系特别是跨行业标准仍有待制订和完善,网络与信心安全形式依然严峻,设施安全、数据安全亟待解决。
未来,将扎实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
一,坚持创新驱动完善物联网协同创新体系,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创新资源,打造一批面向行业的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促进应用单位、服务等等相关合作,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加强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分析与挖掘,物联网标识与解析等关键共性技术,加快车联网、智慧健康服务、智能家具等标准研制,建立健全物联网标准体系,支持各类物联网产业和技术联盟发展,促进资源共享、产业合作、产学对接,实现。
二,推动物联网规划应用,制造业行业智能化改造,实现试点示范项目,推进全过程、全产业链,产业全生命周期深度感知,数据汇聚和智能决策,促进产业提质升级,推动物联网集成创新和规模化应用,鼓励物联网技术创新,业务创新和模式创新,促进车联网、智慧家具等应用,促进物联网示范区建设。
三,完善服务平台,加快共性技术、技术标准与检测认证,应用推广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物联网技术产业应用公共服务能力,整合服务资源面向物联网应用金融、政策咨询、知识产权等服务,形成资源共享的公共服务体系。探索多方参与、合作共赢的商业模式。
四,注重安全可靠,加快推进关键安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强化安全标准研制,验证和实施,加强物联网重大应用和系统的安全测评,风险评估和安全防控工作,加强重要业务系统和重点领域应用按照保障能力。
五,深化国际合作,提升物联网产业开放合作水平,依托政府间对话机制,大力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在物联网领域的技术交流,促进国内外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参与物联网研究与项目建设,中国企业与国际优势企业,加强物联网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合作,联合建立产业技术联盟,支持物联网企业走出去,鼓励有条件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机构,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订,促进全球物联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