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物联网 > 正文

物联网发展趋势系列之三(2018)

2018-05-10 11:28:48  来源:微信公众号许永硕

摘要:在2018年物联网发展趋势系列之一中,又通过Gartner技术成熟度曲线得出以下判断:物联网在不知不觉间已经在很多领域有了应用。今天再次使用用户门槛与用户数曲线来判断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物联网
  2017年在介绍物联网发展趋势的时候,介绍了三个工具:Gartner技术成熟度曲线,用户门槛与用户数曲线,CHIP方法。

  在2018年物联网发展趋势系列之一中,又通过Gartner技术成熟度曲线得出以下判断:物联网在不知不觉间已经在很多领域有了应用。今天再次使用用户门槛与用户数曲线来判断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
  流行趋势有从高端向低端普及的趋势

  从社群看,高端社群流行过的有向低端普及的趋势。

  在应用领域,也有一些门槛高的行业,曾经流行的应用,向门槛相对低的行业普及的趋势。

  石化行业是自动化水平领先的行业之一,石化行业分采油、炼油、销售三个环节,其中炼油环节是石化行业中门槛最高的行业,所以石化行业自动化水平高主要体现在炼油环节。炼油厂中,基本上关键设备都已经通过总线(或者工业以太网)连接,并将设备信息传输到中控系统(DCS)上。炼油厂的DCS系统实际上就是炼油厂内的一个局域的物联网。

  在没有DCS系统的时候,炼油厂对设备的安全是由仪表室工作人员,巡检或者在设备近处获得数据,监测运行状况。而DCS系统将所有设备数据上传到中控系统,维护人员在中控室来监测系统运行状况。

  随着DCS系统的完善,其实采油、销售环节也需要一个管理平台来监控各个环节的数据。但是采油、销售环节的设备太分散,有线连接的成本太高,导致这个功能实现不了(门槛高)。当物联网技术普及,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将石化的采油、销售环节的设备以相对低的成本连网的时候,这个时候就会让更多的设备连网,从而创造价值,连网设备增加,达到极点(这里用户数指的是设备连接数),从而这个行业联网快速普及。

  所以最近采油环节、销售环节的物联网应用开始多起来。对于石化销售行业而言,最核心的是危险品物流行业。记得2012年IBM在推动智慧物流的项目,曾经介绍IBM智慧物流负责人与中石化销售部门的负责人交流,发现中石化的危险品运输在实践上已经非常领先。而最近几年危险品运输领域物联网的应用非常广泛。

  石化领域有很多的经验会被其他领域应用。我在讲智能制造课程中,经常讲的一个案例是陕鼓的旋转设备远程监测系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物联网应用。而陕鼓动力这个远程监测系统的原型就是石化行业非常普及的DCS系统,陕鼓的这个远程监测系统实际上是一个广域网范围的DCS。后来在维修维护过程中,逐步完善,实现了很多物联网的功能。

  石化行业在设备维护领域也有很多经验值得借鉴,比如有石化企业,将设备维护的经验,做成了专家系统;而这个专家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接入设备的实时数据,根据实时数据、与专家经验让设备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而随着数据的积累,专家经验都过大数据来自动积累(原始的专家经验是通过专家访谈完成的),从而衍生出一个具有专家经验的工具。

  而石化行业专家库的模式,现在无锡一家做在线设备维护的物联网公司正在做。

  同样的工业以太网在石化行业普及,而工业以太网的经验会被物联网应用,比如OPC UA与TSN2017年的合作,都可以看作是物联网借鉴了先进领域的经验,在接近奇点时,普及过程。

  研究物联网发展趋势,要了解高端与低端的区别

  趋势总是从高端领域向低端领域扩散。所以在研究物联网的应用的时候,也要了解高端行业与低端行业。物联网正处于应用普及期,一些高端领域普及的应用,借助物联网技术可以拉低门槛,那么在低端领域也会普及。

  比如炼油环节的DCS普及之后,采油环节有将设备数据汇总的需求,这个领域将是一个规模化应用的方向。

  石化行业的很多自动化应用经验,会借助物联网工具,向其他很多行业普及。

  但是高端与低端没有严格的限制。比如2C的物联网与2B的物联网。从技术上,多数2B应用的技术门槛要高于2C的应用;而从商业模式上,2C的商业模式要领先于2B的商业模式。

  所以在观察物联网应用的时候,商业模式的转变,有从2B应该借鉴2C;技术的改进,2C应该借鉴2B。

  所以高端、低端的区分并不绝对,高端、低端的区分是根据某一个方面的领先趋势来做的。

  在物联网应用普及的过程中,一些传统非常普及的应用,借助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规模化的,将是方向最明确的应用。危险品物流、采油环节设备联网、设备联网后的专家系统、设备供应商的设备联网等等,这些物联网应用都是近期会应用的。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zhangxuefeng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