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物联网 > 正文

物联网发展趋势系列之五(2018)

2018-05-10 11:45:15  来源:微信公众号许永硕

摘要:在2017年曾经介绍过用CHIP方法判断物联网的趋势,但2017年介绍过程中,只是分别介绍了案例、历史、架构、痛点方法分别使用的效果。本次介绍将介绍组合使用这4种方法来判断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物联网
  在2017年曾经介绍过用CHIP方法判断物联网的趋势,但2017年介绍过程中,只是分别介绍了案例、历史、架构、痛点方法分别使用的效果。本次介绍将介绍组合使用这4种方法来判断物联网的发展趋势。判断流程如图:

\
  第一步,根据当前痛点,找到痛点的主要特点;

  第二步,根据痛点的特点,找到历史上相似痛点的案例,根据类似痛点的案例最后的历史经验,判断未来类似痛点的解决方法,类似痛点的案例在历史上的结论。

  第三步,了解历史上对案例研究的维度,用相似维度分析现有痛点。借助历史经验,全面了解痛点带来的机会。

  物联网的一个痛点

  物联网虽然描绘了一个很好的蓝景,但很多物联网的应用因为体验差,却遭到很多用户的诟病,比如智能家居(物联网的九大试点领域),最典型的诟病是智能家居体验差(使用不便捷,应用不创造价值)等。

  根据这个痛点,其实可以找到历史上相似的痛点的导航系统:

  导航系统算是物联网应用,设备能够感知位置信息,通过网络上传到数据中心,并将实时位置与数据中心的建议推送到导航软件。

  导航系统在发展早期,定位准确度低,大数据的建议不智能,用户界面不友好。

  记得在2011年的时候,导航系统刚开始应用,一个朋友两部手机加上汽车提供的导航系统,三个系统一起使用:经常各个导航系统的建议都不一致,如果三个导航系统一致的时候,就按导航走;导航建议不一致的时候,如果有两个建议路径一致,就按两个导航意见走;三个系统建议都不一样的时候,就需要自己研究路线。

  导航系统开始使用的时候,定位不准确(传感技术不好),路径不优化(大数据优化算法不完善)。

  导航系统完善的经验

  虽然导航系统早期使用非常不完善,但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促发导航应用规模的扩大;一方面技术的发展,通过GPS与陀螺仪、加速器的结合使用,促使定位精度(传感)的不断增强;另外一方面,随着用户增加,数据积累,通过用户行驶数据进一步增强了定位精度,根据用户的路径,路径不断优化;进一步通过实时用户数据的收集,可以获得路况状态,结合路况可以给出更加适合用户的路径建议。

  所以导航系统的发展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导航早期定位精度不高,但技术的发展、用户的增加会促进传感的完善。(用户使用的增加,会在相同技术水平下,提升定位精度)。

  2、用户数量的增加,会增加数据量,随着大数据的积累,导航创造的价值会创造巨大价值。

  3、用户的实时数据,会对应用提供更加精准的信息。

  4、当定位开始普及的时候,定位数据成为众多应用的基础数据(打车软件,共享单车、线上线下融合应用,智慧物流,新零售等等),都会借用导航的定位数据。

  物联网发展的趋势

  根据导航系统发展的经验,物联网的其它应用都可以借鉴物联网发展的趋势:

  1、物联网应用发展早期,体验会不好(用户量少,传感精度不高)。

  2、随着设备的增加,一方面会促进传感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另外一方面连接设备量的增加也会促进传感精度的提高。设备的增加,会对应用创造更大的价值。

  3、用户的实时数据与大数据积累,会进一步优化应用。

  4、当精度与应用普及的时候,可以衍生出非常多的应用。

  研究物联网的应用,重点观察几个维度

  根据物联网发展的趋势,可以重点关注几个维度:

  1、早期的传感器的精度(技术维度);

  2、用户量的积累对传感精度的促进作用;

  3、用量的积累,对应用价值的提升作用;

  4、当应用普及后,成为其它应用的基础数据。

  类似案例

  从物联网发展趋势,以及重点观察的维度,判断这些特点是否具有通用性。

  2017年智能音箱开始普及:

  智能音箱集成了语音识别功能(传感器)和大数据功能。

  在音箱早期使用时,体验很差(语音识别精度不高),用户积累对识别精度有提升作用,当应用普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物联网应用借助语音识别技术成为人机交互的接口。

  2017年人脸识别的普及:

  图像识别技术开始规模的应用。

  早期的图像识别,精度低,用户积累对识别有提升作用,当应用普及后,越来越多的应用集成了图像识别应用(银行、安检、打卡、智能锁等等应用)开始借助图像识别技术。

  类似的气体传感器、加速器、陀螺仪的应用都有类似的特点。

  物联网技术是融合的技术,随着物联网连接设备的增加,创造的价值会越来越大!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zhangxuefeng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