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物联网 大热的“网链”CP了解一下
区块链+物联网 大热的“网链”CP了解一下
2018-05-31 14:05:17 来源:中关村在线抢沙发
2018-05-31 14:05:17 来源:中关村在线
摘要:伴随着区块链技术的逐步完善,出现了以太坊为代表的智能合约以及符合不同场景的区块链应用。
关键词:
区块链
物联网
2018年被称为物联网和区块链的融合之年,两大热门趋势的结合会带来怎样的惊喜?能否解决物联网现有问题,又能否促成区块链的第三次爆发,或许这对CP,能给我们打开一个新世界。
区块链是公开的数据库
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区块链是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一次比特币网络交易的信息,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防伪)和生成下一个区块。
伴随着区块链技术的逐步完善,出现了以太坊为代表的智能合约以及符合不同场景的区块链应用。各大公司,包括互联网巨头、通信运营商、传统企业、创业公司都根据业务需求搭建公链、联盟链、私有链、侧链以及互联链等。由于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特点,为它带来了公开透明、安全度高、可追溯等能力。
物联网是物品之间连着网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
物联网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一种新行业,而是与不同领域的传统行业深度结合,赋能传统行业,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生态模式。物联网在不同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据相关机构测算,2020年全球智能连接数将达到1000亿,市场规模达到3000多亿美元,物联网物件的数量将高达数十亿。
区块链与物联网的相遇,是彼此需要
物联网产业潜力巨大,但伴随着发展,问题也相继出现。物联网在各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不同类型的设备连接数量和数据传输量上都会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储存在中心服务器上数据在数据传输、存储成本、存取效率、性能稳定方面,会面临巨大考验。隐私安全问题也时刻困扰着物联网,当用户在使用各种账号、密码或短信验证码来做身份验证和鉴权时,在数据传输侧或数据传输过程中,都会出现安全隐患,数据一旦泄露,危害极大。在隐私泄露的阴影下,协同成本变高。
区块链保障物联网信息安全
你有问题,我有答案。区块链的进入,能解决物联网现有问题。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架构减轻了物联网旧有的中心计算的压力,也为物联网的组织架构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区块链记录的准确性和不可篡改性,让数据有据可循。数据不再被中心单一控制,并且所有传输的数据都经过严格的加密处理,那么用户的数据和隐私将会更加的安全。在大数据分析技术被广泛使用的今天,用户可以自己利用数据的价值而不是被运营商进行劫持和外协。
区块链的公开透明,让参与者可以及时掌握各环节的进展情况,随时查询交易记录,有效解决了公信力的问题,主体参与物联网的协同也变得更为容易。
区块链也在物联网领域促成了自己的爆发。目前对区块链前景最大的争议,是其落地价值不明朗。区块链的技术,需要有庞大数据与应用的支撑才有意义,物联网未来的发展无疑为区块链提供最好的舞台。
区块链与物联网的结合,是多方获利
现如今的市场上已经有许多成功的物联网应用,但这些应用间协作和交易的设备必须是同一个物联网运营服务商提供或是进行授权验证,网与网之间仍是封闭的,这就降低了物联网应用的真正商业价值。当区块链和物联网结合起来,数据不会被随意篡改和丢失,摆脱安全性等信任问题束缚,物联网服务提供商们可以资源共享,用户可以在全网范围内各个运营商之间直接结算,实现价值互联指日可待。
一系列的安全漏洞和隐私泄露事件的发生使用户无法真正信任运营服务提供商对用户隐私保护的承诺。出售用户数据或是提取其数据进行分析,这些行为已经危害到物联网设备使用者的基本权利。区块链技术为物联网提供了去中心化的可能性,只要数据不再被中心服务器控制,传输的数据都经过区块链加密处理,那么用户的数据和隐私将会更加的安全。用户不用再为效率牺牲隐私,对于物联网应用也不再排斥。应用辐射面积的扩大,用户给自己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推动着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区块链与物联网,幸福和快乐是结局
看到“网链”CP的巨大潜力,物联网龙头纷纷开始布局区块链。IBM、微软、亚马逊和SAP都在各自的云平台上提供区块链服务,为未来海量的物联网设备接入提供弹性资源池。谷歌、BAT、华为、京东、小米、360等也相继进入了区块链领域,探索区块链与物联网以及其他领域的应用。5月23日,腾讯与中国联通达成战略合作,并推出TUSI-SIM卡品和身份区块链产品。
区块链与物联网的结合,会为我们的未来带来不可估量的价值,那时的我们也许正生活在万物互通的智慧城市。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zhangxuefeng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