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物联网 > 正文

“物联网即服务”是怎么一回事?

2019-07-26 09:35:57  来源:物联之家网

摘要:随着“物联网即服务”概念的出现和广泛采用,物联网因其对企业和个人的诸多好处而得到飞速发展。
关键词: 物联网
  随着“物联网即服务”概念的出现和广泛采用,物联网因其对企业和个人的诸多好处而得到飞速发展。
 
  技术民主化是近十年来的一个典型特征,它确保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获得新兴技术的支持。尽管拥有人工智能(AI),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等工具价格高昂,但越来越多的主流人群可以使用这些工具。这种可使用性增长的一个例子是软件即服务交付模式的兴起,这使得个人和中小企业现在很容易使用较新的技术应用。因此,像数据分析这样的工具正越来越多地被小型企业甚至个体企业家所使用,从而使更多的个人和群体能够参与全球经济。
 
  提供技术的“即服务”模式使每个人都可以从最先进的工具中受益。它消除了(或者至少最小化)所有权成本和寻求尝试新应用的企业的资本支出。这意味着即使是最小的企业也可以使用分析,人工智能和云计等工具。甚至区块链即服务也被认为是向不能承担与该技术相关风险和大量投资的小型企业提供区块链技术好处的一种选择。现在,随着物联网的出现,“物联网即服务”将成为企业的下一个技术需求。
 
  物联网和 互联互通的需求日益增强
 
  现代商业格局正逐步向一体化和 互联化转变。这是有根据的,因为考虑到每个领域的企业越来越相互依赖,而且这些实体之间的信息无缝共享正在成为业务绩效的关键决定因素。因此,企业越来越多地投资于能够与其员工以及合作伙伴和其他利益相关方无缝沟通的技术,以提高业务的便利性。
 
  物联网等技术的使用使得信息收集和共享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物联网传感器和通信持续监控流程,并收集和传输有关这些流程的信息给所有利益相关方。这些信息有助于企业在短期和长期内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来源:物联之家)例如,在供应 链中使用物联网有助于参与供应链的所有企业获得有关上下流程的实时信息,这有助于他们做出更好的决策。
 
  物联网还使企业能够自动化大部分业务流程。它正在帮助企业自动化需要持续监测大量实体的流程,例如,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农民不断保持对其田地和作物了解的需求。
 
  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没有哪个领域不受物联网的影响。然而,大多数寻求采用物联网的企业都面临着诸多挑战,并阻碍了它们采用物联网。他们的障碍可能包括缺乏资源和缺乏专业知识。
 
  物联网采用面临的挑战
 
  寻求采用物联网的组织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缺乏资金,也缺乏为物联网融资所需的运营规模。一些企业无论是在财务实力上还是经营规模上通常都比较小,这阻碍了他们实施物联网的雄心,因为他们不能冒险将其有限的财政资源投入到 像物联网这样不确定的技术形式上。物联网采用的另一个障碍,尤其是对中小型企业而言,是他们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由于他们没有足够的资源来雇佣使用物联网等技术来设计、开发和维护应用所需的人才,因此他们经常发现自己在技术诀窍方面能力不足,无法以无风险的方式规划和执行物联网项目。而且,由于他们的财务状况,他们不能投资于专业人才,特别是如果他们试图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物联网,尽管已经存在了一段时间,但仍然是一项等待着获得广泛主流采用的、尚处于萌芽阶段的新兴技术。
 
  这样的挑战还有很多,并且由于这项技术相对新颖,致使大多数企业无力投资,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模式来提高物联网的可使用性。而这种新的模式就是“物联网即服务”。
 
  “物联网即服务”的业务优势
 
  有能力投资建设标准化物联网平台的大型企业可以将这些平台作为服务提供给小型企业。事实上,像微软这样的企业正在向小型企业提供物联网服务,不仅是为了推广这项技术,使其更易于使用,更是可以从中获利。这为物联网即服务提供商和使用该服务的企业创造了双赢局面。
 
  除了让其他小企业“借用”其物联网基础设施来使用物联网服务之外,他们还可以收集大量参考案例,以便在将来开发更好的应用由于增加了经验和知识,这将使他们能够在物联网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来源:物联之家网)。使用物联网平台的小型企业将能够体验到该技术的优势,而无需承担建立和维护物联网基础设施所需的高昂费用。这些小型企业也不需要专门的人员来维护这一基础设施,也不需要在升级和安全性上投入任何费用。
 
  因此,能够投资和开发物联网平台的 型企业可以从将物联网技术提供给其他组织来获益。同样,规模较小的新兴或初创企业可以使用此物联网作为服务平台,以最小的风险和投资尝试创新试点项目。或许,作为技术主要推广模式的“物联网即服务”的发展,甚至有助于创建高度标准化、安全和受监管的全球物联网设备网络。这可以加速全球对该技术的采用,并开发更多现成的物联网应用。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yangjl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