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局面。尽管每个人都担心核战争、气候相关灾难或类似灾难性威胁等方面的危机,但很少有人想到病毒会使我们的世界瘫痪。它甚至给我们大多数人带来了一个新概念——“社交距离”。
随着确诊数量的增加和死亡人数的增加,在这些困难时期,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技术已成为有价值的工具。
虽然人工智能或AI的概念和应用很流行,但物联网是一个相对鲜为人知的概念。
新冠病毒COVID-19的爆发,因为该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全世界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员都面临着以最小的接触量来治疗疾病的挑战。这种大流行推动了IoT设备的优化与部署,以支持医疗保健部门应用需求。
1. 隔离跟踪
遏制新冠病毒COVID-19传播的关键措施是有效隔离被感染者或疑似感染者。但是在全球范围内,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此,世界各地的国家都在使用具有IoT和GPS功能的应用程序来跟踪并在必要时限制此类人员的活动。
例如俄罗斯、波兰、新加坡、韩国是少数几个选择这种方法的国家。香港从机场开始了隔离工作。为到达的乘客配备了腕带以及独特的QR码,以跟踪他们的活动。乘客在智能手机上下载了名为“StayHome Safe”的应用,并扫描了QR。到达家中后,必须在公寓周围走动以校准设备。该应用基本技术是地理围栏,其中使用GPS、RFID、Wi-fi、蓝牙和蜂窝网络创建虚拟边界。
2. 预筛查或诊断
尽管医院和医疗中心迅速启动了远程医疗服务以诊断和回答有关新冠病毒COVID-19的问题,但呼叫数量却是非常巨大。根据波士顿合作伙伴医疗保健公司的统计,热线服务的平均等待时间达到了30分钟的峰值,甚至有很多呼叫者在这段时间内掉线。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软件公司与医院和医疗中心合作,在其网站和移动应用程序上设置了聊天机器人。这些聊天机器人会根据条件的严重性提出一系列问题来筛选访问者。这样,医生和医务人员不必一遍又一遍地回答相同的问题。他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来治疗患者。
根据西雅图的Providence St. Joseph Health System的介绍,该系统与Microsoft合作创建了类似的工具,该系统本身在第一周就为近40000名患者提供了服务。
日本公司Bespoke推出了聊天机器人“Bebot”,该聊天机器人可通过移动应用回答冠状病毒相关问题,许多其他医院也在寻找类似的解决方案。
3. 清洁和消毒
医疗设施的清洁、消毒和消毒是必不可少的,并且新冠病毒COVID-19的传染性进一步加强这一必要措施。多亏了TMiRob、UVD和Xenex等消毒服务公司,自动驾驶机器人才得以完成这项任务。它们通过发射高强度的紫外线对物体表面进行消毒,紫外线会通过撕裂其DNA来破坏病毒。这些机器人基于wi-fi,可以通过应用程序进行控制。目前,这些已在中国、意大利和美国等医院使用。
4. 无人机的创新用途
随着保持社交距离成为新常态,无人机已经发现了一些创新用途:
· 监视和执行西班牙和中国境内的居家隔离。
· 消毒韩国大邱受高度污染的热点地区。
· 运送医疗样品和检疫材料。
· 当患者站在阳台上时,通过安装在无人机上的红外温度计检查隔离区中的温度。
5. 减少家庭感染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避免触摸易受污染的表面,例如门把手、电灯开关等,尤其是在触摸邮件或包裹之后。而使用具有IoT功能的智能音箱、智能灯、智能安全系统等来开门开灯,则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根据Hub Entertainment Research 3月份进行的一项调查,智能音箱和诸如恒温器和门铃之类的智能家居设备的用户数量分别增加到42%和39%。
另一方面,因为居家隔离限制,物联网为我们提供了视频会议的灵活性,并通过简单的语音命令虚拟地满足了我们所爱的人。
智能医院
2020年3月上旬,在武汉建立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是AIOT的完美典范,即IoT和AI的结合。机器人和其他物联网设备执行了医院的所有任务。从检查传入患者的温度到清洁和消毒区域。他们向被隔离的患者提供了食品和药品,甚至通过跳舞来为患者提供娱乐。每个患者都戴着智能手环,因此可以监测其生命力,包括温度、心率和血氧水平。如果有感染迹象,医务人员会被告知。甚至医生和护士也戴着这些手镯以捕捉早期感染迹象。
根据Forrester Research的一份报告,在新冠病毒COVID-19大流行之前,只有7%的IoT解决方案用于亚太地区(APAC)。随着大流行范围和严重性的增加,物联网开始在亚太地区以外的许多国家/地区成为应对危机的前线。
Forrester的首席分析师Achim Granzen给出了一个简单的示例,说明了如何通过IoT进一步努力。许多国家/地区在大多数公共场所(例如火车站等)的入口处都建立了温度测量系统。可以通过应用程序在云中传输并分析收集的数据(温度),则可以进行实时分析。
与所有技术一样,物联网也有其陷阱。尽管其优势在于数据,需要采取诸如数据加密之类的适当措施来确保隐私。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zhangwenwe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