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13 08:25:25 来源:RFID世界网
一、RFID(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概述
RFID是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是集编码、载体、识别与通信等多种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技术。与其他自动识别技术一样,主要应用目标是实现信息系统的自动化信息采集,保证被识别物品的信息化管理。典型的RFID系统由RFID读写器和RFID标签组成,标签承载物品信息,作为标识附着于物品上;读写器利用感应无线电波、微波实现标签信息的识别与采集,并将信息输入信息管理系统。RFID不局限于视线,识别距离比光学系统远,射频识别卡具有读写能力,可携带大量数据、难以伪造并且有智能。RFID并不是新生事物,它最早的应用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但由于技术成本标准等多方面因素。长期以来没有形成在开放的物品流通领域的系统化应用,而分散的单一的孤立的应用状态并没有引起人们对RFID的关注。直到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产品电子代码)系统概念的提出。形成全球化RFID应用大系统的诱人前景才引发了全球RFID热。
二、RFID技术在电子商务物流中的功能分析
RFlD在物流领域中应用于物料跟踪、运载工具和货架识别等要求非接触数据的采集和交换。基于RFID技术的电子商务物流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仓储管理。
将RFID系统用于智能仓库货物管理,有效地解决了仓库里与货物流动有关信息的管理。它不但增加了一天内处理货物的数量。还监督这些货物的一切信息。射频卡贴在货物通过仓库的大门边上,读写器和天线放在叉车上,每件货物均贴有条码,所有条码信息都被存储在仓库的中心计算机里,该货物的有关信息都能在计算机里查到。当货物被装走运往别处时,由另一读写器识别并告知计算中心它被放到哪个拖车上。这样管理中心可以实时地了解到已经生产了多少产品和发送了多少产品,并可自动识别货物,确定货物的位置。
2.生产线自动化。
用RFID技术在生产线上实现自动控制和监视,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在此我们举个例子说明用于汽车装配流水线的情况。德国宝马汽车公司在装配线上应用射频卡以尽可能大量地生产用户订制的汽车。宝马汽车的生产是基于用户提出的要求式样而生产的:用户可以从上万种选项中选定自己喜欢的颜色、引擎型号及轮胎式样等,这样一来,装配线上就会配上百种式样的宝马汽车,如果没有一个有高度组织的、复杂的控制系统,是很难完成如此复杂的任务的。宝马公司在其装配流水线上配有RFID系统,他们使用可重复使用的射频卡,该射频卡上带有详细的汽车所需的各种要求,在每个工作点处都有读写器,这样可以保证汽车在各个流水线位置处能毫不出错地完成装配任务。
3.分析和预测。
企业通过RFID对物流体系进行管理,不仅可对产品在供应链中的流通过程进行监督和信息共享,还可对产品在链中各阶段的信息进行分析和预测。企业通过对物流信息进行分析,可了解物流过程的各环节,发现各环节存在的不足,从而提出改进措施。通过对产品当前所处阶段的信息进行预测,估计出未来的趋势或意外发生的概率,从而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或预警。作为分析和预测的信息来源,RFID数据采集功能在电子商务物流中显得尤为重要。基于RFID技术的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对数据采集以及数据分析与预测具有强大优势。
三、RFID/EPC与物联网技术创新
1999年麻省理工大学成立将RFID与网络技术结合,提出了EPC概念。EPC是一个复杂全面综合的系统,它在计算机互联网和RFID技术的基础上,利用全球统一标识系统给每个实体对象惟一的代码,构造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实物互联网。这是继条码技术之后在物流配送及产品跟踪管理领域的又一革命性技术。2004年初,全球产品电子代码管理中心授权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为国内代表机构,负责在中国推广EPC与物联网技术。4月,北京建立了第一个EPC与物联网概念演示中心。5~8月在北京上海沈阳建立了地方推进工作组和演示中心,6月在北京提出“一个实验平台、一条产业链、几个试点工程”的发展推进思路,7~10月,惠普推动RFID在中国的应用工作。2005年,国家烟草专卖局的卷烟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在2005年上半年实现用RFID出库扫描,下半年实现商业企业到货扫描。许多制造业也开始在自动化物流系统中尝试应用RFID技术。
种种迹象表明,物联网系统相关的核心技术RFID已开始在物流系统应用,EPC标准也开始推广,今后几年我国必将掀起物联网应用的热潮。可以预见,物联网必将给现代物流运作和供应链管理带来革命性变化,更会创造无数物流服务新模式,这是所有物流企业必须关注的技术创新,也是时代带给我们的巨大商业机遇。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