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物联网 > 正文

我国确立物联网标准体系 涉及上万亿产业

2009-12-16 10:04:46  来源:新华网

摘要: 在工信部主办的一次会议上,工信部相关负责人透露,我国传感网标准体系已形成初步框架,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的多项标准提案被采纳。
关键词: 物联网 标准体系

    在工信部主办的一次会议上,工信部相关负责人透露,我国传感网标准体系已形成初步框架,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的多项标准提案被采纳。

    我国已初步形成传感网标准体系

    2009年9月11日,“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成立大会暨‘感知中国’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奚国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方向出席会议并致辞。

    奚国华在致辞中指出,今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无锡考察传感网产业发展时明确指示,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要依靠科技和人才,占领科技和经济发展制高点,保证我国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可持续的竞争力。要认真贯彻落实温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认识发展传感网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集中力量突破核心技术,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扎实做好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市场培育、产业发展等各项工作,推动传感网更好地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服务。

    奚国华希望标准工作组密切围绕产业发展需求,统筹规划传感网的标准研究,积极推进标准化工作,加快制定符合我国发展需求的传感网技术标准,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力争主导制定传感网国际标准。

    奚国华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通过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和业务政策,加强对传感网的产业指导和政策引导,努力为传感网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和市场环境。

    传感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随着传感器、软件、网络等关键技术迅猛发展,传感网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应用领域广泛拓展,带来信息产业发展的新机遇。我国对传感网发展也高度重视,《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和“新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 ”重大专项中均将传感网列入重点研究领域。国内相关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积极进行相关技术的研究,经过长期艰苦努力,攻克了大量关键技术,取得了国际标准制定的重要话语权,传感网发展具备了一定产业基础,在电力、交通、安防等相关领域的应用也初见成效。

    标准作为技术的高端,对我国传感网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目前,我国传感网标准体系已形成初步框架,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的多项标准提案被采纳,传感网标准化工作已经取得积极进展。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建了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标准工作组聚集了中国科学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等国内传感网主要的技术研究和应用单位,积极开展传感网标准制订工作,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旨在通过标准化为产业发展奠定坚实技术基础。

    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的同志们表示,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的指导下,将进一步加强传感网标准化工作,促进传感网技术进步和推广,推动传感网在各行业中的应用,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增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作出应有贡献。

    来自全国各地传感网的产学研用等单位和标准工作组成员单位的15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继互联网之后又一高科技市场

    传感网在国际上又称为“物联网”,据悉,这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

    奥巴马就职后,美国政府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物联网就是这些所谓智慧型基础设施中间的一个概念。

    此前,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在8月24日在台湾访问时的一次演讲中,也提及“物联网”概念,并系统阐释了物联网对人类生活的重大影响。

    有专家预测10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专家预计,这一技术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

    产业技术和规模快速增长

    具体来说,物联网是指各类传感器和现有的互联网相互衔接的一个新技术。

    比如,在“物联网”的构想中,RFI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品(商品)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器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透明”管理。

    工信部的一份内部材料也认为,随着传感器、软件、网络等关键技术迅猛发展,传感网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应用领域广泛拓展,带来信息产业发展的新机遇。

    我国已初步形成传感网标准体系

    据悉,我国对物联网的发展也高度重视,并将此称为传感网。

    经过长期艰苦努力,我国相关机构和企业攻克了大量关键技术,取得了国际标准制定的重要话语权,传感网发展具备了一定产业基础,在电力、交通、安防等相关领域的应用也初见成效。《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和“新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重大专项中均将传感网列入重点研究领域。

    据悉,目前,我国传感网标准体系已形成初步框架,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的多项标准提案被采纳,传感网标准化工作已经取得积极进展。

    而9月11日,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建了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标准工作组聚集了中国科学院、中国移动等国内传感网主要的技术研究和应用单位,将积极开展传感网标准制订工作,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旨在通过标准化为产业发展奠定坚实技术基础。

    神奇“物联网”,大步走近我们的生活

    汽车发生事故,车载设备会及时向交管中心发出讯息,以便及时应对减少道路拥堵;快下班了,用手机短信发送一条指令,在家“待命”的电饭锅会立即启动做饭,空调开始工作预先降温……

    这不是科幻电影中的镜头,而是正在大步向我们走来的“物联网时代”的美好生活。全国高校首家物联网研究院、物联网学院近日在南京邮电大学成立,记者第一时间走访了研究院专家和实验室,体验到物联网高科技技术的神奇魅力。

    神奇产品让人大开眼界

    物联网又叫传感网。虽然这两个概念刚刚走热,但南京邮电大学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中心的研究者们,已与物联网打交道五六年了。在中心实验室,一些物联网产品已经初见雏形。

    实验室的一个智慧家居模型引起记者的注意。通过电脑操作控制,房模里的电视机、风扇、电灯等会按要求远程开、关。冷冰冰的电器怎么变得这样“善解人意 ”?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王汝传教授从模型中取出4块2厘米长、1厘米宽的袖珍芯片告诉记者,秘密就在这种专业术语叫“微型传感节点”的袖珍芯片上。一块小小的节点容纳了传感器、通讯设备、处理器三个部分,节点通过“微型基站”或无线网络把信息传递至电脑等终端。这正是用上了物联网的核心内容——传感技术。“这样一套智能设备造价却非常便宜。一块节点约100元左右,一个家庭一般只需4块节点,加上‘GSM模块’或‘微型基站’,总造价不超过600元。 ”

    实验室另一个有趣又实用的成果,是一个用上无线传感技术的“医疗健康护理系统”。通过现场演示,记者发现,如有了这个系统,医生坐在办公室里,通过病人身上的一个小传感器,就可24小时获知病区内所有病人的脉搏、体温、血糖等身体状况。病人家属经过授权,也可通过网络随时共享这些信息。王教授介绍说,目前启东一家医院已经“捷足先登”,与南邮达成合作意向。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会在医院看到医生坐办公室为远方病人“量”体温的场景。

    应用前景令人不可思议

    南京邮电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杨震教授告诉记者,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小到手表、钥匙,大到汽车、楼房,只要嵌入一个微型感应芯片,把它变得智能化,这个物体就可以“自动开口说话”。再借助无线网络技术,人们就可以和物体“对话”,物体和物体之间也能“交流”,这就是物联网。“如果物联网再搭上互联网这个桥梁,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我们都可以即时获取万事万物的信息。可以这么说,物联网加上互联网等于智慧地球。”

    物联网用途广泛,可运用于城市公共安全、工业安全生产、环境监控、智能交通、智能家居、公共卫生、健康监测等多个领域,让人们享受到更加安全轻松的生活。

    杨震举了一个例子。物联网里有一个存储物体信息的关键技术叫射频识别(RFID)。只要在汽车或自行车的任意处嵌上一块存有车主姓名、车型、车牌号等个人信息的射频标签,车辆可以自动“认出”主人。如果偷车者没给这个极其廉价的标签解码,车辆就会自动报警。杨震透露说,目前南邮已有教师将这项技术用于汽车防盗,学校也考虑在全校推广这项技术。将来在南邮,教职工都可以在汽车、自行车上贴上射频标签,学校只要在大门等必经之地装上读码器,小偷除非翻墙,否则没法把车偷出去。

    “物联网不是镜花水月的概念,离我们并不遥远。南邮近期准备在两个校区和南邮无锡研究院建立‘物联网示范区’乃至‘智慧校园’,让更多的人都来切身感受物联网的魅力和未来的美好生活。”

    中国与发达国家一同起跑

    “物联网对于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都将会产生无比巨大的影响。因此,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也将是信息产业新一轮竞争中的制高点。”杨震告诉记者,“一旦物联网大规模普及,无数的日常生活用品需要加装小巧智能的传感器,或者直接升级换代,给市场带来的商机将大得难以估量。有人预测,如果物联网全部构成,其产业要比互联网大30倍!物联网将会成为下一个万亿元级的通信业务。”

    “在前两次信息浪潮中,中国起步晚、跑得慢,结果处处受制于人。而在物联网领域,中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站到了同一个起跑线上。我们应该抓住这个重大历史机遇,突破一些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建立属于自己的技术体系,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和可持续竞争力。”杨震说,“物联网现在还有一些瓶颈问题亟待解决,其中之一就是技术标准。采用什么样的标准,牵涉到巨大的国家利益,因为谁制定了国际标准,谁就掌握了市场主动。现在,中国相关的研发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毫不逊色,完全有能力制定物联网标准,夺得国际话语权!”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