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物联网 > 正文

物联网不是“物秀秀”

2010-01-25 16:55:26  来源:计算机世界

摘要:物联网范围很广,涉及到方方面面,可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非常准确的概念和定义,不同的人群从不同的出发点,以不同的角度来诠释物联网。为此,1月15日,《计算机世界》报特邀
关键词: 物联网 传感网 RF

  某县超市老板,想方设法见到某VC,号称自己的超市就是物联网,希望能够得到投资,推广他的“超市+软件”模式。他的论据就是,货品全部能够被扫描,信息随时可以进入他买的一个小型管理程序,并传递到县信息服务站,连乡亲们都能够随时知道库存情况,于是他非常自信地认为已经具有“物联网”的炒作概念了。这只是个笑话,但足以证明物联网的概念像个大吸盘,正在把真真假假的物联项目吸附过来。难怪有人质疑,物联网到底是不是一场秀?
  物联网范围很广,涉及到方方面面,可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非常准确的概念和定义,不同的人群从不同的出发点,以不同的角度来诠释物联网。为此,1月15日,《计算机世界》报特邀请政府、企业、行业用户、科研院所的代表,聚在一起热议物联网,力求能借助不同的视角来透析物联网。
  物联“局域”网
  “物联网不是一场秀,而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种必然结果。到底什么是物联网,有关部门近期会给出一个相对客观的定义。” 中科院研究生院泛在与传感网研究中心副主任赵壮如是认为,“定义最好能狭义一些,否则物联网所涵盖的东西就太多了。”不能“盲人摸象”似地定义物联网,从某个角度、某个应用去描述物联网都不是全面和准确的。全国很多城市都已经在进行物联网的项目论证或建设,但是,物联网并不仅仅是在城市名前面加个“感知”或“物联”这么简单,各地有不同的特色,应该有个性地发展物联网,而且规划还要着眼于长远,不宜急。
  且不论物联网的最终定义究竟会是什么,是广义还是狭义,或者就是像互联网发展之初一样,根本就不去追求严格的定义,单从应用范围来讲,其实现在的物联网应用已经散布在了各个领域,但这些应用还只是闭环应用,只能算是物联网的一个节点,但本身并不代表物联网全部。
  铁路RFID寡头远望谷已经在物联网大潮中出尽风头,由此也可看出铁路运输行业是物联网应用的第一批弄潮儿。铁路车号识别是超高频RFID技术在中国最大的应用市场,铁道部累计投资已接近10亿元人民币。目前公司在全国40万辆铁路货车安装电子标签,8万公里铁路线上安装RFID读写器系统3000多套。2010年,大规模的铁路建设将继续展开,将建成一大批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货运通道。“铁路系统其实早就在应用RFID技术,通过RFID标签可以惟一标识商品的特点,实现在运输的各个环节上跟踪货物,使货主可实时掌握商品在运输的哪个环节上。”铁道部信息中心朱广介绍说,“RFID技术就是物联网的一种应用,在增大配送中心的吞吐量、缩短作业流程、降低运转费用等方面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与物联网息息相关的行业,一是要有迫切需求,二是必须有雄厚的资金。传感器在电力行业的应用由来已久,而且应用范围也比较广。常见的有路灯无线控制、远程抄表等,从现在的眼光来看,它们都可以算做是物联网的一种应用形式。电网企业通过传感网、物联网等技术,及时获取电力负荷等多方面的电力系统运行信息,加强电力负荷预测,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实现可靠供电。
  除了电力与铁路,农业领域的“感知”也早就存在,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软件工程部主任吴华瑞介绍说: “物联网在农业领域具有远大的应用前景。例如在农田、果园等大规模生产方面,需要把农业小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降雨量,以及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温湿度、重金属含量、PH值等信息采集出来,进行实时传输并利用,对于科学施肥、灌溉作业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课题。在生鲜农产品流通方面,需要对储运环境的温度和农产品的水分进行控制,环境温度过高可能会导致大批农产品的腐烂,水分不足会影响品质,还有一类具有典型意义的应用是工厂化健康养殖作业,需要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畜禽、水产养殖环境的动态监测与控制。”
  由此看来,物联网并不“空虚”,一些信息化应用比较深入的行业,早就采用了物联网技术。
  防止新的物联孤岛
  物联网的应用分散在各个行业,从去年8月到现在,各地也都在轰轰烈烈地谋划布局物联网项目,但这势必带来另一种隐患,那就是: 在标准、技术、政策等都不甚清晰的状况下,快速进行物联网建设有可能会造成新的信息孤岛。另一方面,现有信息技术平台是可以支持物联网单点或者闭环应用的,但未来如果有十万亿甚至更多终端服务进入到这个网络,现有的平台可能就不再足以支撑这样规模的应用了,需要从整个技术架构上来做出调整。北京市将在今年推动“感知北京”示范工程,利用物联网技术在社会、企业、政府三大领域开展应用示范。
  例如在铁路货运物流方面,就存在这样的问题,由于规范细节不统一,铁路上的集装箱到了港口有可能读取不了信息,港口的集装箱到了铁路,可能也会因为标签规范的不一致而无法交换信息。“尽管集装箱本身的型号、大小在国际上已经有标准,但是要满足物联网信息交换体系,所有的接口、通信协议都需要有国家标准,还需要细化。”朱广说。
  从闭环到开环,从单个节点变作平台运用,还需要政府的支持和鼓励。北京市经信委就将在今年推动“信息惠民”等行动计划,利用物联网技术在医疗卫生、环境气象监测、农业监测等领域进行试点应用。
  北京市经信委信息资源管理中心计划部部长高顺尉介绍说: “政务应用也是物联网应用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方向,北京市经信委已经有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政务空间地理信息平台等基础,加上针对物联网应用的其他共享支撑功能,应该能够胜任政务领域物联网应用的基础平台设施功能。”
  安全性不容忽视
  物联网从信息世界延伸到物理世界,可能会带来一系列安全问题。它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意物品与网络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由此分析,物联网整个环节中容易受到安全攻击的节点非常多。
  以电力行业为例,虽然无线传感技术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也仍然只是一个起步,有专家认为:“由于电力是关系国际民生的基础性行业,是国民经济基础中的基础,维持电力安全是一个根本性的前提,任何技术的应用,必须要有安全做保障,安全问题解决不了,谁也不敢用,也不能用。”从某种程度上讲,物联网发展的最大的阻碍可能还是物联网的安全性,加强物联网安全研究,探讨建立物联网安全应用示范,是一项事关物联网应用成败的迫在眉睫的事情。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生物识别与安全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李子青认为: “说到安全问题,还有一个是隐私安全,因为物联网除了连接物体外,还会跟人打交道,比如健康传感器、视频监控器,会或多或少地涉及到人的隐私,但是关于隐私保护,我国还没有相应的标准政策。”
  在物联网的传感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所面临的安全威胁比互联网中的只会多,不会少。但并不能因为安全性而因噎废食,而应该尽早地采取主动防护策略。
  从政府驱动:到市场驱动
  “目前看起来政府示范项目非常重要,虽然现在各个地方也上一些示范项目,但是这些项目基本面临小、杂、散的问题,并且缺乏关键技术。”赵壮认为,在这种局面下,特别需要一些大型示范项目,可以把核心技术体现出来。
  目前,物联网的研究机构数量众多,大多数侧重基础理论,与应用有一定距离,缺乏大规模的应用实践牵引。有的则是侧重于工程,以同质化、重复性工作居多,缺乏核心技术。虽然政府政策导引是主要因素,对于物联网的政策性投资会在未来两年得以集中投放,但这并不是物联网成功的全部保障。实际上,物联网产业的核心在于信息的运营和服务。因此,物联网采集了海量信息之后的处理问题也很严峻,“采集的信息不够细化、不够准确,或者是后台的处理功能不够完善,都有可能让物联网产生的信息成为信息垃圾,如果企业本身的信息化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就开始盲目地追求物联网,那么很快就会被庞大的信息量所掩埋。”摩托罗拉公司企业移动业务北方区技术支持经理罗说。
  而要进阶到良性运营阶段,物联网就必须从政府驱动变为市场驱动。企业在这场物联网热浪中有什么样的感受呢?罗感受到的最大好处就是: “物联网的普及度大大增高,以前用户是到了不能不用的时候,才会部署RFID项目,而现在,很多用户已经开始主动布局了。”但是,成本这道槛还是阻碍了一些用户,无法满足大规模市场的需要。以铁路货运为例,每天的发送量在数以亿吨,如果全部用RFID,成本压力会很大。罗介绍说: “目前一般的标签如果不做特殊封装很难用,而且容易损害,但封装又是很贵的,无形中抬高了标签的成本。”
  一些企业已经开始抓住物联网的契机,例如同方,其ezM2M物联网业务基础中间件平台是面向M2M/物联网业务的具有自主产权的产品,为同方与物联网相关的多种业务提供支撑。
  运营商也不示弱,物联网为运营商提供的一个很大机遇就在于其对运营层面的高要求,而三大电信运营商都具备这样的实力。中国移动在重庆成立了M2M运营中心,负责M2M业务的开发和推广工作; 中国电信M2M业务也已经在一些省份进行了商用,如安徽电信在环保和烟草行业的应用等; 中国联通更是在“2009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上展示了其基于M2M技术的公共交通车管理平台和无线环保检测平台两款行业解决方案。尽管如此,几大运营商目前的着力点还是在行业应用方面,尚无覆盖全国的运营平台这种大手笔出现。
  由政府做牵引,以市场为推手,带动用户的广泛应用,物联网才能进入到良性循环,但是,这一过程毕竟需要时间,急不得。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