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物联网 > 正文

RFID应用与个人资料在商业应用上的界限

2008-12-08 09:49:45  来源:CIO时代论坛

摘要:RFID技术一方面带来了生活与应用上的便利,但在另一方面,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由于RFID技术在资料搜集上的便利与无处不在的特性,很有可能不为我们察觉地而轻易泄漏了个人的隐
关键词: RFID 商业应用

    前言 

    无线射频辨识系统(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被誉为「爆炸性的科技」,被视为影响未来全球产业发展之重要技术,而备受各方注目。然而RFID本身并不是一项新的技术,早在二次大战期间,RFID已经被运用而作为识别敌我双方飞机的一项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尤其是微芯片技术上的改进,在芯片的微化与卷标成本的降低这两项因素影响之下,让RFID技术在日常生活中有了许多面向的应用可能。RFID技术发展迄今,在技术的运用方面,从货物的仓储管理、卫生健康控管、交通运输管理到个人身分辨识等种种日常生活或商业应用方面,都可以看到这项技术的影子。由于芯片微化的便捷与低功率的无线传输特性,让这项技术的应用不但多样,而且更为密切的贴近我们的生活。举例而言,如悠游卡的使用就是透过RFID技术而让我们可以透过感应而迅速通过捷运或公车的查证。早期的公车票证,从剪裁式的纸卡,到塑料的读取卡片,发展到远距感应式的悠游卡,这种运用模式的改变,都是透过RFID技术所发展起来。

    科技的进步,透过一颗小小的芯片,往往在瞬间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想象不到的变化。

    RFID技术一方面带来了生活与应用上的便利,但在另一方面,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由于RFID技术在资料搜集上的便利与无处不在的特性,很有可能不为我们察觉地而轻易泄漏了个人的隐私资料。在公部门领域中,或许还可以具体要求规范政府在公开与透明的环境下应用此项技术,例如限定RFID护照(e-Passport)于特定目的上的使用。但是在商业用途上,由于RFID技术的应用往往呈现在不同的产业与不同的领域,很难有一个概括的规范或限定的使用方式存在。虽然技术本身是中立的,但是只要牵涉到与个人信息有关的部分,就可能会有法律上的争议存在。这样的情况,在一般零售业特别的明显。虽然RFID技术可以有效的满足销售者在商品信息上的搜集与管理上的便利,但也由于该技术不易为人察觉的特性,往往使得RFID芯片上所记载或搜集到的信息,很轻易的便可以成为个人消费模式的一种记录。

    本文希冀从商业应用的角度来分析RFID技术在使用上的方式与其情境,透过情境的仿真,进一步的讨论其运用的方式是否有侵害消费者隐私与违反相关法令的疑虑。进而参考电子隐私信息中心(Electronic Privacy Information Center, EPIC) 的「利用RFID 科技指导纲领(Proposed 4 Guidelines For Use of RFID Technology)」探讨RFID技术所可能触及的隐私权争议。不但以该指导纲领作为我国在推行该项技术时可得斟酌与参考的借镜,同时以大法官会议解释第603号之意旨检讨相关主管机关未来在规范RFID技术应用规范上对于隐私权保障的相关规定。

    RFID在商业应用上所进行的个人资料搜集、处理与利用

    RFID简介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以射频信号自动辨识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资料的方式,来进行对象辨别及信息传送的目的。简单地说,RFID系统是透过IC芯片卷标(tag)、读取器(reader)、后端应用程序与数据库所组成。其运作的原理与方式系透过内崁式可发射电波讯号芯片的卷标,在卷标芯片间记录了一系列信息,能让动态产品上的卷标与周围百公尺内的感应器(sensor)沟通,达到资料的交换、辨识的目的。

    而依据卷标是否含有电池以供应电能,又可将RFID卷标分成「主动式(active)」与「被动式(passive)」。前者系指内含电池,能主动发射电波以与读取器做资料交换的系统。后者则指并无电池,仅具有线圈型天线而利用读取器所发出的电场而提供临时电力,在瞬间读写卡片内的资料。

    RFID具有非接触式读取、资料可更新、储存资料容量大、可重复使用、可同时间读取多个辨识系统与资料安全佳等优点。RFID最早于80年代就已经开始实用与商业化,最初运用在工厂自动化的生产线上与仓库内部的货柜管理上。只不过当时的技术发展受限于单一卷标的价格太贵,在应用上受到一定的局限。不过,在近年来,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RFID芯片的价格已经可以控制在一定的成本之内。于是,其应用亦相对的多样与快速发展起来。最常见的运用模式当推仓储管理系统,透过RFID技术,在盘点商品及进、出货时,不但可以节省物流的管理时间,同时,也可以正确地掌握物品所在位置、以及生产、出品及贩卖过程的记录。

    其它如废弃物管理、交通运输、图书馆管理,在RFID技术的辅助下,也有了许多相关的应用实例。除了物品的追踪管理外,在人员控管上RFID亦有一定的运用模式,例如美国科罗拉多州的Steamboat滑雪场,就将RFID技术应用到游客位置追踪之上[5],又或如国内的南湖国小亦导入主动式RFID系统,为目前校园安全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基本上现在对于RFID的应用仍多半集中在「对象」的管理上,对于人员的控管,亦即将RFID技术运用于与「人」相关的事务上,是否有「监视」与侵犯隐私的可能,则可能存在着相当的争议。RFID技术,基本上本来就存在着安全与隐私的问题,而这两者又是息息相关的。在前者,包括保护资料与信息系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而在后者,则包含知会消费者、追踪个人动向、制作个人习惯、兴趣和嗜好的档案,这也是本文以下要讨论的重点。 
  
    RFID在商业运用上的模式—以零售业为分析情境

    为了能够确实掌握与分析RFID在商业模式上所可能引起的法律争议,本文尝试以一般零售业的销售行为态样做分析。如同前面所提及的,RFID在单纯对象的管理并不会有太大的法律争议,但如果与人的行为模式或是运用在对于个人资料的搜集与管理方面,就有可能产生是否侵害他人隐私的法律争议。观察国内外对于RFID技术的应用,以位于德国Rheinberg的「Metro Group’s Extra Future Store」为最早全面应用RFID技术的零售商店,以下本文就以该「未来商店」的运作情境来做为分析讨论的样本。

    Metro Group在2003年所开始进行的Future Store计画是一个跨公司与跨产业的合作计画,是以Metro Group的物流中心和Extra Rheinburg之间的物流操作以及店内的运作为计画实施的范围。基本的运作模式分为前端的物流管理与后端的店内运作。前者的设计是从物流中心开始,从物流中心送到商店的商品会被分别贴上RFID卷标,而装箱的货品在物流中心出货区读取到RFID信息后,就会被运送到零售店;出货信息亦会在同一时间内自动送往库存信息系统,使该零售店的负责人实时得知那个商品已从物流中心被送到店里。在商品送达后,便于入库区读取RFID,并核对出货明细,不再透过人工的清点。如果商品数有所不足时,亦可透过RFID信息,了解异常状况,审视运送流程的那一个环结有问题,同时并可迅速询问物流中心,做出相对应的措施。
 
    在后端的店内的操作,则是在商品上贴上RFID芯片,透过智能型货架、自助式结帐系统、防窃装置的结合,做有效的店内货物销售管理。当顾客来店时,会推着具有RFID的购物车通过RFID读取器的闸门。闸门的设计是为了追?有多少顾客、花了多少时间来购物,另外也具有一定的防窃功能。顾客在利用手推车的同时,也可以透过手推车上的计算机,输入想要的商品名称及品牌,透过系统数据库的搜寻,对照使用者的位置,可以迅速提醒顾客商品的所在;另一方面,在手推车经过店内的某处时,系统亦会自动提醒顾客上一次购买的商品与时间。同时,店内所有的商品皆附有RFID卷标,可透过店内的扫描仪与小型屏幕,供顾客了解与试看、试阅商品的详细内容与信息。在结帐时,不再需要透过传统的人工清点结帐模式,透过RFID的快速扫描可使得结帐的速度更为快速,同时亦可以有效地连结店内的库存数据库,纪录销售业绩。最后等顾客结帐完毕,同时就关闭了RFID的防窃机能。

    综观上述的流程,基本上在货品前端的管理部份,并不会有太多的法律争议,只是,颇值得关注的是从消费者走入店家开始,亦即是从手拿推车开始,RFID就已经如影随形的跟着我们,从手推车上的RFID位置追踪,到一般货品上的RFID卷标所可能搜集到的个人消费习性,到结帐时,由个人所持的商店会员卡结合个人的相关资料。这些环结可能都存在着是否侵犯个人隐私的问题。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