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物联网 > 正文

物联网产业呈现三大困惑

2010-07-01 14:14:14  来源:

摘要:“我认为车载视频根本不是物联网,传感网才是物联网的核心。”“运营商到底在整个物联网链条中占据什么位置?”“中国移动是不是要覆盖整个支付链条?”
关键词: 物联网 车载视频

  “我认为车载视频根本不是物联网,传感网才是物联网的核心。”“运营商到底在整个物联网链条中占据什么位置?”“中国移动是不是要覆盖整个支付链条?”6月22日下午,当2010年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进入第一场技术论坛“物联网的通信技术”时,一个个犀利的问题抛向了场上的嘉宾。这些问题的背后,是国内产业人士对物联网发展过程的困惑。
  困惑一:
  概念之争影射利益博弈
  尽管概念很热,但时至今日,物联网依然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而概念难以统一的背后是利益的博弈。会场上,几乎每位嘉宾的主题演讲,首先阐述的便是“什么是物联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理事长张成海尽管也承认“广义物联网”,但他更倾向于1999年提出的EPC(产品电子代码)物联网。而运营商们则更注重应用,比如上海联通推出的“智能汽车”,上海电信与申康中心正在合作的“智慧医疗”。
  然而,这些概念并不被所有人接受。来自高功传感的CEO 庄小飞(音)矛头便直指联通推出的“智能汽车”,“我认为传感网才是物联网的核心要素,也就是说动态实时地把数据通过读取器,通过某种载体传送到数据处理中心,然后根据数据进行判断,现在运营商所说的车载系统、娱乐系统,都不是传感网所要达到的目的。”而上海贝尔的战略总监任红菊显然不同意这种看法,“我认为传感网是整个物联网感知延伸的层面,但坦率地讲,目前传感器的技术、成本、商业成熟度并不能很好支撑物联网的应用。”
  物联网已经被明确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显然,哪些产业在这个概念内,哪些便有机会获得国家支持。如今全国各地各种物联网产业园如雨后春笋般开始建立,各地对物联网产业园产值的预计数字越来越大,甚至有地级市预测10年后该市物联网产业销售额超过1000亿元,而这些预测所依据的物联网概念外延也各不相同。就此投入的巨资到底是盲目投资?还是高瞻远瞩的战略布局?就看其是否挤进“物联网”这个大蛋糕内。
  困惑二:
  运营商是否会掌控产业

  和此前在无锡召开的几次物联网峰会相比,本届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中运营商唱起了“主角”。会场外,三家运营商纷纷摆出摊位,展示自己的物联网应用:上海电信推出的可在家测量血压、心电图的远程智慧医疗系统、上海联通的车载信息系统,上海移动的远程电力抄表等等,吸引了不少代表的目光。
  然而,这些应用的推出,同时也 “刺激”了不少业内人士的神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位代表便不客气地问道,“几年前,很多应用像远程医疗、GPS远程定位、物流射频系统,都已经有企业在做,但现在运营商也要加入到这个市场中,你们如何定位自己?”而另一位代表更是直接询问中国移动相关人士,是否要覆盖移动支付所有链条。
  “这些提问代表了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种担忧,对运营商在物联网领域一些大手笔的隐忧:作为运输网的绝对掌控者,运营商拥有绝对的资源优势,但是否能够放开空间,在物联网未来发展过程中,能够让更多有积极性的公司、更多新创意得到扶持和发展,而不是正好相反,利用资源优势去争夺市场。”上海电信总工程师王思伟如是总结。
  困惑三:
  标准太多更糟糕

  “没有统一标准”被认为是目前物联网发展最大的瓶颈之一,然而,曼博科技CEO陈毓华却表示,比没有标准更坏的是有太多的标准。的确,对于物联网产业链各界而言,没有标准也许是一件好事,因为只要你有足够的实力,便有机会成为未来标准的制定者,从而享受由其带来的一系列好处。
  今年3月9日,当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召开第一次筹备会时,尽管并不愿意宣传,但闻风而来的组织和机构却让工作组应接不暇。“各大运营商都在,甚至有的部委也要参加,我们说我们不吸收具体的单位只吸收标准化组织,可有些部委临时成立标准化组织,也要参加,最后参与机构一共是19家。”中国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秘书长王立建介绍。
  几乎与此同时,中国移动在M2M上形成的一整套技术标准,已经纳入 ITU的组织标准,移动希望借此先行一步,使企业的标准成为国家的标准。而就在今年3月,上海电信也建立了中国电信第一个物联网统一接入平台,对物联网的信息、终端、应用等进行统一管理,也就是说,与电信合作的物联网产业链各个企业,所生产的产品,都必须符合这一平台所提出的标准,其目的也很明显,利用运营商在产业链的优势,在企业中推广事实标准。
  “中国物联网的车很大,不会被任何人拉到沟里去,但很有可能让我们多转几圈,走偏向。运营商和政府不会怎样,但做物联网的小企业却很困难。我建议光我们喊不行,可能需要大家有共同的认识,希望大家共同喊一喊物联网到底是什么东西。”陈毓华最后说。

(责编:韩雨彤)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