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物联网 > 正文

物流仓储、车辆管理的物联网解决方案

2010-06-23 11:11:45  来源:中国物联网

摘要:将Wi-Fi和RTLS技术结合起来的先进性,经过一系列技术创新工作,使得产品得到本质的改进,彻底解决了远距离、超低功耗、高速移动的标识物的识别和追踪定位难题,而且成本较国外同类产
关键词: 物联网 物流业 车辆

  物流行业一直是RTLS技术的典型应用领域,在物流业解决方案中,速度、效率、正确率、信息的整合一直是所有物流公司重点追求的目标。将Wi-Fi和RTLS技术结合起来的先进性,经过一系列技术创新工作,使得产品得到本质的改进,彻底解决了远距离、超低功耗、高速移动的标识物的识别和追踪定位难题,而且成本较国外同类产品大大降低,将为物流业带来世界领先的资产追踪定位解决方案。
  基于深厚的Wi-Fi RTLS技术基础,系统基于标准无线局域网,可形成全球性行业管理网络,实现物品跨地区、跨国界的识别跟踪,实现国际大流通。Wi-Fi RTLS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不仅可以突破物流领域中底层数据采集的“ 瓶颈 ”难题,提高物流活动各环节的自动化处理水平,提高物流效率和准确性,降低物流成本,还可以解决物流业物品查找、盗窃及物流链被搅乱带来的损耗等问题,此外还可以免除跟踪过程中的人工干预,节省大量人力物力的同时可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对物流业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应用方案
  系统组成:定位标签、无线局域网接入点(AP)和定位服务器
  电子标签:电子标签主要用在堆场、仓储和车辆管理上,对各种标识物进行识别监控和跟踪定位。标识对象主要包括货物,集装箱和相关人员等等。通常电子标签被贴在每组货物包装箱上或托盘上,在标签中写入货物的品名、规格等具体资料、存放位置等信息。在物流整个环节中,电子标签首先承担最基本的信息载体的作用,能够准确识别出标示物,并获取其相关信息。另外最为关键的是,Wi-Fi RTLS标签能准确追踪定位到标识物,迅速查找到该物体的具体位置,这对追求速度、效率、准确率的物流行业来说,无疑是带来了最优的行业解决方案。
  定位服务器:整合企业现有的软件,通过一个图形化的操作界面,在显示资产分布或人员移动区域地图上能够迅速检测、找寻到目标对象,操作清晰简单。
  无线局域网接入点(AP):基于企业原有的无线局域网,设备商有:Cisco,DLink,Netgear,华为等。
  整合了Wi-Fi技术和RTLS的无线局域网实时定位系统,将显着提高物流行业的运行效率和操作水平。从目前国内外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应用:
  仓储管理
  托盘、货箱或工具等物品贴上定位标签,可以随时在电子地图上确定该物品所处位置。输入物品ID号,物品上定位标签会闪灯或发出声响,方便寻找。
  定位标签可以连接显示或语音装置。叉车司机和工作人员带上标签后,通过语音或视频提示取货卸货;另外,标签还可以连接条码或RFID扫描器等,采集各种数据并实时传输给系统。
  仓库里贵重资产贴上定位标签后,通过对标签的实时追踪监管,可有效的防止资产丢失。
  堆场管理
  拖车贴上定位标签,可以实现拖车和集装箱的准确匹配,并可以保证在正确的地点装卸货物。
  集装箱贴上定位标签,通过堆场电子地图可以随时知道集装箱的位置,准确寻找到所需集装箱。
  运输监控
  连接传感器的定位标签,可以实时监测运输过程中货物的状态(如:温度、压力、湿度等等),并有报警功能。
  定位标签还可以连接GPS和GPRS,实现运输途中的车辆、货物定位和数据上传。
  方案效益
  货物、集装箱、车辆及人员管理信息化、透明化,即时掌握行踪,处理异议,提供快速、高效、可靠的服务。
  优化作业流程,提高各环节的自动化处理水平,减少人为错误,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加强车辆管理,优化车辆、集装箱等资产配置,提高 资产利用率,降低成本,扩大收益。
  加强货物安全监控,实时监测冷藏品,药品、危化品等运输货物状态,确保货物质量和各项工作安全高效运作。
  方案特点
  基于原有无线局域网:无须再重新搭建其他网络或设施,安装方便简单,且极大降低了成本。
  范围广:可以实现无线覆盖范围内的识别、追踪,并准确查找到物体或人员所处位置。
  极高的防冲突性:采用多种防冲突方案,可同时识别几百个标识。
  高速移动:支持高速度移动物体或人员数据的读取。
  双向数据交换:电子标签与可视软件平台间可实现双向高速数据交换。
  高可靠性:工作温度-30 ℃ ~ 75 ℃,防水,防尘,在恶劣环境下24小时正常工作。
  超低功耗:3.6V Lithium CR123可更换电池,寿命可达到5年以上,并且对人体安全、无辐射损害。

(责编:韩雨彤)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