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物联网 > 正文

物联网给力航运物流信息一体化

2010-12-01 10:34:15  来源:百灵网

摘要:中国航运物流产业布局调整、航运物流一体化加快步伐。航运物流一体化的前提是航运物流信息一体化,经济发达促进航运物流交通发达,交通航运物流发达促进经济发达,二者互为促进。
关键词: 物联网 物流

  目前,中国外贸进出口货物90%都是通过港口和航运实现的,外贸航运物流货物集装箱化率达到80%。航运物流集装箱运输快速发展,满足了对外贸易快速增长需要,保证了国民经济安全平稳运行。

  中国航运物流产业布局调整、航运物流一体化加快步伐。航运物流一体化的前提是航运物流信息一体化,经济发达促进航运物流交通发达,交通航运物流发达促进经济发达,二者互为促进。经济发达的地方加工业发达,加工业发展促进适箱货物生成。航运物流集装箱的快进快出,大大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也迫使中国航运物流信息化的提速。航运物流集装箱运输过程中安全隐患时有发生,迫切需要一种智能化电子标签系统,实时记录集装箱运输中的箱、货、流信息,借助全球网络环境实现集装箱物流的全程实时在线监控,以提高航运物流集装箱物流的透明度、安全性和效率,提升整体航运物流服务水平。

  中国航运物流集装箱码头在信息技术方面投资一掷千金,从最基本的航运物流无纸化办公到整个作业线的实时管理,从无线通讯到光学字符识别、航运物流射频技术、GPS定位技术,许多刚走出实验室的新技术在航运物流集装箱码头找到了用武之地。航运物流集装箱码头的快猛发展催生了航运物流信息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中国航运物流集装箱码头已经进入数字时代。

  以前航运物流通关时间最长3天

  物联网技术除了给航运物流省钱之外,也能给过关货柜省不少时间。按照传统的过关程序,航运物流集装箱必须经过两次报关和两次查检,快的要两天,慢的要三天。其间航运物流集装箱租一天要几百块钱,航运物流集装箱进入园区内的保管费一天也要几百块钱。而航运物流启用电子监管通道和智能卡口系统之后,过关的RFID感应只需要十几秒,第一次报关和查检过后,如果海关没有从数据中心监控到集装箱被打开的异常情况,就可以省略第二次查检的程序,几十分钟就能完成整个过程。

  利用杭州手趣科技有限公司的全网通址整合移动营销平台,实现电脑或手机实时移动远程监控,用户可以随时了解已装箱的货物位置和安全情况,确保了货物运输过程中的安全,为外贸纠纷的处理也提过了方便。港口的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是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需要,更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双方今后会共同做这方面的工作,促进集装箱物流的透明度和效率进一步提高。这种‘虚拟无水港’建设完成后,国际贸易行业可以实现货物运输的门到门服务,降低物流成本,实时掌握货物运输状态,并且可以快速获得提单,提高结汇速度和贸易资金周转率;航运企业则可以实现运力的科学调配,拓展自己的服务网络。

  中国航运物流集装箱码头的战略目标之一就是以先进的航运物流信息技术提升市场竞争力,以航运物流信息化推动港口管理现代化,使航运物流港口组织运行更加高效、业务流程更加顺畅、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可以预见,在未来十年、二十年里,更多有利于提高航运物流集装箱码头效率的新的航运物流信息技术将落户码头,航运物流集装箱码头依靠信息技术产生的效益会越来越大。

  国外物联网技术实现航运集装箱智慧发展

  当年新加坡由于海运需求不断增大,要求港口运输能力扩容5倍。于是新加坡航运物流管理机构到美国航运物流考察,回来后,决定全面上航运物流集装箱信息化。经过推行航运物流集装箱电子标签识别,航运物流港口货柜从原来叠一两层增至叠7层,但查找起来比原来更快速、准确。结果只花十分之一的投资,航运物流港口产能增加7倍,实现了新加坡航运物流港口货运能力的飞速发展。

  鹿特丹港和汉堡港已实现了航运物流装卸过程的无人化。即除了桥吊有司机驾驶外,地面拖车、轨道吊装卸箱都是无人驾驶的。国外往无人码头方向发展的动力是最大限度减低人工成本和减少人员伤亡,同时也增加了场箱位的准确性。这将是码头发展的趋势。航运物流无人码头采用的信息技术包括差分卫星定位技术DGPS,防撞技术Anticollision、自动纠偏技术Auto-steering等等。

  目前物联网技术正在被国内各大航运物流港口陆陆续续采用。但无人装卸码头不是国内码头追求的目标,因为,它涉及整个码头场地和设备的改造,投资巨大,另外,我国的人力资源相对丰富。但这些先进技术会被用来提高作业效率,降低航运物流成本。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qwenf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