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物联网 > 正文

物联网纷乱不绝 路还很长

2011-03-31 11:17:28  来源:CIO时代网

摘要:物联网是互联网应用的拓展与深化.联网不是重新建设一套平行于互联网的系统,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所提供的信息高速公路,成自身所具备的实时数据读取、信息交换、远程控制等特色功能.
关键词: 物联网

  20年前,如果谁说想要建立一个连接世界上所有物体的网络,就好像在18世纪想用电话通话一样,简直是天方夜谭。但在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 RFID设备的出现,人们才明白,互联网技术发展的速度超过了人类勇敢的设想,“物联网”这一概念迅速在业界传播开来。目前,物联网既拥有积极的拥护者,也有鲜明的反对者。反对者的理由是,他们认为物联网是奴隶人类和全面控制人类的工具。


  物联网这一概念是1999年MIT Auto-ID中心的Ashton教授在研究RFID时最早提出来的。提出了结合物品编码、RFID和互联网技术的解决方案。当时基于互联网、RFID技术、EPC标准,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技术、无线数据通信技术等,构造了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实物互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物联网)“物联网”概念的问世,打破了之前的传统思维。过去的思路一直是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分开:一方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而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宽带等。而在“物联网”时代,钢筋混凝土、电缆将与芯片、宽带整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在此意义上,基础设施更像是一块新的地球工地,世界的运转就在它上面进行,其中包括经济管理、生产运行、社会管理乃至个人生活。


  目前,物联网的组建工作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RFID技术正在积极地应用在工业、安全、交通和医疗等领域。毫无疑问,在不久的将来,等待我们的将是一个全球RFID应用期。应用物联网看似简单,但实施的每一步骤都非常复杂,并会产生各种费时费力的新问题。伴随着物联网的实施,其概念将会改变,世界也将在这种变化的影响下发生改变。当然,人们很难说清楚这些变化会带来什么结果。


  发达国家对待物联网的态度是极其认真的。如欧盟成立了欧洲物联网研究项目组用于研发和推进物联网建设。该组织成立于2007年,截止到目前,该小组正在进行33个与物联网建设、技术、协议等相关的发展项目,主要用来解决法律、机密性、节能、频段分配和标准化等问题。另外,欧盟委员会还在整理一份 “Networked Enterprise and RFID”的年度报告。


  赞同还是反对?


  作为一种激进的特殊体,物联网不仅有拥护者,还有反对者。反对者认为,规模使用这项技术将会逐渐导致出现控制人类甚至整个世界的人工智能,此外,每个人的个人数据也将经常成为恐怖分子用来威胁的工具。


  对人体内部移植芯片尤其存在重大争议。2001年,美国一家公司研制出一种用来识别人类的微芯片(VeriChip人体移植芯片)。2002年,一位名叫Richard Seeling的美国医生向自己的身体里移植了两颗微芯片。不久,美国Jacobs一家人作出决定,向全家人身体里移植微芯片。在南美洲,芯片移植技术被实验性应用在被绑架人身上。巴西参议员Antonio de Cunha Lima宣称自己是世界第一个在体内移植芯片的政客,其目的是以防自己被绑架。但这一行为显然没有什么逻辑性,因为芯片很容易被屏蔽,它只有在近距离的条件下才会起到寻人的作用。还有人怀疑,移植芯片会导致肿瘤等恶性疾病,机体会排斥来自异己的无线信号,并引起组织变质。此外,教徒也极力反对人体芯片移植。


  复杂的技术和与标准化组织的协调问题阻碍着物联网的广泛应用。目前,在制定RFID统一标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物联网方面却没有任何标准。虽然欧洲正在积极开展物联网相关的标准制定工作,但现在要细数其成果还为时尚早。影响物联网在全球范围内应用的因素还包括物联网概念的模糊性以及规范性、协调性条文的泛滥。


  周围物体电导率不均匀也构成了影响物联网发展的因素。例如,金属和水会屏蔽RFID的信号。此外,以RFID技术现有的发展水平,物体之间距离太近也会妨碍数据的读取。因为它们处在同一个频段下,发出的信号会彼此重叠。


  内嵌RFID标签还会让商家受到损失。许多人不愿意购买装有可疑的、未知功能的商品。另外,物联网的追踪方位以及其它功能还会引出许多其它问题,如谁在掌控这类信息;谁来负责智能物体采集数据的可靠性和保密性;在不经人们同意的情况下,智能物体是否可以采集数据等。这些问题至今没有答案。


  路还很长


  “物联网离我们很近。”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宁家骏指出,物联网就是在物体上植入各种微型感应芯片使其智能化,然后借助无线网络,人和物体“对话”,物体和物体之间“交流”。这些物体既可以是小小的手表、钥匙,也可以是汽车、楼房,日常生活中任何物品都可以变得“有感觉、有思想”。这些微型感应芯片包括电子标签、各类传感器、二维码等。它们可以获取物体的信息、状态、位置等各种内容,然后通过网络传递这些信息。


  然而这一切说法,可能还处于一个理想的状况,离真正实现还有一定的距离。因为,目前对于物联网产业的预测基本都限于传感网的应用,物联网与互联网融合激动人心,但之后会是怎么样,尚缺少清晰的轮廓。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qwenf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