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19 09:30:06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中国物联在2010年其市场规模达到1933亿元,增长率达61.1%。中国物联网产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随着中国物联网示范应用的推进、物联网面向各个行业应用的不断深入和完善,中国物联网市场将会持续增长。赛迪顾问预计,到2013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4896亿元,未来3年中国物联网市场增长率都将保持在30%以上。
“应用引领产业发展”。在此思路下,物联网应用已经扩展到安防、电力、交通、医疗卫生、工业控制、农业、环境监测、金融服务业等多个领域,其中基于低、高速传感网的太湖水质监测系统已投入使用;基于传感网的智能交通系统在流量监测、红绿灯控制、停车信息服务等方面已投入应用,部分产品还打入北美市场。
2010年,安防和电力两大行业居于中国物联网应用市场前两位,合计占据了接近六成的市场份额;交通、医疗、物流行业应用市场规模均超过了50亿元。
然而,统一标准的缺失、产业链发展不均衡、商业模式不成熟等问题,影响了物联网在我国行业应用的推广速度。如何有效应对这些挑战,推动物联网在我国大规模应用成为政府和产业链各环节关注的焦点所在。
外部:政策保障、应用带动
物联网相关的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等产业起步较早,但一直没有得到规模化应用,而物联网产业链本身也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因此,国家应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一方面通过政策加快产业的成熟和发展,另一方面对企业应用物联网给予一定的优惠,并从技术服务、人员培训以及后续的效果跟踪建立成熟的配套体系。只有使企业尝到应用物联网的甜头,市场需求才会长久,市场才能不断扩大。
目前国内在建或拟建的物联网应用项目90%以上都是由政府推动,企业自发产生的项目还比较少。前期政府推动是产业发展的必经阶段,因为前期的不确定因素较多,产业发展模式不清晰,行业用户的安全性、隐私性得不到保障,导致用户顾虑较多。通过政府推动以及示范项目的开展,可以逐步摸索发展物联网应用的有效商业模式。政府应该选择具有发展前景、信息化程度相对较高、适合大规模推广的物联网行业应用,从而起到示范推广的作用。
内部:技术攻关、产业协同
目前我国物联网产业还存在一些技术短板,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通信距离瓶颈。目前传感器所能连接的距离在100-1000米范围内,也就是说,超过1000米之后传感器发射信号不足以支撑数据的传输。二是外部环境指标。目前的传感器对外部环境指标要求比较高,特别是对湿度、温度的要求很高,一旦外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其工作效率可能大打折扣。三是网络安全。由于很多时候是无线传输,因此信号在传输中被窃取的危险系数就高,系统的安全和隐私性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因此,攻克物联网产业的技术短板将是影响物联网发展的关键因素。
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壮大必须要有巨大的市场自发需求作为基础。对于物联网产业来说,最大的原动力来自应用市场的需求,因此如何尽快培养我国物联网应用的市场需求,由政府推动变成企业自发需求,是物联网市场发展壮大最终迈向万亿元市场规模的关键。
企业的自发需求需要有效的商业模式,这就要求产业链各环节相互协同,特别是系统集成商和终端企业应该重点深度研究某个行业的特点,重点攻关某项应用模式,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总结成功经验,然后在该领域推广应用,最后逐步推广到其他行业。
赛迪顾问研究发现,市场发展潜力决定市场机会的大小,而应用成熟度决定了市场的效益与风险,两者综合则可以给物联网行业应用细分领域的投资策略提供选择依据。因此,根据应用发展潜力和应用环境成熟度两个维度对细分应用领域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智能导航、门禁控制和考勤、货物溯源、不停车收费等细分领域,由于应用成熟度高且市场发展潜力大,将成为未来投资发展的重点领域;停车管理、物品防伪等领域,虽然市场发展潜力较大,但由于应用成熟度不高,因此应该采取“通过市场细分追求主导地位”的投资策略。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