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06 13:56:26 来源:CIO时代网
物联网从兴起至今,不仅给资本市场带来多个小高潮,更被列入“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顶层战略部署之中,上升至国家战略。今年2月,工信部发布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力促产业链和市场需求的成熟。电信运营商也将物联网作为新的收入增长点之一,大力推进物联网、M2M业务的规模化拓展。但在电信运营商物联网业务的实际运营过程中,一直存在着难以切入核心技术环节、统计口径不明、商业模式不清晰、资费繁多等诸多问题,还处于各省级公司各自摸索运营模式的阶段,未得到更广泛、更深层的关注,而且当前宣传最多的只是物联网业务本身。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必将成为制约运营商物联网规模化发展的瓶颈。
【运营商是否甘心只做物 联通道?需建立更有效的商业模式】
通过对某些省公司物联网运营情况的实地调研、对一线营销人员的访谈,笔者发现大客户经理、部分管理人员都认为物联网产品实际上只是一张SIM卡,唯一有区别的是放在手机以外的机器中。其实,运营商除了开发物联网核心产品之外,在营销方面多下工夫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样的境况。调研中,相当多的中高层管理者都希望打造出运营商专有的物联网品牌,既与大众卡有明显的区隔,也便于处理与合作伙伴的关系。
以中国移动物联网应用为例,目前发展相对较好的是电力行业的电能远程监控卡、金融行业的无线POS卡、交通物流行业的车辆定位卡、车务通、设备监控卡等。细观这些典型应用,除了车务通有自身运营平台之外,还是以卡类应用为主,终端设备大都是由第三方提供。在这种情况下,就涉及与客户、第三方合作伙伴的关系模式问题。合作模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客户主导型,运营商为客户提供SIM卡、基础网络服务,收取相应的费用;合作伙伴(终端设备厂商、系统集成商等)为客户提供终端设备。二是运营商主导型,运营商向合作伙伴购买终端设备,移动公司为客户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包含SIM卡、网络服务、终端设备、系统平台等。三是合作伙伴主导型,运营商向合作伙伴提供SIM卡,合作伙伴为客户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合作伙伴给运营商支付网络服务费用;运营商不直接面对客户。
这三种商务合作模式适用于不同的情况,从根本上来说选用哪种取决于运营商、客户与合作伙伴三方的力量对比。在物联网领域,运营商最主要的优势在于基础网络,能够主导的情况主要是销售应用型产品(运营商拥有系统平台,例如车务通),其他情况下基本是客户或者合作伙伴购买移动公司的基础网络服务。
具体来看,客户主导型适合于客户主导性强,需求较为清晰,对运营商、合作伙伴的要求明确的情况。
运营商主导型适合于运营商有较强的客户关系或解决方案较为成熟,合作伙伴实力相对较弱的情况。对于客情深厚的客户,尽可能采用该种模式,将合作伙伴放到身后,尤其是在合作伙伴需要借助运营商客户关系来开拓市场的情况下,可以借此机会拓展物联网产品范畴。对于高价值客户,尽量采用运营商主导或客户主导模式,收取功能费之后与合作伙伴进行分成。
合作伙伴主导型适合于合作伙伴实力很强,有完善的解决方案,运营商只提供网络服务的情况,尤其是对于典型的通道类产品,可在一定程度上参考这种模式,借助合作伙伴打开专业市场,同时可以减轻售后服务的负担和压力。
另外,运营商还面临着具体合作方式的困扰,例如中国移动和浦发银行在小额支付上的合作模式,决定了一卡通等物联网业务是否具备良好的发展条件。
【真正的物联网业务收入有多少?需明确统计口径、梳理产品资费、完善销售渠道】
由于运营商提供的物联网业务大多数是通道型产品,如果用户将一张大众SIM卡插入物联网功能模块,同样可以起到数据传送、物物连接的作用,实质上亦是物联网应用,但由于计费系统是以大众卡资费记录的,因此并不纳入物联网业务收入,这样就遗漏了物联网业务收入。另外,如果用户购买了一张物联网应用卡,但并未插入物联网功能模块,而是放置在手机中,由于物联网业务资费操作不严格,存在着订购大众卡资费的情况,这样又多统计了物联网业务收入。
解决这两类问题并不容易,不仅需要在计费等相关系统上设置限制条件(例如要购买物联网业务只能订购物联网专用资费),还需要借助数据挖掘等手段将物联网应用识别出来,例如可以根据M2M业务只有数据流量、没有语音通话的特点进行辨别,对大众渠道的存量用户进行梳理和迁转,将这部分隐形用户纳入物联网统计范畴。
同时,需要加强物联网产品的渠道管理。目前有一定数量的物联网应用卡是从营业厅销售的,营业厅主要满足的是中小企业的零散需求,但具有一定的规模,据个别地市级运营商反映,目前大约有30%的行业应用卡经由大众渠道销售。因此,需要调整优化对大众渠道销售物联网产品的激励方式,鼓励营业厅等大众渠道拓展、服务物联网客户。对于主力渠道的大客户经理,根据大众渠道用户消费数据,分析其渠道偏好原因和物联网需求,帮助大客户经理发现并发展该类型用户。
【客户经理是否能解决所有售后问题?需优化物联网服务流程、设计新机制】
根据笔者的调研结果,发现客户售后服务无法得到快速有效保障,客户经理为此焦头烂额,甚至大大降低了客户经理对前端市场的开拓热情。物联网业务服务流程已经成为业务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
具体来看,物联网运营中缺少明确的客户等级服务标准,对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响应时间未进行明确的要求,更未根据客户等级对响应时间设定不同的标准。售后投诉服务全部由客户经理承担,但客户经理在解决客户投诉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工具,面对大量的投诉无法及时处理。
运营商可搭建业务受理、业务对账、客户服务等售前售中售后全业务流程框架,明确业务涉及部门如政企客户部门、业务支持部门、网络维护部门、财务部等相关部门的职责与分工,避免部门之间扯皮。更重要的是提供方法工具,例如排障手册,为客户经理处理客户投诉进行有效支撑。长远来看,可以考虑引入客服热线作为客户投诉服务的渠道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大客户经理的工作量,为其开拓市场留出更多的时间精力。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