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物联网 > 正文

平凡的物联网 不平凡的智慧生活

2013-07-15 15:47:15  来源:网界网

摘要:曾经在电表箱中的传统机械电表已经基本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综合了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智能电表。“智能设备”的到来有效地解决上门抄表和收电费难的问题。
关键词: 物联网 智慧生活

    曾经在电表箱中的传统机械电表已经基本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综合了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智能电表。“智能设备”的到来有效地解决上门抄表和收电费难的问题。“您现在只需拿着这张类似身份证的智能IC卡,只要往电表中一插就有电了。它具备电量查询、低电量报警和透支使用等多项功能。以后我也不用定期上门查电表字了。”这是供电公司员工在智能电表改造中,常对居民们说的话。


    这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智能电表案例,也是物联网概念落地的具体应用。


    自从我国在2009年兴起物联网概念之后,连续几年时间,物联网从概念走向应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深入到各个行业中。在前不久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工业、农业、节能环保、商贸流通、交通能源、公共安全、社会事业、城市管理、安全生产、国防建设等领域实现物联网试点示范应用,部分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水平显着提升,培育一批物联网应用服务优势企业。”


    在这种要求下,物联网的应用将呈现什么样的局面?在行业的推广应用中,还应跨越哪些障碍?


    增长迅速


    2011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达2627.4亿元,同比增长30.2%;2012年我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达到3650亿元,比上年增长38.6%。预计2013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4896亿元,到2015年,这一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发展前景将超过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等传统IT领域。


    由此可见,2013年将是物联网行业快速发展的一年,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等各个细分产业融合将深入发展。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物联网产业链分布广,具有很强的行业带领作用,结合国家出台的指导意见看,物联网产业链上的行业从无线通信、有线通信,到设备、芯片等领域都将受益。基于此,工业用传感器、工业无线网络技术、智能仪表、工控机以及SCADA等工业软件产品都将迎来新的市场机遇。


    尤其是在工控领域,这是物联网产业中被“忽略”的领域。其实,这个领域中的市场应用前景更为广泛。例如,在一些离散工业中,利用RFID和WSN技术配合完成物流的跟踪与追溯,为MES系统提供准确信息源,就属于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制造业两化融合的典型应用案例。这样的案例如能得到普及,其意义是非常大的。


    神经末梢“智能电网”


    指导意见提出,“对工业、农业、商贸流通、节能环保、安全生产等重要领域和交通、能源、水利等重要基础设施,围绕生产制造、商贸流通、物流配送和经营管理流程,推动物联网技术的集成应用,抓好一批效果突出、带动性强、关联度高的典型应用示范工程。”


    结合实践看,物联网传感器及传感网络主要应用在公共管理、行业、个人(大众)市场三大领域。其中,城市应急(事故灾难、自然灾害)、社会安全、资源环境管理、智能城市管理、智能交通、公共卫生是近期公共管理领域的重点细分市场。


    以智能电网方为例。智能电网是最早利用物联网技术的行业之一,正在普遍应用于各个行业中。并且,智能电网建设得到了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并已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这表明智能电网建设已作为国家战略推进实施。有专家提出,我国实施智能电网改造对变压器、智能终端、网络管理技术等行业拉动巨大,每年至少可拉升国民经济1-2个百分点。


    资深调查分析师Andy Bae表示:“中国的智能电网发展迅速。一直到2015年,中国未来5年的计划中,在众多省份和城市建设智能电网成为主要目标之一。”


    但智能电网需要解决一些行业性的难题。例如,南方电网配网运行类业务虽以有线建设为主,但在具体建设中也面临一些极为困难的挑战。如,部分区域有线不可达,无线成为必然选择;租用公网无线成本高,业务承载质量差,效果未达预期;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带宽低,受环境影响大,无法大规模推广等。


    针对南网珠海电力配网自动化业务需求,华为提出了超宽带无线智能电网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基于第四代(4G)无线通信技术(TD-LTE),根据配电自动化、计量自动化以及配电网视频监控业务等需要进行研发的。这种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能够在非视距的条件下为用户提供固定及移动应用场景下的高带宽无线数据接入业务,以及应急通信、视频监控等多种增值业务。

[page]
    在智能电网这张大网中,作为末端设备的接入路由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相当于一个复杂神经系统中成千上万个神经末梢,是支持所有电力系统中各个环节的设备。智能电网涉及到电力系统的每个环节,其网络应用极为丰富,且未来具有无限扩展空间。


    建设智能电网可以在发电、输变电、配用电以及电网运行控制等各个环节实现全面的技术跨越,在不断提升电网输配电能力的基础上,通过现代先进技术的高度融合,大规模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全面提高大电网运行控制的智能化水平,提高电网输电及供电能力、抵御重大故障及自然灾害的能力,提升供电服务能力和水平,实现我国电网的跨越式发展。


    智能交通 普惠于民


    在交通管理方面,物联网可以提高道路使用效率,方便对车辆的管理和控制,可以利用RFID对运输工具进行快速定位统计,主要应用不停车收费、自动车辆识别、运输管理和停车场进出控制及管理,还有交通票证,可以实现自动检票和自动收费。


    当前,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应用和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高速公路ETC不停车收费系统、智能公交调度系统、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交通信息数据整合,以及以电子警察、交通流采集和区域信号协调控制系统为代表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正在为交通运输行业和城市交通管理和公共交通的管理提供科学手段和管理水平。


    本质来说,智能交通是将自动控制技术、无线传感技术、数据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集成运用到交通系统的各个节点,形成高效利用交通设施、充分保障交通安全、尽力减小环境污染的智能化交通新格局。


    在智能交通的物联网技术应用中,需要IT厂商提供端到端的网络通信、视频监控、数据中心、应急指挥调度解决方案,同样重要的还在硬件设备中,如保障感知层、传输层、支撑层、应用层等四个层级的通信方面的交换机、路由器等关键核心设备和技术,全面保障无障碍通信。


    以ICT的厂商华为为例,华为紧紧抓住“云服务、协作、超宽带、移动、智能”的产业需求和发展趋势,与交通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提供智能交通解决方案,帮助提高交通设施运行的可靠安全性,提升交通管理部门的运行效率,推动中国智能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统筹规划


    不过,虽然我国物联网产业已具备一定的技术、产业和应用基础,且前景广阔,但目前仍处于产业初级阶段,还存在一系列瓶颈问题和制约因素,其中主要表现在标准规则方面。


    “我国物联网发展存在的首要问题是编码标识不统一,企业采用各自的编码方案。当需要实现跨系统、跨平台、跨地域的互联互通时,就会遇到编码标识不统一的问题。”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工程师张旭表示,在物联网标识标准方面,虽然我国RFID标准工作已经启动,但从已发布标准和正在制定标准项目来看,主要侧重于通用技术标准,应用技术标准亟须建立。比如农业物联网应用中,有农产品追溯编码标识规范、农资编码标识规范、农产品分类编码规范等。


    在2013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也特别提到“一些地方出现盲目建设现象等问题,急需加强引导加快解决”,很显然,物联网的混乱发展局面已经引起国家层面的关注并出台专门的指导意见加以规范。


    评论:正确看待物联网落地


    物联网技术和产业已被作为未来国家重大科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是国家信息化发展阶段对物联网等新技术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是物联网技术对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规模看,2017年物联网的产值将超过万亿元。业内人士认为,物联网是继通信网之后的另一个万亿级市场。


    物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已现端倪,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等一系基于物联网基础的体系建设正在稳步展开,但是整体的商业应用远没有成熟,市场化运作还需继续努力,这个时候更需要各厂家的强强联合、而不是自成一派的闭门造车。


    就拿智能家居来讲,需要各个家电精准掌握自身与现场情况,并且科学处理。这就不是简单装几个传感器和运行几个时钟定时程序能够解决的了。起码,各个家电需要统一通讯协议和管理手段,这样人类才便于利用某一终端进行操纵,如此一来智能家居的成本将非常之高。光各个厂商之间的协议标准和接口就够扯皮的了。真正的实现尚需时日。


    所以,我们可能“高估”物联网的现在,但是却绝不能“低估”物联网的将来。有了这样的心态,即便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只有不断磨合,迎接挑战,才能正确的将物联网产业做大做强,真正落实到行业之中。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renjizhong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