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25 14:28:42 来源:中国网
什么是物联网(英文名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 ,简称:IOT)?简而言之,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其中包含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不同的是互联网仅仅是虚拟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而物联网则是在网络中对现实物品的感知和互联,如网上购物即是一例;第二,从广义上说,物联网的用户端可以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如利用手机和网络控制家里的电器就是一例。
进入21世纪,信息社会的轮廓逐渐清晰起来,日益丰富而多样化的信息需求正在激发信息服务业的创造力和想像力,预示着“信息消费时代”的到来。国家及时调整经济政策,规划信息消费的蓝图,引导信息消费的健康发展。信息消费是物联网发展的催化剂,2015年我国要初步形成物联网产业体系,物联网将进入新一轮提速而备受关注。
物联网是通过光学识别、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链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在应用中有三项关键技术:传感器技术、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标签,俗称电子标签和嵌入式系统技术。
物联网的实质就是将IT技术充分利用在各行各业,其大规模应用将有效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物联网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环境监测、路灯照明管控、楼宇照明管控、广场照明管控、老人护理、花卉栽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敌情侦察和情报搜集等诸多领域。
发展历程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Kevin Ash-ton教授在1991年首次提出物联网的概念,提出“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阐明了物联网的基本含义。2005年,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引用了“物联网”的概念。
2009年欧盟执委会发表了欧洲物联网行动计划,描绘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前景,提出欧盟政府要加强对物联网的管理,促进物联网的发展。2009年1月, 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提出“智慧地球”概念,建议奥巴马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当年,美国将新能源和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重点。同年 2月24日,IBM正式公布了“智慧地球”策略。“智慧地球”战略被不少美国人认为与当年的“信息高速公路”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样被认为是振兴经济、确立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
在中国, 2009年8月,物联网被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部委会同研究,提出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些新政策措施。而对于如雨后春笋般的“智慧城市”建设而言,物联网将信息交换延伸到物与物的范畴,丰富的信息价值和无处不在的智能处理,成为城市管理者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其受关注程度是在美国、欧盟以及其他各国不可比拟的。有人预计2013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4896亿元,到2015年,这一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发展前景将超过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等传统IT领域。
将改变人们的生活
当物联网与互联网、移动通讯网相连时,可随时随地全方位“感知”对方,人们的生活方式将从“感觉”跨入“感知”的阶段。正是这种与互联网结合的“物联网范畴”,才是智慧城市、智慧地球的真正核心依据。因此,物联网被认为是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下一次信息技术浪潮和新经济引擎,并且给人以巨大的想象空间:未来人们的生活将是智能的。
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目前,美国、欧盟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我国也正在高度关注、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正在开展研究,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
如果“物联网时代”全面来临,人们的日常生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它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进行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
当然,物联网的发展也面临很多新的问题,去年1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以法律形式保护公民个人及法人信息安全,确立网络身份管理制度,明确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义务和责任,并赋予政府主管部门必要的监管手段,解决了我国网络信息安全立法滞后的问题。
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促进信息消费,拉动国内有效需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工作。会议要求,“要丰富信息产品和信息消费内容。鼓励智能终端产品研发,通过创新供给引导消费”。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