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05 16:34:11 来源:TechTarget中国
物联网正在数据中继过程中打造一个新的架构,其被称之为网状网络。但其尚未达到企业级水准。
随着物联网的迅猛发展,技术人员正在测试新的网络架构,以处理连接设备数量增加所必然附带的数据量激增。其中一种方法就是越来越受到关注的网状网络。
网状网络由节点构成,包括像计算机和移动电话等的设备,它们彼此之间都会无线式连接到一起,而其中每个点都能够通过网络转发数据。数据从一个节点传输到另一个节点,直到其抵达目的地。除非所有节点都发生故障,数据将始终可用,这就使得这种网络拓扑结构具有了可靠性以及可扩展性。
虽然网状网络的基本任务——从传感器向网络传递数据,这与互联网的功能是一致的,但目前互联网却比网状网络昂贵得多。
谷歌的一位开发倡导者Don Dodge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表示:“过去30年的网络建设目标都是速度,带宽,巨大的有效载荷(视频,音频等)和高品质的服务。因此,网络很昂贵,每月要花40美元甚至更多才能享用得上,物联网中会有几十亿个传感器每天或每小时才发送一次很少量的数据。虽然现有网络可以很轻松地承担这种负荷……但其实在是太贵了。“
网状网络最初是为军事用途开发的,现在已经在人道主义方案中用来帮助那些没有能力负担互联网连接的社区。 网状网络也自然灾害中也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在连接互联网的电线电缆等遭受物理性破坏的情况下。最近,该架构也出现了在香港的抗议活动中,参加示威的人下载了一个所谓的FireChat应用程序,其可以让手机相互连接,形成一个临时的网络。但该构架还没有被广泛推广,现在只在IT圈刚开始有点声音。
Dodge一直与各种创业公司和企业合作以推广网状网络。其中一个创业公司采取的方法是“homebases家庭基点,”Dodge说,这样人们在家里为个人目的拥有和使用的设备也将通过应用程序来传递传感器数据。
Dodge解释说:“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将本质上充当传感器流量的中继并将通过任何他们所拥有连接方式(Wi-Fi或移动蜂窝数据)中继给互联网。”
从本质上讲,客户是同意一个应用程序打开自己的个人设备来进行其他传感器数据的传输。有些时候正通过您手机进行中继的数据并非来源于你的传感器,但因其是加密数据,所以也没什么问题
Dodge一直合作的创业公司已发现,20个家庭基点就可以创建涵盖所有旧金山市的网络;这表明,一万个家庭基点就可以覆盖80%的美国。
对网状网络的兴趣在增长,也许正是因为物联网 -包含可交流,感觉,或者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嵌入技术的物理对象网络- 正在成为现实,而这将将产生潜在的巨大负荷数据流量。IT咨询公司Gartner预测,到2020年连接对象的数量将接近260亿。这将比2009年9亿的连接对象几乎要翻30倍。
CIO如何看待网状网络
先不管网状网络能不能在企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即使其高效,廉价 – 以及Dodge所说的安全 - 数据流过并被存储在自组网设备上这一想法并不能被所有人接受。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尔托的首席信息官Jonathan Reichental举了在一栋所有居民都同意使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和其他设备作为节点来存储和中继数据的公寓大楼中使用网状网络的例子。
“比方说,你在公寓大楼的底部,并且希望将信息发送到一台位于大楼25层的机器上;那么您的信息会经过一路上所有的电脑,却丝毫没有管理监督”,Reichental说。这种网络配置与集中管理“信息路由,信息质量,信息速度以及网络中传递信息安全性”的企业非常不同。
最终,Reichental说,公司网状网络的用途将取决于他们想要做什么,以及行动的位置。例如一个美国繁华城市商业企业的首席信息官,就可能不会采用这种技术,因为他们可以访问互联网。网状网络可以在互联网故障时上线,但其一旦恢复,网状网络就将不再有意义。另一方面,一个农村地区城市的首席信息官,就会非常感兴趣;例如拥有大量土地,需要从遥远田地中的传感器中获取数据的食品生产公司,他说,但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网状网络仍只能是高速有管理的企业网络的一种增强而不是替代。
健康管理系统公司首席信息官Cynthia Nustad认为现在说网状网络还为时尚早。Nustad在电子邮件中写道:“就个人而言,我还没有看到其投入生产的可能。自组织和管理计算的概念都很有趣,其潜在用途十分广阔,但现在这在业务上还并未推广开来。”
谷歌的Dodge并不同意这一点。他认为这种为物联网传感器流量服务的备份网络不需要有高质量的服务或很高的带宽。“这不是为计算机服务的网状网络,其意义在于连接数十亿传感器到互联网,这是核心,而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资深网络人并不认同的原因。”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