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系统 > 正文

供应链管理软件如何帮助中国企业?

2017-11-27 10:29:37  来源:亿欧网

摘要:供应链计划人员会运用该工具中的数据分析模型来分析为什么这个促销会导致缺货,之前所做的促销准备为什么不足,以及类似促销未来所带来的增幅到底是多少等等。
关键词: 供应链管理
\
  中国企业供应链继续变得越来越复杂,这不仅是由于产品复杂度和幅员辽阔的中国市场,而且由于更短的产品生命周期和日趋增加的市场竞争。而与此同时,供应链决策者的规划过程变得更加复杂和短促。
 
  随着信息技术的改进,如各种运营数据的可用性和计算能力的提升,对于供应链计划和决策支持的软件也在应运而生,并在供应链管理的工作中逐步发挥的重要作用。
 
  外资企业诸如联合利华、高露洁、强生、妮维雅、汉高、达能等国际知名牌在中国的运营于2000后均开始使用此类的软件,而中国企业国内知名品牌农夫山泉、华为、中兴、蒙牛、联想、青岛啤酒、维他奶、李锦记、无限极等也在先后开始使用该类软件;其他中国企业如京东自营、阿里、饿了么、特步电商等纷纷走上了自主设计和开发的道路,并且取得了巨大效益。
 
  大量中国的中等规模甚至中小规模的企业目前无论是规模、数据量、信息化程度均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对于这类软件也有了迫切的需求愿望。
 
  例如某个中等规模的中国时尚快速消费品的品牌商,发现自己通过各种方式如销售渠道、市场分析、网络抓取、经销商和终端客户访谈等方式,掌握了大量的客户需求信息,然而受制于分析技术、工具和体系,这些宝贵的但又貌似纷繁复杂的信息没有被真正的挖掘和利用,最终也没有被用于制定后端的供应计划和库存制定策略。
 
  后端的生产、采购、物流等职能根本就不了解这些信息,而是盲目的根据自己的经验、假设、推测想当然的制定库存和生产决策,造成的结果是客户需求的产品往往缺货,而客户不需要的产品则又堆积如山。
 
  该企业通过使用供应链计划和决策类的软件,更加全面和精细的搜集并且分析预测客户需求数据,更加准确的把握客户真实的需求,这些信息又和后端的供应链实施了即时的共享,供应链从而根据系统建议的库存水平、补货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生产和快速补货,最终在客户满意度提升的基础之上,库存水平反而降低了近一半。
 
  这是因为管理者可以根据市场、渠道、客户的真实需求信息而不是自己的经验和主观臆测进行判断和决策。这样的案例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则强调了供应链计划系统作为供应链绩效驱动因素的重要性。
 
  而在另一个案例中,一家快速消费品公司的年销售额的近60%是来自于起新产品,推陈出新是其市场核心竞争力之一。
 
  在考虑推出新产品时,这家公司必须知道新产品的市场和客户的接受程度以及后续的销售情况,这些就需要专业的供应链计划和决策软件来通过类比推测、渠道铺货情况、历史数据、特征值分析、贴标签分类等等方式对其销售进行预测,同时对现有订单和现有产品逐渐退出市场产生什么影响给出综合评估。
 
  这些评估会和财务信息进行整合,直接影响到新产品的定价和损益分析,这些都会最终影响到该新产品的是否上市、如何上市、销售政策如何调整、库存水平设定等的具体的策略制定和执行。
 
  可想而知,假如没有一个整合式供应链计划和决策系统,如何有机的链接和协同企业中的各个职能,如何比较不同情形的供应链绩效或者实时记录供应链的表现,如何能够搜集、分析和共享产品、客户、需求、库存、财务、生产等信息并最终形成决策将成为一句空谈。
 
  此类软件产品所包含的具体功能如下:需求计划;商品管理;协同补货计划/调拨;S&OP/IBP协同计划;库存管理;主生产计划;采购计划;物流计划;经营计划;决策模拟仿真;网络设计和优化。
 
  以上功能可以搜集到每一个产品从生产到交付到客户所涉及的各种信息,包括客户需求、订单信息、物料状态、生产进程等,并且向所有的参与方分享全部的可见信息。而仅仅看到这些信息是不够的,还要对信息背后的含义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例如一次区域性的大促销活动的举行导致库存紧缺,缺货信息要迅速传递到供应链计划职能,通过供应链计划和决策软件他们会首先检查其他区域是否有库存以及库存是否能被调拨将成为当务之急,与此同时,生产和采购职能也会通过计划工具接到缺货的信息而进行迅速的供应。
 
  而深层次的原因分析也在同时进行,供应链计划人员会运用该工具中的数据分析模型来分析为什么这个促销会导致缺货,之前所做的促销准备为什么不足,以及类似促销未来所带来的增幅到底是多少等等,这些都要成为供应链计划职能数据分析的核心。这些问题的解决为将来避免类似的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yulina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