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ERP软件厂商内外都弥漫着一种要创新,要创造价值的浓烈气息。
口号总是容易喊的,撰文也是容易的,被口号冲昏头脑的人们,一不小心就会陷入创造价值的陷阱,无法自拔。
1.项目的价值不是单靠顾问就能创造完成的
项目是甲乙双方的,顾问们不可能单方面创造价值。
事实上,在合同签订的那一刻,就已经大致限定了项目的进度、成本、范围,除非甲乙双方在过程中达成一致,都愿意在中途追加资源,那可以再变更项目要素,否则,顾问就应该按照正常的实施步骤进行实施,不然,顾问突发奇想的价值创造,可能会导致项目连正常的交付都完成不了,最终导致项目失败。
2.要识别项目中哪些是可以创造价值的,哪些不是
现在我们正处在一个交替的时代,先进好用还免费的个人互联网APP产品很容易让实施传统企业级ERP软件的人们迷失和困惑。
比如,有一款记录好友生日的APP,它和其他的记录生日的APP不太一样,它有一个特点,就是只需要导入通讯录里好友的手机号,这个APP就会自动显示大部分好友的生日,免去我们一个个录入好友生日这个繁琐的过程。
它其实是把每个人录入的生日和好友手机号做了关联,然后同步了所有使用这个APP的人记录的生日数据。所以,只要有一个人用手工记录了某个手机号码对应的生日,其他人就再也不用录入,直接同步就可以在自己的APP里面显示,简直完美!
更完美的是,个人使用这个APP是免费的,这个APP是通过卖蛋糕,卖生日礼物实现盈利,实现了羊毛出在猪身上的互联网逻辑。
这个APP确实通过创新实现了价值。
但是,当有个人给你说,他希望合并报表模块也可以实现不需要手工录入任何一个数据就自动生成合并报表的时候,你该如何判断这到底是不是一个创造价值的机会?
没有实施过大型企业合并报表模块的人可能不知道,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型企业财务报表人员在做合并报表的时候,都会把审计师请到现场,让他们帮忙编制合并报表,因为合并报表的编制实在是太复杂,非一般人能够熟练掌握的。
所以有的财务报表人员会告诉你,如果合并报表模块不能实现全自动计算,还必须要辅以手工的方式来编制的话,他不知道应该去哪里找什么数据来填。
那么,我们应不应该把实现合并报表自动计算作为本项目的价值点加以实现呢?
我们来分析一下现在的情况:
1、在人工智能这么发达的时代,可能用某种算法把合并报表的逻辑和规则全部考虑进去,真的可以做出全自动的合并报表产品,只是代价可能会非常大,也不见得一定会成功,在还没有找到羊毛出在猪身上的逻辑之前,这个客户能否接受那么大的代价来冒这个风险且只为实现自动计算合并报表?
2、客户现在的合同中购买的是传统的ERP合并报表模块,不是人工智能合并报表模块,这个模块有个原则:可以通过账表直接或者间接取数的都可以自动取数,无法通过账表直接或者间接取数的数据就只能手工填。客户觉得手工填一是很麻烦,二是他不知道填什么,如何填。
3、这个客户不知道怎么填并不代表所有人都不知道怎么填,他不知道主要是因为他的业务水平低下。
4、客户认为如果是要手工填,那么用ERP系统和用EXCEL的区别在哪里,感觉还不如用EXCEL编制合并报表那么方便。
5、实现项目验收是我们的最终目标,但是我们是否一定要满足客户的这个自动编制合并报表的需求,如果不满足,是否我们就无法验收项目?
综合分析以上情况以后,我认为:
1、合并报表的业务复杂,财务人员编制困难,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并不是这家企业的特殊问题,可以带客户去参观其他单位是如何使用该模块来编制合并报表的,减少心理落差。
2、或许通过EXCEL编制合并报表看起来比用ERP的合并报表模块来编制合并报表更简洁,但是EXCEL并不能实现财务数据的闭环。整合一家企业的财务数据,让其形成闭环的重要性远比某个业务环节的便利性更重要。
3、是否能够验收取决于客户满意度,客户满意度是通过管理实现的,并不是通过实现某个产品功能点来满足的。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客户提出合并报表实现自动编制的问题,既不是验收项目的必要条件,也不是产品不能满足业务的问题,而是项目管理的问题,没有很好地管理客户满意度,所以就不存在把实现合并报表自动计算作为本项目的价值点加以实现的问题。
总之,创新没有那么容易,先把握项目验收为大前提,才能正确地做事。
个人类APP创新为什么看起来比较容易,因为个人对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意识不足,或者是并不知道自己在使用某个APP的时候已经泄露了生日、电话、姓名等等信息;或者是大家觉得用信息来换取免费的便利也值得,比如地图的交通拥堵信息,虽然会暴露个人的位置,但是为了方便地看到是否拥堵,觉得还是值得。
而企业级的软件创新,数据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云产品面临的第一大坎就是数据安全很难迈过去。各大厂商为了造势,经常偷换概念,说云包含私有云和公有云,但是其实公有云才是真的云,私有云不是云,只能叫做雾。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content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