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推进制造业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
工信部: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推进制造业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
2017-04-28 09:27:22 来源:51CTO抢沙发
2017-04-28 09:27:22 来源:51CTO
摘要:工信部将加快推进优化制造业发展环境,增强制造业发展后劲,加快结构调整优化,提升供给质量和水平,补齐科技成果转化短板,提升核心竞争力并推进制造业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
关键词:
制造业
信息技术
工信部26日刊发工信部长苗圩向全国人大报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工作情况,报告称,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推进制造业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的战略性转变作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和自主创新、开放合作,振兴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认真落实《中国制造2025》,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积小胜为大胜。
(一)优化制造业发展环境,增强制造业发展后劲。
一是提振有效投资。完善制造强国建设政策体系,下决心采取综合性政策举措,改善民间投资环境,激发企业投资活力。加快推进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和国企改革。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充分利用产业投资基金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实施新一轮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二是降低企业成本。深化“放管服”改革,规范涉企收费,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完善土地供应制度,支持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发展先进制造业,精简归并“五险一金”,降低企业用能用地用工和物流成本。简化增值税税率结构,营造简洁透明、更加公平的税收环境。三是改善投融资环境。落实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的指导意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的资金支持,探索新的制造业投融资方式。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丰富直接融资工具。减少制造业外资准入的限制性措施。四是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完善支撑保障体系,分业施策,统筹“走出去”与国内产业有序转移。动态调整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和有关目录。
(二)加快结构调整优化,提升供给质量和水平。
一是深入推进去产能。坚持市场经济原则,提高政策的精准度,综合运用市场、经济、法治办法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促进市场出清。《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7年去产能目标为钢铁5000万吨左右,煤炭1.5亿吨以上。将处置“僵尸企业”作为化解过剩产能的牛鼻子,实施好钢铁、煤炭行业“僵尸企业”重组处置工作方案。鼓励优势企业加大兼并重组力度,提升行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二是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实施高端装备创新发展工程,实现一批重大装备的工程化、产业化应用。发挥产业政策促进竞争功能,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技术、新材料、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发展壮大。加快新技术商业化应用推广,积极培育新兴市场,推广新型制造模式,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化转变。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三是全面提高消费品质量。开展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专项行动,不断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和中国制造整体形象,打造“百年老店”。提高质量标准,加快建设质量品牌专业服务和信息共享平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研究完善招投标制度,遏制以降低质量为代价的恶性竞争。四是优化生产力合理布局。实施“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深化“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和产业示范区建设,引导地方发展优势产业。优化企业兼并重组政策环境,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企业集团。支持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三)补齐科技成果转化短板,提升核心竞争力。
一是完善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打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着力解决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缺失问题,形成高效立体的创新体系。培育创建新材料、机器人(20.130,0.21,1.05%)等制造业创新中心,启动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网络化布局的顶层设计。二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入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开展关键共性重大技术产业化应用示范。继续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启动重点新材料研发及应用、智能制造和机器人等“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强化专项衔接统筹。实施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数字诊疗装备、智能农机装备等一批重点专项。三是加快科技成果应用转化。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及各项配套制度,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化服务体系。继续组织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示范工程等。培育高价值专利,推动知识产权合理布局。四是实施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战略。建立健全小核心、大协作、专业化、开放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五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制订《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年度计划,对接制造强国战略任务和重点领域,健全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体系,优化制造业人才供给结构,加快经营管理人才、创业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四)推进制造业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
一是实施智能制造工程。突破一批关键技术装备,强化行业系统解决方案支撑能力,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和智能装备在企业的全流程和全产业链的集成应用。建设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区,分类推进智能工厂、数字车间建设。二是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支持大型制造企业、互联网企业及电信运营商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双创”平台。深入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培育推广网络化协同研发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互联网+制造业”新模式。三是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制定实施工业互联网发展战略,改造提升传统网络,构建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积极推进工业云、工业大数据、工业电子商务等服务平台建设,促进新兴业态与应用模式发展。加快工业软件的研发和产业化。四是着力提升工业信息安全水平。加快构筑完善的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健全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强化网络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和数据安全管理,实施工业控制系统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工程,指导企业开展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文章来源:51CTO)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houlimi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