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成制造强国新引擎
人工智能成制造强国新引擎
2017-11-02 14:10:37 来源:今日头条抢沙发
2017-11-02 14:10:37 来源:今日头条
摘要:在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新时代,经济如何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给出了答案。“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着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制造业
在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新时代,经济如何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给出了答案。“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着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当前人工智能掀起热潮,中国应抓住这个机会振兴实体经济。在上一场互联网革命中,中国很多领域特别是消费领域借助“互联网+”战略,走到了全世界的前面。下一个重大的机会就是人工智能,中国的制造业能不能结合人工智能实现智能化、现代化,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是振兴实体经济的重点。
供给侧发力,人工智能激发实体经济新动能
2017年是供给侧改革的深化之年。十九大报告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部分提到,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推动虚实经济融合,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地位进一步凸显。十九大报告强调了未来经济发展中实体经济的根本着力点和基础性地位,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基础。
过去五年,中国制造大国的地位不断提升。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装备工业研究所所长左世全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制造业规模保持世界第一的位置,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有力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复苏,为新兴经济体和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模式。”
后来居上,人工智能助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
中国制造业规模巨大,有着促进创新的产业基础。在互联网平台的发展中,中国制造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据《经济日报》报道,2016年,全球25个最大的互联网平台企业中,美国的苹果、谷歌、微软、亚马逊、脸谱公司位列前5名,而中国的腾讯、阿里巴巴、百度分列第6、7和14名的位置,虽然与美国差距仍然很大,但已经远远超过日本、德国和韩国等传统制造业强国。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中,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硬件时代已经来临。在这个时代中,要谋求变革的不仅仅是腾讯、阿里、百度,还包括整个中国制造。
中国制造应该往哪里走?“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已经指明了方向。
政策层面,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利好不断,《“互联网+”人工智能3年行动实施方案》《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相继发布之后,发展改革委将组织实施“互联网+”、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和数字经济试点重大工程。各级地方政府也在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发展,如江西将重点打造10个人工智能产业基地;贵州创建全国智能制造基地和智能应用示范区等。市场层面,人工智能成为融资热点,产业化逐渐成型。毕马威近日发布的报告指出,在第三季度风险投资中,人工智能和汽车技术以及金融科技成为中国重点投资领域。
锐意创新,中国智造加速冲击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1949年之前,中国被称为“万国机车博物馆”,当时中国所有的火车来自9个国家30多个工厂,却难觅中国制造的身影。唯有不断创新,中国制造才能改变大而不强的现状,才能扭转世界对中国制造低端廉价的印象。
近5年,中国制造“以智取胜”,坚持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取得重要成果。目前,中国厂商在芯片、北斗导航、超级计算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已站在世界前沿。不仅如此,FAST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是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最大单口径的射电望远镜,比美国的阿雷西博350米望远镜性能提高10倍,在世界射电望远镜史上首屈一指;“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以每秒33.86千万亿次的浮点运算速度打败美国的泰坦超级计算机,速度是其一倍……
今天的中国在全球创新中的位置显着提高。独角兽公司被视为新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最近全球风投调研机构CBinsights公布的全球科技型创业公司“独角兽”榜单中,共有214家市值在10亿美元以上的公司,中国共有55家企业上榜,占25.7%,显示了中国企业强大的创新能力。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yulina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