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能制造 > 正文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冬:推进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可从三方面着手

2022-10-28 15:39:16  来源:证券时报

摘要:智能制造技术对我国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推进,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我国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关键词: 制造 智能制造
10月28日,在2022中国实体经济论坛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产业基础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国机集团总工程师兼副总经理陈学东表示,智能制造技术对我国制造业具有重要意义,要加快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可以从宏观政策、平台和人才三个方面着手。

陈学东表示,智能制造技术对我国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推进,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我国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他指出,我国智能制造创新生态尚不完善,在传统产业中,中小企业智能化水平升级缓慢,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应用还在初级阶段,人工智能刚刚开始探索,智能制造标准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比较薄弱。

陈学冬建议,在关键基础件制造工艺方面要围绕传感器、仪器仪表、技术保障开展国家层面的布局和研究工作。围绕基础工业软件、生产运行软件、大数据管理、人机交互和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方面开展研究。

在网络协同制造方面,要加强大数据理论和基础的研究,开展全生命链创新和价值链协同工作,并加强网络协同制造的核心软件和示范工程工作。

在新一代智能化系统方面,陈学冬建议,要关注生产过程的自主感知和设备交互操作,制造系统大数据平台、新型工业控制器系统研发等关键技术攻关。同时,还要加强智能工业机器人感知建模和认知、人机自然交互协作、新材料机器人、云端在线服务、特殊环境领域应用机器人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陈学冬进一步指出,未来十五年,是我国从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的关键时期,要加快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建议从宏观政策、平台和人才三个方面着手。

政策方面,要创新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针对基础不足的短板问题,需要采用政府和市场相结合的办法夯实工业基础;针对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的问题,培养优势企业,促进产业现代化;同时,建立可持续机制,将当下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市场和政府相结合,自主研发和国际合作相结合。

他认为,要重视智能制造相关产业的工业基础,统筹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聚焦重点领域,以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提升智能制造的供应服务能力,为对标世界一流,加快国家质量技术基础在智能制造领域做贡献。同时,在检验检测、咨询、标准、测试、安全评估等方面建立一系列平台,建立长效评价机制,还需要财政和金融的支持。

加强平台建设方面,陈学冬指出,要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发挥高校院所和龙头企业的作用。不管是高校院所还是企业,应当围绕逻辑关系、上下游关系、产业链和创新链关系来打造创新联合体。

在人才培养上,要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使命担当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企业家、卓越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

陈学冬最后强调,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直接关乎着我国智能制造质量水平,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链的变革和优化升级,实现产业模式和企业生态的根本性实现转变,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为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提供有利的支撑。


第三十五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wangjing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