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福建省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实施意见》,提出大力发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支持福建中医药大学加快建设中国康复产业研究院;支持各地设立中医特色康复医院和疗养院,加强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鼓励社会资本举办中医特色康复服务机构;建立县级中医医院与社区康复机构双向转诊机制等。
另从福建招标与采购网获悉,中国康复产业研究院大楼(设计)项目已公开招标,大楼总建筑面积10000平米,总投资额人民币5600万元,工程将于2018年1月开工建设。
康复医疗需求大,服务供应严重不足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快,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不断变化,慢性病成为危害群众健康的重要因素。各类慢性病中高血压患者超过2.5亿,糖尿病患者超过9700万,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85%左右,慢性病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另外,我国仍有8500多万残疾人,失能老人近4000万,这些都给公共卫生保基层、兜底线带来重重压力。
据中国康复医学会副会长、福建中医药大学校长陈立典教授介绍,很多疾病靠康复治疗就可以得到控制,能够减轻对药物的依赖。比如,冠状动脉狭窄达75%的患者靠心功能康复,临床症状改善和心功能康复率可达88%,而介入手术的康复率为70%。有专家认为康复医疗早介入,临床医疗早转出,既能提高治疗和康复效果,又能缩短综合医院平均住院时间,同时还减轻三级医院的诊疗压力,为患者节约医疗费用。
自从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政府更加重视康复医疗建设,伴随着康复知识的普及,康复科的门诊诊次从2009年的1874万人次到2013年的3415万人次,年均增速到了16%,出院人数从68万增长到166万,增速23%。但是,康复需求与康复服务供给不足的矛盾也日益凸显。
康复医疗资源主要分布在三级医院康复科和康复医院等医疗机构,数量少,康复费用高,无法适应我国残疾、慢性病及老年病等患者数量多、分布广和经济条件有限的状况。以福建省为例,目前仅有一家三甲康复专科医院,全省有设置康复科的医院不到一半,能开展康复治疗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分别只占16.92%和11.07%。
多措并举,促进康复医疗加快发展
为了解决供需矛盾,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提出,注重预防、治疗、康复三者的结合,逐步构建分层级、分阶段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
1、2011年8月,原卫生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北京市、福建省等14个省市自治区开展为期两年的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鼓励各地建立三级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三级医院康复科--康复医院/二级康复科——社区/乡镇卫生院)。
2、2012年3月,原卫生部印发《“十二五”时期康复医疗工作指导意见》,同期还下发了另外两个文件,分别是《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和《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提出各地要按照指南与标准的要求,推动康复医疗机构、人才培养、治疗能力与分级康复体系建设,要充分发挥康复医疗机构的作用,提高医疗资源整体利用效率与效益。
3、针对康复治疗领域患者自费比例高的问题,卫生部、人社部先后两次将29个康复治疗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2010年9月,卫生部发布了《关于将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的通知》,将运动疗法等9项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付范围。
经过了5年多的实践与探索,2016年3月9日,人社部、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新增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支付范围的通知》,新增20项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
多方发力,康复产业前景可期
1、《健康中国2030规划》提出要发挥中医药在康复医疗中的核心作用。什么叫核心作用?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王国强局长的解释,就是要增加中医药康复服务供给,使中医药成为疾病康复的首选和重要手段。如何发挥核心作用?
一是要促进中医技术与康复医学融合,打造传统中医康复治疗为特色的服务模式,推动中医院医疗服务从注重疾病治疗转向注重健康维护,发展治未病、康复等服务。
二是要立足传承,兼容并蓄,将中医药原创思维和快速发展的信息、生物、新材料等新技术以及不断涌现的新方法有机结合,创新康复治疗新模式。
三是按照各地医疗资源规划,增设中医特色康复医院,加强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引入社会资本举办中医特色康复服务机构。笔者从福建中医药大学了解到,该校正在开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题《中医药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的课题研究,将基于现状进行前瞻性分析为管理部门制定政策提出依据。
2、对于效益不好的一级、二级医院进行资源整合,转型为康复医院。比如北京将西城区展览路医院、朝阳区安贞社区中心等6家医疗机构通过转型,建设成为康复医院,分流三级医院中的康复后期患者,提高床位利用效率。有条件的地方是完全可以借鉴的。
3、康复医疗中心将可作为独立的机构进行设置。国家卫计委最近出台了《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医疗领域投资活力的通知》,制定独立设置的康复医疗中心、护理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健康体检中心、中小型眼科医院等机构的基本标准及管理规范,拓展社会投资领域,推动健康服务业新业态发展。
4、大量国企医院深化改革在即,转型健康服务成为重要途径之一。8月初,国资委、卫计委等六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国有企业办教育医疗机构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2018年底前基本完成企业办医疗机构集中管理、改制或移交工作。
意见给出了四种处理方法,其中之一是通过资产转让、无偿划转、托管等方式,对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进行资源整合,实现专业化运营和集中管理,创新升级医疗卫生服务,发展健康养老、健康旅游等产业。在实践中,有的企业医院利用自身区位、医疗资源等条件,向健康服务、康复治疗转型,并取得了成功,比如上海中冶医院,又名上海金惠康复医院,走上了医养结合之路,中航深圳社区医院专门为社区服务等。
5、康复器具产业作为一个独立业态上升到国家层面。2016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我国康复辅助器具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将基本形成布局合理、门类齐备、产品丰富的产业格局。
对于康复器具有三个方面的具体支持:一是工伤人员的康复辅助器具纳入工伤保险范围;二是北京、上海、深圳、宁波等部分地区建立了贫困残疾人康复辅助器具补贴制度;三是安徽、江苏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农合,内蒙的新农合已将部分康复辅助器具纳入报销范围。
另外,对康复器具制造企业,也配套有税收价格优惠、金融服务、财政资金引导等支持措施。国家还将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基本的治疗性康复辅助器具逐步纳入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对城乡贫困残疾人、重度残疾人基本型康复辅助器具配置给予补贴。
综上,在当前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分级诊疗的大背景下,康复医疗与产业发展已经迎来了重大契机。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yulina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