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慧医疗 > 正文

《JAMA》探讨为互联网+医疗的医护人员定职称、定责任

2018-01-23 10:43:29  来源:全球医生组织

摘要:未来的互联网+医疗执业医生护士,健康管理人员,将和医院其他医护人员一样,成为关照病人、保障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主力之一。
关键词: 互联网+医疗 职称 责任
\

  随着无线通讯与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医健领域,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日趋成熟,并成为传统医疗服务的积极补充。是时候为“互联网+远程医疗”专业人员明确技术职称和责任义务了。
 
  他们属于哪类特殊专业医生?是否能像医院编制里的重症医学专科医生或ICU护士那样,被称为“虚拟医生”或“远程医生”?
 
  “名不正则言不顺”
 
  平心而论,如果互联网+远程医疗职业化发展难以提上日程,再好的政策导向和资金支持也不到位、不踏实。即便“互联网+远程医疗”不仅病人有选择去医院门诊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自由和便利,同样也应当有选择互联网+远程医疗服务流程和规则。如此,作为医疗服务机构的一项专业服务需要一种新型医生,即具有特殊知识规范和技术技能来胜任互联网+远程医疗服务。
 
  这是去年11月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一篇社论的核心主题。作者阐述了此观点并首次提出,为了适应医疗服务的新型模式、特别是虚拟远程环境下,互联网+医疗服务的专业人员操守和规则,是时候为远程医疗或虚拟互联网+医疗服务的专职人员明确他们的职称是“远程医疗专科医生或护士,或远程医健专业人员等。

\

  该《JAMA》社论文章作者是整合医学和网络技术专家Michael Nochomovitz博士和重症医学医生Rahul Sharma。现在,越来越司空见惯“医护人员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虚拟平台上,如互联网或智能无线通讯系统为患者提供诊疗和康复护理等工作。就应用虚拟技术和无线通讯本身已没有什么难度了。
 
  而我们应当开始关注和提出“虚拟医疗/虚拟医学(Virtual Medicine)的新概念和专业领域。该术语的基本内含实际上是用来描述那些医生和护士将大部分或全部工作时间利用虚拟技术和远程通讯平台照顾患者和完成临床诊疗流程和疾病管理。
 
  就临床医学的职业化发展和核心竞争力而言,需要建立一个专业化共识,只有如此才有可能把互联网+医疗或远程医疗最终职业化和规范化发展。
 
  从既往医学与交叉科技发展看,随着新的医疗技术和知识逐渐被引入到主流医疗实践中来,随之而形成已新的专业化团队和职业分工。而随着专业和和职业化的进一步完善和功能明确,最终将出现一个更加完善明确结构化的医疗服务领域和专业,新的医学学科不仅是对医学发展和创新的认可,更重要的是未来的发展和应用。
 
  举例讲“重症监护专业是30年前才成为独特的临床专业”。而之所以成为独立的职业化专业是以为呼吸机技术的改进,心脏功能的监测和干预,综合麻醉与急救手术体系的建立,进而形成了医学界重症医学专业和职业认证,医疗服务专业化的发展必须与时俱进。
 
  历时多年,日臻成熟
 
  历经20多年的步履蹒跚发展,只有最近5年随着医疗信息数字化和无线通讯技术的日臻完善,以及患者不断增长需求,特别是社会老龄化、慢病化骤增发展态势,各种形式的远程医疗服务和互联网+健康管理应运而生,例如二次远程咨询服务,虚拟重症居家远程监护服务,远程卒中指导急救、远程心理咨询和远程健康护理等等。
 
  这还不算远程影像辅助诊断、远程心电辅助诊断和远程病理辅助诊断等间接医患交流模式,2107年行业统计数据显示,78%的美国民众表示有兴趣接受远程医疗或虚拟护理服务。
 
  包括对远程医疗慢病管理已经获得了政府医保的覆盖,美国所有州都通过立法明确了远程医疗和保健,为推动互联网+远程医疗保健纳入主流医健服务铺平了道路。

\

  当远程医疗的发展已经不再受制于通讯技术和医疗信息化的掣肘,也打通了政府医保对互联网+远程医疗服务类基本覆盖,而真正应当发挥积极作用的医疗服务机构和医生仍面临着实际问题,正如Nochomovitz和Sharma两位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无论是行业或社会仍没有为这种新型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模式设计规范职业发展道理和专业职称。
 
  做事,和做事业
 
  做事和做事业,一字之差,却失之千里。一些学术机构、协会或学会也开始意识到互联网+远程医疗的巨大发展潜力和效益,开始规划和提供有关专业技能培训和讲座,但是缺乏真正的懂得互联网+远程医疗的专业人员指导,更希望得到社会共识或监督,没有专业机构的相关认证,从传统习惯上医生和从业人员总感觉没有根基和大本营。
 
  哪些医护和健康管理人员最应当接受互联网+远程医疗专业技能的培训? 作者首先建议全科医学领域的医生和护士,包括家庭护士或健康管理专员都应当是虚拟远程医疗专业人员的主要候选从业人员。
 
  与传统临床医学领域相似,远程医学也需要逐渐并完善临床疾病专科专病医生。对于现有的临床医生,如果需要从事远程医疗或互联网+医疗服务,无论是急诊或重症急救或脑卒中紧急护理人员,都需要针对远程服务模式接受专业化培训,包括互联网+远程医疗的流程、规范和标准等等。虚拟访问存在培训,以及现场临床测量,以及继续教育。
 
  无论是远程医学或互联网+远程医疗,作为虚拟远程特定服务,除了特殊的无线通讯技术和物理空间和距离,其医学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规程应当是那些远程医疗中心、远程会诊中心,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或移动互联网+医健管理机构等课程正规化发展正确方向。
 
  除了建立对互联网+远程医疗或远程医学学科之外,执业培训和认证应当包括对互联网+远程医疗的特殊环境、场景、医疗服务适应范围和相关监管政策法律等等进行系统和全面考核和验证,目的是让患者或家属在接受互联网+远程医疗或虚拟远程医疗和健康管理过程中信得过,看得见、摸得着,等同于或不能低于面对面的健康管理咨询。
 
  继往开来,任重道远
 
  医学科学的发展不仅仅是新药、新的临床检查或更精准的基因预测,倡导互联网+远程医疗或远程居家健康管理必将会持续增长和不断万事。
 
  强调互联网+远程医疗服务模式,并不是探讨用远程医疗或互联网+医疗替代常规门诊和医院的临床诊疗。而是让患者对自己的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有更多的选择、特别是便捷和同等价值和意义的服务,未来的医疗服务将向着家庭健康医疗模式全面展开,既包括了医院门急诊的诊疗服务,也包括互联网+远程医疗服务资源。
 
  正确地理解医疗服务,不再是仅仅关注诊疗服务,也必须关注提供服务的方式和便捷模式,这不仅使得医疗服务事半功倍,而且让医护人员和患者都有更好的协作交流环境。
 
  未来的互联网+远程医疗专业医生和护士,健康管理人员,将和医院里的医护人员一样,成为关照病人,保障社会公共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核心主力军。新一代培育的医护人员需要承担拓展互联网+远程医疗事业的重任,否则我们的社会在进入21世纪,仍然沿用的是20世纪的医疗服务模式。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content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