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10 13:29:04 来源:
本文尝试探讨元宇宙的起源、如何理解元宇宙、主要的技术支撑、各大公司现有的尝试等。
01
起源
元宇宙来自于英文“Metaverse”,最早出自科幻小说《雪崩Snow Crash》,所以它是一个泛概念性的词汇。
但越来越多的公司在公开谈论和宣传“元宇宙”:Facebook在21年季度报告中提到朝Metaverse的远期愿景努力;Roblox今年完成上市,是首个提到“Metaverse”的规模公司,并且无论是实际的财务表现或资本市场表现都较为不错;英伟达在发布了“虚拟老黄”后,也阐述了自己对“元宇宙”的理解和努力;字节跳动则在近期完成收购VR厂商Pico;腾讯则提出了类似的概念“全真互联网”。
直白得理解,元宇宙是什么?
PC诞生后,我们操作键盘、鼠标,在互联网世界驰骋,社交、购物、论坛、观影等;移动互联网诞生后,PC端的一切都可以在手机端重新做一遍,甚至有更丰富的形态;因此,如果有一个体验更好、更丰富、更多元、更去中心化、交互性更好、更有沉浸感的终端平台,所有的一切又可以重新被做一遍,所谓“再造一个互联网”也不为过。
当元宇宙开始成为人尽皆知的话题后,意见变得有些两极分化:非常正面认可元宇宙的价值和空间,或者认为许多公司纯粹蹭热点。
也许一个可能较为客观的看法是:元宇宙是一个更多维、更多元、有更丰富体验、去中心化的数字世界。
而这个世界的主要承载终端、是否都在同一个世界、或者会有多个宇宙世界并存,都是尚未确定的事情,整个元宇宙相关的行业在早期摸索阶段。
其中,会有部分垂直领域和应用走得更快,比如VR、游戏和社交;也有一些应用初见端倪,但仍然需要时间,比如各类数字孪生、以及更丰富的VR内容、或者VR电商等。
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了10年后,逐渐迎来了流量的顶峰:国内的互联网公司尤其为甚,大部分国内的巨头公司用户更集中在国内,而海外巨头如Facebook虽然坐拥30+亿月活用户,且仍然有潜在高成长地区可以拓展,但也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渗透率水平。
需要找一个新的大空间增长点了。
腾讯在过去几年尝试了几个非常硬核的新方向:云计算,以及云计算相关的各类底层技术,AI、数据库等,并且取得了一些成就,腾讯云在国内市占率大约在第二第三之间徘徊。但云计算行业阿里的头部效应非常明显,并且云计算本质上是一个2B业务,除了自身产品技术过硬外,需要销售团队和服务好客户,这对于腾讯2C的基因而言,显然是有一些挑战。
“元宇宙”出现了,并且整个行业已经看起来有一些不错的发展,于是成为了各大巨头可以尝试的新领域。
对于Facebook而言,会有一些不同。
早在多年前,Facebook便完成了对VR厂商Oculus的收购:VR在那时有一定的影响力,但与大幅普及仍然有很长的等待时间;通过在Oculus的多年坚持投入,Facebook终于在20年下半年推出了一款最具有C端味道的产品,Oculus Quest 2。
Oculus Quest 2 于2020年11月左右推出,到2021年底大约有1年时间,有机构预测可能的累计销量会在700-1000w台。这已经是一个较为成功的游戏机销量(类比PS4)。
但同样得,Facebook现有社交产品组合、全球化用户,以及其他变现模式仍然有努力的空间,元宇宙的VR硬件和内容布局则是更为长远的布局。
02
元宇宙包括哪些?
Roblox在招股书中,对元宇宙做了一番阐述,一般会有8个属性: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迟、多元化、随地、经济系统和文明。
因为元宇宙目前整体处于早期探索阶段,包括Roblox、Facebook、Epic Games等虽然已经有了不错的应用雏形,但后续会如何演变发展,仍然有很大的变化空间。
但我们可以从一些相关的底层技术以及技术供应商,去更具象得理解元宇宙会涉及哪些方面。
1)VR硬件
硬件终端作为入口,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
Facebook在PC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缺少终端入口,常年受制于苹果:由于社交产品通过广告变现,而广告数据需要手机厂商的授权认可,若手机厂商从中阻碍,则直接影响Facebook的营收表现。
因此,抓住一个潜在的硬件终端入口,对用户有更强的把控并对产业链拥有更强的话语权,是值得Facebook尝试投入的。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尝试在国内的许多UGC平台搜索“Oculus Quest 2测评”,可以看到不少用户的分享。
总体而言,Oculus Quest 2有很明显的优点:售价亲民(299美金),无线,延迟不明显,眩晕感不强烈等。但也有一些缺点,比如充满电后使用时间不长,以及最近由于眼镜材料的原因,导致用户产生过敏从而被厂商召回的例子。
2)引擎平台
元宇宙的虚拟世界里有大量数字资产,而生产这些数字资产需要好用的生产工具,引擎平台便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两家头部引擎平台公司Epic Games(和它的Unreal Engine)以及Unity目前主要应用在游戏行业:Unreal Engine更多应用于PC和主机市场,适合中高端游戏,画面视听效果好;而Unity则适合移动端游戏,画面效果不是最佳,如王者荣耀、英雄联盟等。
Epic Games的Unreal Engine 5在今年推出,其中光追效果相当震撼:画面上大量细节的物体会随着主光源的调整,自动进行调整,理论上可以大幅减少开发工作量。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Unreal Engine 5的宣传视频,在B站、公众号等多个渠道均有发布,有一个实际案例作为参考演示,形象生动。
而Epic Games的UE5可以说承载了其元宇宙的主要预期,整个元宇宙大量的数字资产需要被创造,一个可以生产高质量内容的工具无疑是核心。
也正由于此,其他的厂商也纷纷有所尝试:Roblox是一款较为简易的引擎;英伟达的Omniverse Create则将自身渲染技术与算力和合作伙伴的引擎结合;字节跳动投资了代码乾坤,业务形态有些类似Roblox。
3)云计算
大规模的数字资产和内容被创造,并且产生了实时交互,需要在云端进行存储、计算。全球性的头部云厂商包括亚马逊云、微软云,国内则主要为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
4)AI
商汤在招股书中提到了元宇宙,这似乎与商场常见的视觉AI形象有些偏离。不过在虚拟世界的范畴中,AI的确是众多相关技术的一环。
AI可以帮助图像视觉识别、AI图像和动画生成、语音识别和生成,而AI理解推理也非常适合在游戏的场景中得到应用(因为参数可控)。正如Alphago能够在棋类比赛中战胜人类一样,在相对复杂度有限的虚拟世界中,AI可以做出自己的推理决策。
5)芯片
与云计算、AI类似,图像计算芯片GPU仍然将在元宇宙中大放异彩。元宇宙的大量虚拟数字资产,会图像计算、渲染等。
而芯片的头部公司英伟达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并且对游戏行业非常熟悉:英伟达近50%的营收来自游戏行业,2C端的游戏显卡带动了这家全球性AI芯片公司的成长。也正是由于游戏芯片和显卡的高利润和大空间,才足以支撑英伟达持续投入AI芯片,并且等待真正爆发的时机。
其实,由于云计算、AI与芯片有清晰明确的定义,因此各自都是很独立的行业赛道,其而每一个领域都涵盖大量内容。此处不详细展开,具体可参考往期的文章内容。
图:元宇宙相关技术,涵盖了云计算、人工智能、游戏、交互、物联网等
03
现有尝试
我们从各家科技公司的落地情况,去探讨现有的一些元宇宙尝试,以及与元宇宙关联度性。当然,在行业发展的早期,定然有大量的早期探索不适合被公开披露;我们可以从一些行业分享中窥得一二。
在下面的篇幅中,会对现有科技公司在元宇宙相关的布局做一个初步介绍和判断。总体而言,海外科技公司在元宇宙相关业务的开拓更向前一步、也更为明确大胆;部分国内巨头已经拥有了较为齐全的基础要素,足够开展泛元宇宙相关业务,但由于业务板块繁多,在开拓步伐上更为谨慎。
1)Facebook
Facebook与元宇宙相关的业务布局是:VR硬件+VR内容+社交。由于VR硬件Oculus Quest2的优良表现,可以说在所有科技巨头中,Facebook的实际落地业务最为贴合元宇宙定义。
在发展元宇宙板块的实际操作方面,Facebook看起来采取了与腾讯曾经相似的策略:内部自研+外部投资。
Facebook通过收购获得了VR硬件Oculus,并在其后内部自研发展、持续投入,才得到了今天售价299美金、累计销量几百万台、真正2C的Oculus Quest 2;有趣丰富的内容对于硬件平台同样重要,Facebook一方面自研了社交产品Horizon,一方面则通过资本运作收购了几家不错的VR游戏开发商,如《Beat Saber》开发商、以及热门吃鸡游戏开发商BigBox等。
图:爆款VR游戏Beat Saber
除了游戏和社交领域,Facebook也在更宽泛的办公等严肃场景做了尝试,例如最近与Zoom合作,用户可以使用Oculus参加线上虚拟会议。
2)Epic Games
除了Facebook,Epic Games也是现阶段少有的,与泛元宇宙贴合较为紧密的公司:这主要是由于它的虚幻引擎5。
Epic Games自身业务板块非常齐全:爆款游戏内容+引擎平台+游戏商城+发行。堡垒之夜Fortnite年月活6000-8000w(Roblox月活1亿),营收20亿美金(Epic Games年营收40+亿美金,Fortnite贡献近50%),利润5-10亿美金,是妥妥的现金牛业务;引擎平台Unreal Engine 5提供高质量的数字内容生产工具,是目前最为接近泛元宇宙的引擎平台;游戏商城Epic Games Store虽然市占率<5%,但对于帮助Epic Games了解用户、了解潜在的优质游戏和玩法有重要战略意义。
目前Epic Games与泛元宇宙更为相关的主要是:引擎平台+元宇宙游戏内容。
堡垒之夜Fortnite目前提供几种玩法:吃鸡+UGC世界+大型娱乐虚拟内容。其中,与说唱歌手联合举办的线上虚拟演唱会已经有了“泛元宇宙”的味道:说唱歌手的动作在被引擎捕捉后,可实时在演唱会中展现。
B站在跨年晚会上也曾有虚拟的“初音未来”登台演唱,虽然表现形式和难度有一些不同(堡垒之夜中所有用户都是虚拟形象,而B站跨年晚会上仅初音未来为投射的虚拟形象),但也初步具有了更丰富、更多元的交互体验。
图:堡垒之夜Fortnite虚拟演唱会
可以想象,类似演唱会这样的大型娱乐演出,都可以在泛元宇宙中得到应用,包括大型演出、直播等等。例如,喜欢跨国歌手偶像的粉丝,无需等待全球巡回演唱的机会,可直接参加线上演唱会,而这种线上现场会也不再受限于物理和时间限制(场地不够、没有档期等)。
3)Unity
Unity是另一个知名的游戏引擎,但更多针对手游市场(TOP 1000手游中>50%基于Unity开发),因此所呈现的画面效果更为粗糙。使用Unity引擎开发的代表游戏包括王者荣耀、英雄联盟等。
Unity的引擎类似SaaS收费模式(而非流水抽成),在开发商服务中提供广告中介业务,该业务根据流水抽成。
Unity也正在朝VR和泛元宇宙努力,但在该领域目前尚未有突出表现。
4)Roblox
Roblox主要针对年轻用户(50%用户<13岁),他们使用Roblox平台的开发工具,快速搭建游戏,完成自己的创意。而Roblox通过出售各类虚拟物品盈利,并会对创作者进行分成。
这样的UGC业务模式非常有“泛元宇宙”的味道,但离较为理想的“泛元宇宙”雏形尚有一定距离:无论是较为粗糙的画面体验,亦或是整体非常年轻的用户群体。
不过Roblox现阶段拥有很不错的业绩表现,虽然账面亏损,但根据实际的流水(流水大致20亿美金,账面营收10亿美金),整体的利润大致在30%。
5)英伟达
“虚拟老黄”为英伟达赚取了大量的关注。
原本作为游戏显卡老大的英伟达,业务主要落地在GPU芯片和显卡领域:50%业务来自游戏娱乐行业(由于游戏行业有大量的图像计算),并且抓住了AI时代的浪潮,将芯片业务进一步拓展至数据中心、汽车行业(自动驾驶),在未来的很长时间都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但显然英伟达也希望能够参与“泛元宇宙”:虚拟世界与GPU有许多协同之处!
虚拟世界中所需要的计算技术,英伟达在GPU和芯片研发阶段便会涉及;那对于英伟达而言,将步伐再往前迈进一步,直接提供算力+技术引擎,也不是什么难事了。
所以英伟达推出了Omniverse平台:将英伟达GPU算力+合作伙伴皮克斯USD引擎结合。
不过这个产品看起来仍然在推广中:目前更多应用在工业行业,平台累计下载量5w左右(其中包含1w中国用户)。
6)腾讯
如果说哪一个中国科技公司适合做“泛元宇宙”业务,那腾讯必然是其中的头部。
腾讯拥有非常齐全的组合搭配:庞大的社交用户体量和关系链(14亿用户,头部社交产品微信QQ)+非常成功的全球游戏巨头(在游戏产业链有极其完整的布局,工作室/引擎/IP/内容/渠道)+算力平台(腾讯云)+应用技术(腾讯AI等)。
但目前公开层面能够看到的,腾讯在元宇宙的布局似乎较为谨慎,也许一方面是现在的腾讯已经拥有更为硬核复杂的业务组合,需要兼顾资源调配,一方面是早期的商业保密考虑。
能够看到的一些信息是:腾讯似乎在组建庞大的游戏内容团队,制作游戏社交产品,预计3A开放世界+多平台登陆+更丰富的体验。当然,庞大的目标需要人才调配支持、各方协作等。
这样的策略符合腾讯目前的资源禀赋优势:生产一款优质的游戏产品和内容本就是腾讯的长期战略目标,而即使元宇宙的发展速度不如意料之中快速,这样的投入也能够打造成功的游戏产品,进而反馈在业绩表现上。
7)字节跳动
字节跳动在近期收购了VR硬件厂商Pico,以及投资了类似Roblox的代码乾坤,助长了国内对元宇宙的热情。
虽然在短视频领域拥有头部用户体量和变现能力,但在游戏领域,字节跳动仍然是较为年轻的一员,需要人才积累和不断尝试。
因此,字节跳动选择通过资本运作来补齐自己的能力短板,包括VR硬件终端厂商以及国内的引擎公司。更何况相对于竞争激烈的手游市场,VR游戏和泛元宇宙相关游戏市场仍然在早期探索成长的阶段,格局尚未确定,是值得一搏的领域。
据说腾讯也曾经参与了Pico的bidding过程,那大胆想象下,如果最后是腾讯与Pico成功牵手合作,那这场泛元宇宙大战是不是已经提前结束了?
列举了这么多公司的布局,下图做一个总结。
从实际业务落地情况来看,目前Facebook和Epic Games与元宇宙更为贴合,部分科技巨头有不错的资源优势积累,但在落地上更为谨慎。
还有大量其他在细分领域做出尝试的公司,网络上有一些不错的总结,此处不一一列举。
图:泛元宇宙相关的公司
04
总结
元宇宙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与众多技术相关,包括VR硬件、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
游戏、社交、娱乐是其中最容易落地的,也已经有了许多不错的落地应用;同时,一些严肃行业也能够看到泛元宇宙的应用,例如数字孪生等。
Facebook和Epic Games在实际落地中,与元宇宙更为贴合、也有更多明确的尝试;而其他公司各自有一些垂直领域的应用尝试;对于国内的社交游戏龙头腾讯而言,自身的资源禀赋已经足够优秀,非常适合开展泛元宇宙相关的业务,但仍然在谨慎开展。
—— End ——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