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移动应用 > 正文

运营商的“大网”怎么建? 三大运营商纷纷SDN/NFV三步走

2016-06-12 11:58:12  来源:飞象网

摘要:数据流量爆炸式增长,网络粗放型扩张难以为继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引入IT技术和新的合作伙伴,追求低成本和高效率运营成为运营商构架未来网络的动力。
关键词: 运营商

 
  中国联通:五年规划 三步走
 
  跟中国移动不同,中国联通在进行试点与小范围商用部署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现网向基于SDN和NFV的网络发展,实现开放和云网协同的、柔性的、简约的、超宽带网络。
 
  因此,在接下来的历程(2016年-2020年)中,中国联通表示有一个五年规划,分三步走:
 
  2016年主要进行SDN/NFV试点验证。实现基于SDN的多租户虚拟网络、业务链管理系统;基于SDN优化数据中心间的网络转发路径,实现VIM和VNFI等NFV底层支撑平台;实现IMS、EPC等NFV原型系统,试点基于NFV的GGSN下沉,开展基于SDN的IPRAN控制承载分离;实现基于SDN/NFVde vCPE网关、oOLT/智能ONT验证和统一低成本部署。
 
  2017年-2018年SDN/NFV产品孵化与部署。大规模SDN应用验证,NFV底层网络虚拟增强、MANO系统实现;完成一线城市及重点二线城市内机房和DC机房的改造,扩大DCI互联平面范围;实现用户业务自定义、自组合、自开通,按需规划和扩展业务,按需轻松叠加新增至业务。
 
  2019年-2020年扩展多领域SDN/NFV应用。SDN/NFV应用经验向核心网、传输网、接入网输出;跨领域的SDN/NFV部署实践;推动DC与网络协同、业务协同编排、数据给集约化管控。同时建立创新孵化体系,以及在组织架构和人员上都有很具体的规划。
 
  中国电信:从边缘到核心分三步引入SDN/NFV
 
  毫无疑问,应用需求场景的驱动是新技术引入的必要前提,中国电信表示引入SDN/NFV会遵循主流标准和开源组织,分阶段推进实施,主要分三步进行:
 
  首先是数据中心进入规模推广阶段;其次是终端/接入网络拥有广阔空间;最后是推动“大网”典型业务优化。
 
  在数据中心(IDC)领域SDN引入上,目前中国电信在有序开展,稳步推进中,主要分三个方面:试验SDN/NFV、部署云计算能力和建设IDC承载专网。
 
  在试验SDN/NFV方面,中国电信的云资源池试点引入SDN技术,主要浙江、广东、内蒙基地;VDC现场试验,主要在广东、江苏、上海、北京;SDN调度网络流量现场试验主要在广东和江苏。
 
  在集约部署云计算能力,构建公共基础设施方面,目前中国电信建设云服务器1.7万台,云存储174PB,同时完成14省业务平台与IT资源池整合。
 
  在建设IDC承载专网,推进互联网化转型方面,中国电信以IDC为中心组网,一期将全国最大的15个IDC互联。
 
  在终端和接入侧NFV&SDN化上,因为云服务的形式为用户交付网络服务,这其中NFV简化用户侧设备功能,在云中交付网络服务,SDN与底层网络互动,按需加载网络服务组件。
 
  因此,vCPE能够把握用户上网入口且实现难度较低,而且vCPE对于企业及运营商的价值助力企业信息化。也就是说在企业侧vCPE能够实现多分支的集约管理、简化网络配置和提升OPEX;而在运营商侧vCPE能够实现新业务快速部署、快速故障定位与自动化运营与维护。
 
  目前,中国电信已完成全球首个虚拟企业用户驻地设备vCPE现网试验。而且主导vCPE国际标准的制定,同时联合华为发布业界首个vCPE商用解决方案。同时,中国电信将vCPE与物联网结合实现软件可定义物联网关。
 
  在国内,中国电信率先建设专业化、开放的vCPE技术验证与测试实验室。据了解,实验室依托于中国电信信息科技创新园区(北京未来科技城)良好的实验条件建设,已得到业界领先芯片厂商、设备制造商、应用提供商以及友好客户的大力支持。
 
  另外,中国电信将WiFi AP管理控制上移,构建可运营的“第四张网”。也就是云WiFi,即使用开放性的云管理平台将分散在不同商家的AP统一管理,形成一张可运营的WiFi网络。而且NFV技术可助力WiFi社会化终端快速接入,推动传统网络升级。
 
  当然,中国电信还在考虑建设运营商“大网”,也就是基于SDN理念的网络和运营重构。“分散的、紧耦合的网管系统使得业务和厂家设备紧耦合,偏封闭,扩展性差,而引入业务编排和网络智能控制能够使得业务和厂家设备解耦,开放,可弹性扩展。”中国电信方面表示。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pingxiaoli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