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移动应用 > 正文

借力境外游输出移动支付技术,Ksher如何做跨境旅游金融?

2017-05-19 10:27:34  来源:36氪

摘要:习惯了买个煎饼果子都能够扫码支付,中国民众出境旅游的购物支付体验远不如国内。
关键词: 移动化 移动支付
\

  习惯了买个煎饼果子都能够扫码支付,中国民众出境旅游的购物支付体验远不如国内。
 
  境外大部分商户不支持扫码支付。银联卡支付可以覆盖热门目的地国家80%左右的商户,但使用全币种卡还有汇率和手续费的问题,银行在结算汇率时常常会根据币种风险不同上浮1~3%。
 
  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出境游人次为1.17亿人次,同比增长9.8%,出境游消费达到1045亿美元,同比增长16.6%,人均消费893美元。泰国、韩国、日本、新加坡等都是中国出境游的热门旅游目的地。
 
  以泰国为例,当地免税店35%的消费者为中国人。在泰国等热门旅游目的地国家铺设移动支付的基础设施,提供从支付到营销的整体方案,是Copy from China的另一个创业方向。
 
  Ksher是一家以跨境聚合支付为切入点,围绕跨境旅游场景提供金融服务的创业公司。
 
  创始人兼CEO周斌介绍,Ksher成立于2016年年初,目前在泰国、新加坡以及英国三个城市落地。在泰国,Ksher已经接入接近1000家商户。今年Ksher还将拓展欧洲、北美等地的10个国家。
 
  Ksher可以为当地商户提供包含微信支付、VISA、Master在内多种支付方式的整体解决方案,包括软硬件服务。
 
  Ksher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依托微信支付。消费者支付之后,一部分转化为商户的微信公众号粉丝,商户可以以微信公众号为消费者触点,使用Ksher的自研的会员和商城SaaS系统,推送营销信息。
 
  Ksher的盈利点包括SaaS订阅费用、营销增值服务费、结算手续费以及设备费用等。
 
  借力境外游输出移动支付技术,Ksher如何做跨境旅游金融?
 
  拿下优质商户是这条赛道重要的竞争壁垒。
 
  周斌介绍,Ksher面向旅游集团进行商务拓展,主要为大中B,如酒店集团、免税店集团、连锁餐饮,合作伙伴包括KING POWER、SIAM WELLNESS GROUP、Unitex等。Ksher没有直接面向小B地推,周斌解释,这是因为小B地推成本高,而且境外购物的消费大多发生在在连锁酒店、免税店等场景中。
 
  据介绍,Ksher创始人兼CEO周斌为成功创业者,曾供职于摩托罗拉,并创办了全球排名第八的移动支付科技公司,业务覆盖60多个国家。CTO Austin为同济大学博士,在移动支付安全领域具有超过10年的技术研发和团队管理经验,曾任摩托罗拉架构师。COO Eileen曾任世纪佳缘产品、运营负责人以及奇虎360手机助手产品负责人。CMO Jack具有15年的市场拓展经验,曾任日本住友销售总监。目前团队超过30人,一半为研发人员。Ksher曾获得著名天使投资人的投资,目前正在进行Pre-A轮融资。
 
  中国的金融科技业务正在经历“大航海”时代,尤其是第三方支付巨头,正在不停地进行全球布局,试图在其他国家复制从支付到金融帝国的发展历程。
 
  支付宝在全球“买买买”,微信支付则是依靠开放生态,吸引了一批第三方的“远征军”。
 
  从注资印度版Paytm到与Kakao达成战略合作,支付宝动作不断:
 
  今年3月份,据Theinformation消息,蚂蚁金服正与印尼传媒巨头Emtek洽谈合资成立支付公司;
 
  今年2月,蚂蚁金服宣布与韩国互联网公司Kakao达成战略合作,注资两亿美元发展基于社交软件Kakao Talk的Kakao Pay;
 
  今年1月,日本近1.3万家罗森便利店全线接入支付宝,同时又花了8.8亿并购美国快速汇款公司MoneyGram;
 
  时间线再往前推移,阿里巴巴连续多次直接或间接注资“印度版支付宝”Paytm,如今Paytm已经是全球第四大电子钱包,据新浪科技报道,阿里巴巴对Paytm的总持股比例将近40%;
 
  微信方面,腾讯在去年3月,参与了Garena 1.7亿美元的D轮融资,Garena在东南亚、台湾和香港拥有数以百万计的用户,公司因游戏业务而出名,旗下有支付服务应用 AirPay。
 
  微信支付的“远征军”,36氪曾报道过开拓澳洲和加拿大市场的RoyalPay,还有起步于新西兰市场的ePayment。
 
  RoyalPay、ePayment以及Ksher,都是依托微信支付的生态以及出境游的流量,但是出境游流量限制于旅游场景,用户生命周期短,如何延长用户生命周期,为商户带来更多的价值,是这类创业项目必须面对的问题。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liuha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