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移动应用 > 正文

移动支付圈地后时代,商业银行该如何破局?

2017-06-30 09:35:45  来源:亿欧网

摘要: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移动支付共发生业务257 1亿笔,支付金额157 55万亿元。第三方支付机构占据了大部分移动支付市场份额,而商业银行在移动支付入口、账户、通路、产品的建设上都面临着不同的挑战。
关键词: 移动支付 微信 支付宝
\

  2017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2016年支付体系运行整体情况》,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共办理非现金支付业务1251.11亿笔,金额达3687.24万亿元。其中,移动支付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共发生业务257.1亿笔,支付金额157.5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5.82%和45.59%。
 
  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和移动支付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成为移动支付快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尤其在应用场景的扩展上,除了人们常用的电商购物、红包、滴滴打车、缴费、充值等之外,在“共享单车”、“微博问答”上也开辟了新的支付领域。
 
  伴随着移动支付场景的不断丰富,移动支付技术也在进行快速的演进。目前,移动支付按照技术形态可分为移动端线上支付、O2O电子商务支付、近场支付三种,各商业银行在三种支付形态上都有不同建设。其中,
 
  在移动端线上支付方面,商业银行通过发展自身电商品牌,延伸对客户服务的渠道,并结合自身优势完成所有支付环节;
 
  在O2O支付方面,商业银行通过发布手机应用APP扫码支付功能,来支持用户线上、线下跨渠道扫描使用,扩展移动支付业务场景;
 
  在近场支付方面,商业银行与银联、通信运营商、移动终端厂商合作开发非接支付产品,主要包括各手机Pay产品、HCE云闪付和SIM卡支付等。
 
  商业银行通过多样化的移动支付技术,为用户带来了更加安全快捷的支付服务体验。在整个移动支付过程中,商业银行的定位与客户使用的支付产品紧密相关,当客户使用商业银行的支付产品支付时,商业银行与客户直接接触,发挥着支付业务主导者的角色和作用。当客户使用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支付产品支付时,第三方支付机构采用与银行直连的方式,这使银行成为“移动支付账户的提供方”。
 
  随着支付管理的规范化和“网联”平台的建设,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行将通过“网联”互联,“网联”将向支付机构提供统一公共的资金清算服务,进一步加强了央行对支付机构账户资金监测和资金风险防范。
 
  第三方支付机构、各商业银行、电信运营商等主要机构通过丰富的移动支付应用场景和支付手段,不断地为客户提供安全便捷、与用户生活紧密结合的移动支付服务,移动支付已经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了人们掌上生活的新方式。
 
  同时,移动支付也从早期的入口演变成了一个以支付为核心的生态圈。在这一生态圈中,主要参与方涉及客户、商户、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银联、监管机构,还包括智能终端厂商、通信运营商等,并已逐步形成以商业银行、通信运营商和第三方支付机构为核心的移动支付格局。各参与方各司其职、互利共存、资源共享、竞争合作,共同推进移动支付相关业务模式的延续和发展。
 
  一、金融行业移动支付面临的挑战
 
  当前,第三方支付机构能够与主要银行互联,通过便捷的支付体验、丰富的应用场景、强大的营销策略,占据了大部分移动支付市场份额,商业银行在移动支付入口、账户、通路、产品的建设上都面临着不同的挑战。
 
  移动支付入口方面,商业银行很早就布局了各类移动支付入口,但是第三方支付公司凭借电商和社交等场景优势,逐渐成为线上商城客户端的主要选择。近几年第三方支付公司在扫码支付上的大力投入,形成了稳固而庞大的用户群,而由银联、商业银行、通信运营商、移动终端厂商多方主导的近场支付,由于终端设备、用户支付习惯等多种因素,市场普及度有待提升。
 
  移动支付账户方面,第三方支付机构已经建立了个人支付账户,并通过将客户I类银行账户资金转移的方式,支持用户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个人支付账户进行支付。虽然各商业银行已支持客户在自助渠道、电子渠道开立II、III类账户并进行相关管理,可支持线上小额支付场景,但目前第三方支付机构尚未普遍绑定II、III类账户进行支付,银行通过II类、III类账户实现账户服务的格局有待转变。
 
  移动支付产品方面,目前各商业银行分别通过建立独立支付品牌的方式,加大自身支付品牌对客影响力,但相比第三方支付机构,商业银行支付产品还需在易用性、便捷性等方面下功夫,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支付服务,支付品牌影响力还需加强。
 
  移动支付通路方面,目前,客户通过银行发起的跨行支付交易,银行间统一按照银联和人民银行的接入规范和标准进行接入。而客户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发起支付交易,是由支付机构直连银行完成交易处理,银行需要与多家支付机构对接,目前还缺少统一的接入规范和标准。
 
  二、金融行业发展移动支付业务的自身优势
 
  在当前形势下,银行业虽然在移动支付领域面临诸多挑战,但自身仍然具备一些方面的优势。
 
  在客户账户方面,银行作为客户资金的最终管理和结算服务方,通过将传统存款账户向支付账户转化,能够快速拓展客户;
 
  在商户资源方面,银行拥有大量优质的线下收单商户,通过激活相关应用场景入口,能够高效延伸产品覆盖范围;
 
  在清算网络方面,银行通过全球机构布局形成高效低成本的自有清算网络,同时与境内外清算组织合作实现内外互联互通,结合充足的流动性支持以及国际声誉、地位优势,能够提供更加优质的支付清算服务;
 
  在风险合规方面,银行在完备的客户信息、风险模型数据基础上,结合大数据分析形成端到端管控机制,有助于规范支付行业生态;
 
  在安全性方面,银行在基础设施建设、系统运营、产品及流程设计、资金监管等方面成熟稳定,具备全面的安全性。
 
  银行业应对挑战的关键是要发挥上述优势,确立移动支付发展战略:
 
  首先,在商业模式上开拓移动支付入口,通过扩展支付应用场景、引入行外客户资源、挖掘客户特征及行为,提高营销成效、聚集合作伙伴、积累商户资源、强化优质商户存有量。
 
  其次,在金融服务上,一方面以客户为中心打造移动支付产品,通过提升移动支付体验建设有影响力的支付品牌,增强用户黏性、拓展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以银行个人账户分类管理为契机深耕移动支付账户,通过加快基于II/III类账户的产品创新,发展普惠金融,为客户创造价值,拓展账户规模。
 
  另外,在行业合作上建设移动支付通路,围绕网联平台开展支付服务,改变第三方支付机构和银行分别直连进行清算,将银行服务后台化的局面,银行基于客户支付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及引入人工智能等手段,引流理财、借贷、投资、消费金融产品。
 
  三、金融行业移动支付的发展和实施思路
 
  银行业需要“内外兼修”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对“内”而言,商业银行要深化自身能力建设,建立适应新业态的金融产品服务。银行业要协同发展,建设互联互通的行业标准和平台,形成具备整体优势的金融服务体系。对“外”而言,银行业要融合上游产业,将渠道和服务前移,拓展客户接触点。同时,通过与企事业单位优势互补,共创商业模式、共建服务流程;通过参与共建移动支付基础设施,推进技术合作与标准建设,持续完善底层生态。
 
  第一,商业银行要提升移动支付能力,作为支付生态圈的重要参与方,在IT系统建设过程中通过应用金融科技转化技术供给能力,支撑产品服务创新。
 
  通过介入流量入口,在线上线下商品交易、社交生活等各个领域竞争合作、拓展流量。通过集成支付工具,提供标准统一的支付产品服务与契合时代商业模式的用户体验。通过完善风险管控,形成端到端的内控合规与监管机制,规范支付业务流程。通过优化账户布局,提供储蓄、结算、支付账户的差异化服务,兼顾账户资金安全与用户支付体验。通过拓展清算网络,提升资金清算效能,降低支付清算成本与流动性风险。通过创新增值服务,发挥银行客户价值、数据价值,形成具有银行特色的差异化竞争力。
 
  第二,银行业要协同发展,将商业银行自身能力建设的个体优势整合为行业体系优势,强化银行业在移动支付生态圈中的整体话语权。基于银行之间的网络互通、信息共享、服务互联,整合分散在同业间的客户数据,挖掘数据整体价值,形成完整统一的客户画像;打通分散在同业间的客户账户,便利线上开立II/III类账户及支付结算;基于同业间清算代理,建立覆盖广泛、行业共享、高可用的清算路径;开展安全、风险方面的同业合作,形成体系性的管控机制;最终塑造新的客户价值和银行价值。
 
  在客户服务方面,基于风险偏好量身定制产品服务,通过身份认证充分保障交易安全,综合客户信用数据和流动性预测在风险可控基础上简化流程、提升体验;在银行经营方面,基于账户结算服务促进支付产品流量转化,沉淀低成本客户资金,通过覆盖广泛、到账快速、成本低廉、全流程可追溯的支付清算服务支撑前端产品创新。
 
  第三,银行业要共同完善产业合作生态,通过确立在支付生态圈中的体系优势,强化专业金融服务价值,推动打造安全合规、共创共赢的产业合作新格局。
 
  通过与商业经营机构或公共服务部门合作,拓展线上线下商务、社交生活、金融服务流量入口,将支付工具融入各类交易场景,尤其是客户流量较大且需要借助第三方进行支付的专业领域,如旅行、外卖、共享出行等,并在入口之间进行引流。
 
  通过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和银行同业合作,发挥账户服务优势,在完成最终资金结算的同时,打造支付账户优化线上流程,将支付服务前移,直接对接前端交易场景,避免银行服务后台化。
 
  通过与境内外清算组织合作,发挥资金清算上的先天优势,利用广泛布局的境内外清算网络、充足的流动性支持,在跨境支付等前沿领域,以大型商业银行的国际声誉、地位、资本背书,开展跨境金融合作,以国际化的支付产品拓展中高端客户群体。
 
  通过与监管部门合作,在互联网金融监管日趋严格的背景下,利用客户信息、内控合规、监管报送等方面的成熟机制,在移动支付合作中提供特色服务。通过与基础设施建设方合作,参与共建移动支付基础设施,推进技术合作与软硬件标准建设。
 
  近年来,工商银行在e-ICBC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大力提升电子银行对全行在获取新客户、拓展新业务方面的贡献度。总体上打造了融e购、融e联、融e行等互联网金融平台,构建起集支付、融资、交易、商务、信息于一体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体系。
 
  进一步结合移动支付生态圈具体情况,积极进行产品服务创新,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效。以“工银e支付”为基础,结合应用场景、安全技术等,组合B2C、C2C、扫码支付,手机PAY支付、NFC支付已支持多家主流手机厂商,丰富了产品功能,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同时融合线上线下业务等更多产品,拓展合作互联渠道,融入更多业务场景,并通过账户管理、验签方式全流程提升产品服务体验。以融资促消费、惠民生,以消费升级助力经济增长,通过深耕消费金融、创新零售业务,打造了具备融资服务实时化、产品体验无感化、业务发展品牌化特点的“工银融e借”产品,成为互联网化发展消费信贷业务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新力量。
 
  在推进产品服务创新的同时,面对移动支付新业态下交易反欺诈等安全要求,工商银行综合运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建立了全生命周期安全控制、统一安全管控、安全与易用有效平衡的移动支付安全防护体系。
 
  随着移动支付业务的快速发展,面对第三方支付公司带来的竞争压力,商业银行应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深化自身能力建设,建立适应新业态的金融产品服务。此外,银行业要协同发展,一是建设互联互通的行业标准和平台,形成具备整体优势的金融服务体系;二是要融合上下游产业,将渠道和服务前移,拓展客户接触点;三是通过与企事业单位优势互补,共创商业模式,共建服务流程,加快支付产品、商业模式以及应用场景的创新,形成移动支付生态圈,从而更好地推动自身支付业务的转型发展。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liuha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