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对第三方支付公司来讲,一边是火焰一边是海水。
艾瑞咨询发布了2017年第二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数据报告。 据报告显示,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27.1万亿元,同比增长95.4%,环比增长19.5%;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达7.1万亿元,同比增长54.3%,环比增长10.9%。全年支付规模同比翻倍几乎已成定局。
支付蛋糕不断做大的同时,风险持续降临。违规机构支付牌照被收回、支付巨头收到监管罚单、支付牌照变相转让被严查……监管层对第三方支付领域的监管正在逐步升级。
在“严监管”和“防风险”的监管基调下,仍有200余张存量牌照的第三方支付市场出现了洗牌和整合的迹象。业内人士表示,市场的继续调整在所难免,没有竞争力的支付机构将被逐步淘汰。
虽然支付宝、微信支付、拉卡拉、苏宁支付、银联商务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企业逐渐占据市场主要份额,但对可能面临的市场新变化也倍感压力。
国际互联网巨头如Google、苹果等纷纷将人工智能技术全面渗透到金融产品和服务。国外金融行业也逐步在业务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如高盛、摩根大通,均表示要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进行大规模投资。 在金融科技浪潮下,人工智能技术将全面介入,更智能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可能成为下一个风口。
人工智能加持下,金融科技三驾马车中的智能投顾、智能信贷已经在传统金融机构、互金领域大展拳脚,并某种程度上正在颠覆旧有格局。 现在,支付这一架马车也不可避免地开始奔向人工智能的怀抱。
对行业来说,在人工智能大潮下,未来的支付行业会有更多的东西被颠覆,“一切都还说不准”。第三方支付公司该如何拥抱AI,前景广阔的支付行业又会出现哪些变局?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至少得先了解这些事实。
支付产业的基础将被人工智能改变
未来金融科技需要推进更多的创新,而这些创新后背是对于基础技术能力的夯实。支付产业要想在新的市场环境中占据有利位置,需要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提高以下三种基础能力。
1、应对海量交易的智能并行计算能力。 计算平台首要的能力是智能管理成千上万台服务器,提升计算效率降低计算成本,提供更为多样的计算能力。这里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在分布式下解决交易的一致性、可靠性、安全性问题。
2、提供智能决策的算法能力。 金融场景中的信用、风控、定价、营销,都是对一个用户行为或者需求的洞察,背后基础能力就是实时决策引擎。决策引擎做的最关键的事情就是有效地组合规则、算法、模型,高效即时处理海量、多维的非结构化信息,抽取知识,并在尊重金融规律的基础上,为各种金融业务提供决策支持。
3、数据管理和智能分析能力。 如何采用更为安全可靠的方式去管理数据也是支付行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未来,数据隐私保护是非常关键的金融科技能力,同时,采用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先进算法对数据进行智能分析、洞察是未来支付公司必须具备的能力。
如果要谈用人工智能去颠覆格局, 颠覆的动力来源首先就是这些被人工智能构建起的基础能力。 以苏宁支付为例,之所以能够实现“自信”100秒开户,提升用户体验又保证支付体系的安全,原因就在于此。也许,其他第三方支付也可以做到这100秒,但没有人工智能加持来构建并行计算、智能决策、数据管理与智能分析能力,强行做下来,IT系统、风控等都无法承受,也因此权衡后它们只能采用谨慎、安全但客户体验相对较差的繁琐方案。
支付智能化,发展的突破口在哪
正如上文所说,国内第三方支付市场,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几乎占据全部江山。但根据艾瑞咨询、易观国际第二季度报告显示,微信支付的份额在下降,其持续高增长数年,动能减弱,似乎正在迎来发展的拐点。
可见,当下“支付双雄”的市场格局并不是铁板一块,以苏宁支付、银联商务为代表的新支付公司正在快速崛起。它们想要占据更多市场份额,就必须更加贴近客户需求,提供更加智能安全的支付体验。具体来讲,有以下三个方面。
1 、技术层面解决后,提升用户体验是关键。
网上支付、手机支付对具备一定知识储备和特定年龄段的人员来讲,基本实现了足不出户办业务,节约了大量时间和交通成本。但是,也要清醒认识到国内用户数量庞大,城乡分布不均,年龄和知识结构层次不一。对整体客户而言,体验还不够智能、操作流程还不够简明、使用还不够方便,还有优化提升的空间。
2 、人工智能提升支付安全是趋势。
人工智能科技的巨大进步让不可能成为现实。人脸识别安全认证和其他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相比,具有识别过程友好、方便快捷、符合常识的突出优点,在苹果Face ID技术的引领下,基于深度神经网络技术的人脸识别将成为主流安全认证方式。
支付宝和苏宁支付都应用了人脸识别技术,采集照片与公安网权威照片进行1:1交叉比对,有效防范软件合成、面具、视频等活体攻击,用来认证和支付,提高了易用性,支付速度更快,支付安全度更高。而另一支付巨头微信,还未应用人脸识别技术。
3 、智能挖掘数据流的潜在价值。
第三方支付企业对个人和商户的覆盖,累积了海量的数据,尤其是像支付宝、苏宁支付、京东金融这类以自身电商平台为依托的企业,天生就是各种生产(包括供应链各流通环节)、消费(包括购物环节、物流环节、相关的金融服务)所产生的一系列数据信息的集成所在,这些数据自身就具备了极大的价值空间。
电商平台上的数据有着连续性和及时性的特点,这使得有电商平台依托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比其他机构更能深入掌握客户的消费习惯、偏好、资金还款情况,场景越全面,用户画像越清晰。通过智能算法分析研究这些数据,第三方支付企业可以掌握用户潜在需求,做到精准营销和智能营销,提高用户黏性和市场占有率。
支付进入新时代,还要向哪努力
整个支付行业面临的监管压力一直都有,只不过近几年随着支付规模越来越大,监管层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监管要求的提高,对于整个支付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促进和保障作用,但也提高了第三方支付企业的管理运营成本。
占据市场份额较大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利用集团优势,成立自有银行,进一步降低资金监管压力,降低运营成本,如支付宝依托浙江网商银行、微信依托微众银行、苏宁支付依托苏宁银行等等,但部分市场份额较小、竞争力较弱的支付公司生存状况堪忧。
经济持续向好,国内支付规模在不断做大,但各个第三方支付公司市场份额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第三方支付要想在这场盛大的支付盛宴中占据有利位置,短期需要大量营销吸引眼球,在支付过程中给用户更多优惠,快速吸引新用户。
长期来看,想要持久留住用户,扩大支付市场份额,还是要脚踏实地,采用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重塑支付行业,沿着降低成本和提升效率两条主线,实现金融服务的智能化、个性化、定制化。同时,不断完善平台功能,挖掘出新颖的、比其他平台更加便捷、更加优惠的支付功能,在获客、风控、定价等方面做出“不一样”。
毕竟,巨头们(包括支付宝、微信支付)都只是互联网时代的巨头,而人工智能时代是互联网的下一站,新的起跑线一切都还未可知。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pingxiaoli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